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来源 :新疆石油天然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将其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断陷形成亚阶段、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早期断陷扩展亚阶段、中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晚期萎缩衰亡亚阶段,指出第二阶段对油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分析认为烃源岩条件、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断层的封堵性及优势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有两次重要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时期.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其他文献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
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和煤系泥岩均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两套高效的气源岩。热解气均以干气为主。进入高演化阶段后,煤的生气能力要大于泥岩的生气能力,因
油气成藏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运移、聚集地质单元,包括同一运聚系统内相关的有效烃源岩、输导
通过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单矿种成藏地质条件,讨论了多种能源矿产的内在成因联系,结合其共存富集形式和组合类型,总结了共存富集体系的岩石矿物学、构造学、地球物
分析了煤中的孢粉体与可溶于机质关系,认为蕨类孢子含量与氯仿沥青"A"和非烃正相关,与饱和烃、芳烃则显著负相关.裸子植物花粉则反之.说明尽管所有生物先质都有生烃作用,但对
白家海凸起是夹持于三大生油凹陷的一个形成较早继承性古隆起,在整个油气运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有利的运移通道上,它控制着油气的平面运移效应.多年的勘探证实,白家海凸起主要
成藏动力学是以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为基础,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石油地质学理论.它是以研究油气成藏过程为核心,以探讨油气聚集和分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四个相带;本文主要讨论了该地区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
通过天然气各种相态存在的地质条件分析,深入研究了天然气各种相态相互转换的地质条件及其对成藏的作用.过饱和及欠饱和是水溶相和油溶相天然气向游离相天然气相互转变的条件
中国北方石炭-二叠系地层沉积在被动大陆边缘张性裂谷环境下,天山-兴蒙海槽的沉降-褶皱-隆升过程控制了派生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演化,也为坳陷、断陷及其边缘地区的油气成藏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