浅谈形式美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9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创作中的形式美作画者创作时的表现,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符号,更是精神上的载体。作画者对创作中,形式的选择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具有时代特征和感官性。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代油画创作时刻颠覆着历史,无论是题材还是画面构成,色彩语言都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素材收集;构图形式;色彩审美
  从几百年前油画进入中国,到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部分,并成为当代艺术中表达华夏名族文化的一只最为活跃的文化力量。如何使中国油画更具特色,建构新的绘画语境、运用传统艺术元素的创新,将二者有机结合表现新类的绘画语言,是新一代油家们所探索的表达方式。油画创作过程是要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体验,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强调感受,没有感受,作品就没有感染力从而就打动不了观者,作画者认为作为油画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素材真实,构图独特,色彩生动,作品中的形式美有独特的思维及造型手段,色彩抒发感情的艺术表达能触动心灵。
  一、素材收集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先要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自然界中的所有实物都能为艺术感觉而形成象征性的形式美的符号,成为油画语言形式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1.生活在偏远西北的我,时常会路过所遗弃的古老的建筑和废旧的工厂,它们曾经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财富,它们如淤泥让人类像荷花般绽放,到最终还是遗忘在角落,那是我的童年也是生存的地方,将我成长的过程提取在画面,这些就是最有代表的载体。2.在多民族的中国,我有意识的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生活在华夏大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瓷器是见证历史源远流长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生活工具,成了一种绘画语言形式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它体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从外轮廓到图案都展现艺术感觉而形成的象征性的形式美的符号。3.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寄托,让人类有了前进的动力,自从佛教传入中国,雕刻的佛教雕像在视觉上自身就有艺术冲击力,把佛教题材放入创作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让创作过程更有意义。艺术的表现载体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二、构思构图形式
  通过绘画中艺术节奏感和史料分析,残缺美在艺术形式上的表达更具有表现力,构思是创作中坚实的基础,废弃的建筑和工厂是代表人们生存过的痕迹也体现出社会在前进,鼓励我们你不努力也会被淘汰。瓷器既能表现名族特色又能证实历史残躯,从公元16世纪到现在身边瓷器无处不在,破损的故有年代感的乡下的盛器更具体现作画者的艺术精神。这样的载体和中国被破坏持续七百多年新疆石窟壁画构成具有绘画残缺本质反映,新疆石窟壁画中的斑驳的壁画形象形成残缺美构图语言,油画创作中构图是将事物有序的组织和安排形成特定的结构状态,构图规律要求多样统一性,在多个残缺事物统一中寻求变化,分组表现用历史发展的过程去传达作画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统一会让观者更富有想象力,开阔思维。
  三、色彩审美
  色彩是油画创作的灵魂,失去了色彩油画表达的情感就难以得到体现,油画创作中形体的塑造和表现中色彩是视觉冲击的直接方式,色彩能够丰富画家的内心世界,激发画家的内心思想,将情感表现的更为充分的表现在作品中,让作品更有感染力。实现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与观念的传递。随着绘画技法和观念的不断发展,主观色彩作为油画创作的表现特征,从自身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画家对创作主体客观事物审美构思的表现,表达画家内心情感精神实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绘画作中中的个人情感表现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随之主观色彩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于油画中色彩情感表现手段颇为丰富,开始出现很多注重色彩情感表现的油画作品。
  中国瓷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色彩表现,艺术家们在平静的生活节奏,从生活器皿中加入激情,吴冠中曾说过我不认为西方的月亮比我们中国的圆,中国的历史就应该用中国的表现手法来体现,瓷器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斑点代表华夏名族历史之长久,黑白色调简练的表达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想法,以西方的油画材料,中国的色彩语言传承名族文化,是我内心深处的表达方式。
  四、结语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与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經验的总结和抽象,是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相结合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油画中的形式美与国画所表达的美有所不同,一直以来国画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新淡雅脱俗的;而油画的厚实感也有着其无法复制的特定的美。油画创作是提高审美观念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幅油画创作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表达画家作画观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体现了时代背景变化。将中国壁画、瓷器元素融入油画创作中,对中国文化的继承,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学习西方油画,融合中国时代精神,将名族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小学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阅读《乌合之众》一书,联系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工作,本文从分析群体关系入手,提出权威效应、榜样激励法、化整为零法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用以抛砖引玉,供交流探讨。  关键词:群体关系;权威效应;榜样激励法;化整为零法  【正文】  《乌合之众》一书出自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的经典巨作。  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
期刊
从事幼教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有数不尽的酸甜苦辣,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刚过了二十岁,还带着少女憧憬的我,离开了合肥幼儿师范学校,走进了幼儿园——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始和牙牙学语的孩子们打交道了!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面对着一双双童真的眼睛时,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害怕,我想我能胜任这个工作吗?  经过几天的接触,我彻头彻尾地喜欢上了这群孩子,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  当时,我带的
期刊
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越发重视科学思维发法,而且着眼于从小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三发面进行探讨。  一、亲和的情境,以激活创造思维  情境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和。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
期刊
摘要:阅读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非常重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大变革之一即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当然,我们原来的语文教学也不是完全忽视阅读策略,而是没有把阅读策略单独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训练。为此,本文将围绕阅读策略单元进行阅读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策略;统编教材  阅读策略属于广义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学习策略就是个体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有关学
期刊
摘要:花旦虽然是戏剧表演中的配角,但是其本身是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对于烘托舞台表演和氛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戏曲中花旦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对戏曲花旦的表演特色进行了分析,从妆容服饰、动作技巧以及唱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全面展现了花旦的特点。  关键词:戏曲;花旦;表演特色  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花旦兴起于元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是中
期刊
摘要:国家的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有着自身的优势,运用的是语文素养以及内容主题兼顾的双线单元编排方式,教学安排上更加具备条理,但是要想在实际运用好并不容易。因此需要对国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展开思考,希望对日后统编版语文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国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中;实践与探索  前言:国家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是从2016年开始投入使用,应用时间并不长,而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以及实践,对统编
期刊
摘要:王蒙的画作之所有能被载入画史,为后世称道,是因为王蒙的画作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结合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笔墨语言。他用独特的笔墨和构图形式创立了解索皴法、牛毛皴法、开创了密体山水新风格,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一道独特的形式美。本篇论文围绕他的《青卞隐居图》中笔墨技法进行分析  一、《青卞隐居图》中独特的笔墨语言  (一)王蒙山水画的笔法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山水画中的“皴法”是很重
期刊
篇一:简单的美最美丽  人世间,有人活的平凡,就有人活的耀眼。千古年来,世间已流传各种佳话,却没有想过自己该怎样活着。对老百姓来说,平凡简单的生活就足够了。  普通人虽然没有活得很想富人一样,却比那些人多很多很多的快乐。对我来说,只要安全、充实、温暖的生活就足够了。  普通人虽然过的十分简约,却不少生活中的美,因为简单而让自己有足够时间去干更多的事情。  有的人希望自己活得非常富贵,却不曾想过会付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个体,我们要本着无歧视的原则,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关键词:耐心;理解;宽容;解放;滋润;温暖  时间飞逝,转眼间在这个三尺讲台上我已经奋斗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遇到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志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