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公跟我抱怨:儿子对他脾气越来越大,甚至吵吵着“我是妈妈的宝贝,不是你的宝贝”,埋怨我把儿子惯坏了。
“我这不叫‘惯’,我这是尊重孩子,懂吗?你不尊重他,他当然跟你对着干啦!”我趾高气扬地数落着丈夫,一边炫耀般地伸手拽儿子过来:“宝贝,你冷了吧?肯定是!来,妈妈给你穿上衣服—”
嘴里说着,手里已经拿过儿子的胳膊往袖子里塞了,本意是想赶紧让他穿上接着玩儿,没想到,这个举动捅了马蜂窝。儿子一甩胳膊说道:“我不穿!我就不穿!”停了一下,拿起一辆公共汽车,举起来说:“我摔了它!”说完,使劲地摔在地上;又拿起一辆遥控车,说:“我不要了,我摔了它!”说完,又使劲地摔在地上;接着是一辆轿车,当第四辆车落地之后,我把他搂到了怀里,说:“你生气了,是不是因为妈妈给你穿衣服了?”他说:“是。”解释了好一会儿,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后他才平静下来。
在丈夫面前丢了面子是肯定的了,不过我顾不上去挽回什么。我更关心的是:自己平时还算尊重孩子,今天为什么还是把他惹急了呢?想起老公的抱怨,再联想他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我突然明白了。儿子脾气大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儿子长大了,他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而我们没有因此而对他多尊重一些。
老公和儿子一起玩,每每儿子正在兴头上,老公就突然说,咱们玩别的吧。也许他自己玩烦了,也许他觉得儿子玩那个已经很久了,也许他觉得那种玩法太简单,也许他想为自己提供方便(离电视近点听听新闻……),儿子就不高兴,就反对,反对不过就发脾气。
有时候,儿子正玩得高兴,老公走过去抱起他来逗一逗,或者在脸上啃几口,总之是表达爱意去了,得到的反应可能是儿子推开他,叫到:你走!我不要你进来!……
这是尊重吗?就算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尊重而已。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打断儿子,随时随地都把他当个小玩意儿一样吆来喝去,做这些事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好恶,而没有考虑儿子的需要和感受。有时甚至认为这么做是在为他好,是在爱他,他为什么不领情。
作为成人,我们在被人打扰时知道克制,虽然有时也免不了不耐烦地对待打扰我们的人,气急了也会说一句“真烦!”但我们的表达可以产生效果,因为我们是成人,别人会把我们的看法当回事。而孩子的一声“不”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大人总是对此“充耳不闻”、“置若罔闻”。不起作用,孩子只好将反抗升级、升级再升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子这一次“翻脸”,除了实在不给我“面子”以外,倒是让我学会了两件事:首先,接受孩子。任何人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孩子也不例外。将那种认为孩子从不生气、没有一点脾气、事事逆来顺受、时时处处“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想法,抛得远远的,不要再有。重要的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克制、宽容,当然,父母要首先做到。
其次,尊重孩子。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可以任由我们摆布的“玩意”。想让孩子学会的礼节,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最重要的是,对待孩子时也不例外。
“我这不叫‘惯’,我这是尊重孩子,懂吗?你不尊重他,他当然跟你对着干啦!”我趾高气扬地数落着丈夫,一边炫耀般地伸手拽儿子过来:“宝贝,你冷了吧?肯定是!来,妈妈给你穿上衣服—”
嘴里说着,手里已经拿过儿子的胳膊往袖子里塞了,本意是想赶紧让他穿上接着玩儿,没想到,这个举动捅了马蜂窝。儿子一甩胳膊说道:“我不穿!我就不穿!”停了一下,拿起一辆公共汽车,举起来说:“我摔了它!”说完,使劲地摔在地上;又拿起一辆遥控车,说:“我不要了,我摔了它!”说完,又使劲地摔在地上;接着是一辆轿车,当第四辆车落地之后,我把他搂到了怀里,说:“你生气了,是不是因为妈妈给你穿衣服了?”他说:“是。”解释了好一会儿,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后他才平静下来。
在丈夫面前丢了面子是肯定的了,不过我顾不上去挽回什么。我更关心的是:自己平时还算尊重孩子,今天为什么还是把他惹急了呢?想起老公的抱怨,再联想他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我突然明白了。儿子脾气大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儿子长大了,他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而我们没有因此而对他多尊重一些。
老公和儿子一起玩,每每儿子正在兴头上,老公就突然说,咱们玩别的吧。也许他自己玩烦了,也许他觉得儿子玩那个已经很久了,也许他觉得那种玩法太简单,也许他想为自己提供方便(离电视近点听听新闻……),儿子就不高兴,就反对,反对不过就发脾气。
有时候,儿子正玩得高兴,老公走过去抱起他来逗一逗,或者在脸上啃几口,总之是表达爱意去了,得到的反应可能是儿子推开他,叫到:你走!我不要你进来!……
这是尊重吗?就算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尊重而已。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打断儿子,随时随地都把他当个小玩意儿一样吆来喝去,做这些事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好恶,而没有考虑儿子的需要和感受。有时甚至认为这么做是在为他好,是在爱他,他为什么不领情。
作为成人,我们在被人打扰时知道克制,虽然有时也免不了不耐烦地对待打扰我们的人,气急了也会说一句“真烦!”但我们的表达可以产生效果,因为我们是成人,别人会把我们的看法当回事。而孩子的一声“不”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大人总是对此“充耳不闻”、“置若罔闻”。不起作用,孩子只好将反抗升级、升级再升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子这一次“翻脸”,除了实在不给我“面子”以外,倒是让我学会了两件事:首先,接受孩子。任何人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孩子也不例外。将那种认为孩子从不生气、没有一点脾气、事事逆来顺受、时时处处“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想法,抛得远远的,不要再有。重要的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克制、宽容,当然,父母要首先做到。
其次,尊重孩子。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可以任由我们摆布的“玩意”。想让孩子学会的礼节,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最重要的是,对待孩子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