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多年发展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很多问题也不断暴露了出来,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施“行校企”联动,引入行业力量、改进学校办学、促进企业转变合作方式对于促进职教体系发展来说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行校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51-01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中的一种类型,担负着为国家各类行业、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供给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剧增,国家大力倡导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的到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属于社会岗位分类,而非学科分类(普通高等教育属按照学科分类)。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员类人才,属于技术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分析职业教育,它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
从国外经验来看,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离不开实际工作环境的熏陶,也离不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局面,但仍未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如,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工作技术含量低,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更有甚者,学校为配合企業用工时间,随意压缩课时数,调整开课计划等。
三、何为“行校企”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不难看出,要想真正落实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实现“行校企”联动。
(一)“行”指行业。行业是同类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联合体。行业本身作为供给侧,对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趋势、经营理念更新切身的体会,在人才培养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
(二)“校”指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着天然的使命感,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企业需求,适应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具有再提升的潜力。
(三)“企”指校企合作的企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坚实后盾和天然盟友,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要强调的一点是,将学生看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的企业,是不适合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
四、“行校企”联动新机制
从“校”“企”两方面来分析职业教育现状可知,现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室模拟为辅,但理论与实践早已脱离,模拟又仿真度不高,更不要提职业操守这种道德层面的培养。校外以工学结合为主,但却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操作岗位,文科类专业这种情况尤其突出。
企业在看待学生时,往往更注重成本的节约,而忽视对人的培养,而且投入同样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相比学生来说,不如投给自己的员工,不论从能力、经验还是可靠程度或者管理难度,学生都处于劣势。
面对这样的现状,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推动“行校企”融合,引入行业影响力,同时改革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行业的作用绝不仅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履行其社会责任。引导优秀的,可提供适合职业发展的高级技能工作岗位的企业进入教育领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接。
(二)职业院校面临的压力是三方里最重的,首先要调整教师早已经的课程体系,推倒延续了多年的教材、教案和考试系统,组织教师编写最新、最具可操作性的讲义,将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融入日常教学,按照公司员工的要求培养学生。其次引入公司真实工作任务,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通过参与真实工作,改变校内模拟的教学现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克服师资队伍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上的差距,或者说如何培养一只具备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同时又具备教学实施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三)企业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其发挥着“行校企”联动中的核心作用,校企合作最终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和学生是最终受益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更应该投身于职业教育的热情,通过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将企业人才招聘、甄选、录用、培训甚至考核工作前置在学生学习阶段完成,这是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最具性价比的手段,需要企业投入的不过是前期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带来的经营风险。从长远的收益来看,一旦校企合作步入正轨,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度过磨合期,实现了能力的互通互补,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初期投入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只招聘正确的员工永远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最根本的途径,远比后期培训考核来得便宜。
综上所述,“行校企”联动无疑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根本途径,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升级,离不开低成本的优秀员工,企业的发展又会推动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市场竞争环境的良性发展。所以着力推动“行校企”联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孙鑫.政行校企合作群落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5).
[2]徐黎明.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5(5).
[关 键 词] 行校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151-01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中的一种类型,担负着为国家各类行业、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供给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剧增,国家大力倡导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的到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属于社会岗位分类,而非学科分类(普通高等教育属按照学科分类)。从培养目标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员类人才,属于技术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分析职业教育,它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
从国外经验来看,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离不开实际工作环境的熏陶,也离不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局面,但仍未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如,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工作技术含量低,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更有甚者,学校为配合企業用工时间,随意压缩课时数,调整开课计划等。
三、何为“行校企”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不难看出,要想真正落实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实现“行校企”联动。
(一)“行”指行业。行业是同类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联合体。行业本身作为供给侧,对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技术发展趋势、经营理念更新切身的体会,在人才培养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
(二)“校”指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着天然的使命感,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满足企业需求,适应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具有再提升的潜力。
(三)“企”指校企合作的企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坚实后盾和天然盟友,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要强调的一点是,将学生看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的企业,是不适合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
四、“行校企”联动新机制
从“校”“企”两方面来分析职业教育现状可知,现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室模拟为辅,但理论与实践早已脱离,模拟又仿真度不高,更不要提职业操守这种道德层面的培养。校外以工学结合为主,但却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操作岗位,文科类专业这种情况尤其突出。
企业在看待学生时,往往更注重成本的节约,而忽视对人的培养,而且投入同样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相比学生来说,不如投给自己的员工,不论从能力、经验还是可靠程度或者管理难度,学生都处于劣势。
面对这样的现状,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推动“行校企”融合,引入行业影响力,同时改革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行业的作用绝不仅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履行其社会责任。引导优秀的,可提供适合职业发展的高级技能工作岗位的企业进入教育领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接。
(二)职业院校面临的压力是三方里最重的,首先要调整教师早已经的课程体系,推倒延续了多年的教材、教案和考试系统,组织教师编写最新、最具可操作性的讲义,将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融入日常教学,按照公司员工的要求培养学生。其次引入公司真实工作任务,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学,通过参与真实工作,改变校内模拟的教学现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克服师资队伍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上的差距,或者说如何培养一只具备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同时又具备教学实施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三)企业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其发挥着“行校企”联动中的核心作用,校企合作最终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和学生是最终受益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更应该投身于职业教育的热情,通过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将企业人才招聘、甄选、录用、培训甚至考核工作前置在学生学习阶段完成,这是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最具性价比的手段,需要企业投入的不过是前期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带来的经营风险。从长远的收益来看,一旦校企合作步入正轨,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度过磨合期,实现了能力的互通互补,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初期投入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只招聘正确的员工永远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最根本的途径,远比后期培训考核来得便宜。
综上所述,“行校企”联动无疑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根本途径,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升级,离不开低成本的优秀员工,企业的发展又会推动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市场竞争环境的良性发展。所以着力推动“行校企”联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孙鑫.政行校企合作群落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5).
[2]徐黎明.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