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质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131-01
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建设时间短、规范性不完善,在专业结构、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及培养目标上的调整比较大,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合行业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质量工程更具重要的意义。
质量工程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实力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在我院进行了高职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1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学校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顶层设计。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实施教學管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评判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把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国家和省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也发生很大变化,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专家研讨论证,实行“十、百、千”工程,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符合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引产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富有特色,培养人才更具竞争力
2.1 以地域产业为桥梁,全方位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分院和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比如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拓宽校外实训渠道。
2.2 “引产入教”,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引产入教”实现了佳诺工艺装备等三家企业引入学校;引入联合收割机减震器复原阀托盘支架等40余种产品进入教学设计,选择汽车驾驶座支撑套等20余种典型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引项目入校、引企业入校、引产品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个阶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成功对接,为学生就业做好了准备,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2.3 校企合作开发“工学交替”职业教育培养模型
分院与一汽——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工学交替项目”,按照生产计划,校企统一规划,企业培训提前介入,组织“工学交替项目”,提高培训质量,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共赢,使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
3 三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内容及学分分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环境、所需教学资源、考核办法等,以此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
精品课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分院目前已有院级精品课9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建成以院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龙头,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开放共享的三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所建树,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发挥精品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切实抓好师资培养。院校最重要的是人才,提高质量关键靠人,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以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4.1 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新调入和毕业分配至分院的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选派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帮、促、奖培养,对青年教师开展有效地岗位练兵活动,大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4.2 全员实行“上岗说课”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严把“上岗”关,改革机制,出台一些新举措,全员实行“上岗说课”制度,打破教师上岗的“零淘汰“制,通过两学期的运行,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4.3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要求教师具有两年三个月的实践经历,在企业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分院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学习和指导学生实习,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近三年来,不断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进修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双师”教师不断增加。
5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
分院成立了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行三级管理、二级主抓、六个部门配合、五个专业负责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监督,又全员接受监督的立体互动、即时在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及时将课程改革成果固化成可操作的教学文件,制定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专业建设、课程管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评价、顶岗实习等多方面入手,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总之,通过近几年教学质量的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内涵的发展,确保在质量工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同,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Z].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131-01
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建设时间短、规范性不完善,在专业结构、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及培养目标上的调整比较大,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合行业企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质量工程更具重要的意义。
质量工程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实力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在我院进行了高职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1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学校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顶层设计。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实施教學管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评判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把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国家和省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也发生很大变化,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专家研讨论证,实行“十、百、千”工程,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符合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引产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富有特色,培养人才更具竞争力
2.1 以地域产业为桥梁,全方位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分院和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比如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拓宽校外实训渠道。
2.2 “引产入教”,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引产入教”实现了佳诺工艺装备等三家企业引入学校;引入联合收割机减震器复原阀托盘支架等40余种产品进入教学设计,选择汽车驾驶座支撑套等20余种典型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引项目入校、引企业入校、引产品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个阶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成功对接,为学生就业做好了准备,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2.3 校企合作开发“工学交替”职业教育培养模型
分院与一汽——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工学交替项目”,按照生产计划,校企统一规划,企业培训提前介入,组织“工学交替项目”,提高培训质量,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共赢,使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
3 三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内容及学分分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环境、所需教学资源、考核办法等,以此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
精品课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分院目前已有院级精品课9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建成以院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龙头,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开放共享的三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所建树,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发挥精品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提升教师素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切实抓好师资培养。院校最重要的是人才,提高质量关键靠人,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以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4.1 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新调入和毕业分配至分院的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选派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帮、促、奖培养,对青年教师开展有效地岗位练兵活动,大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4.2 全员实行“上岗说课”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严把“上岗”关,改革机制,出台一些新举措,全员实行“上岗说课”制度,打破教师上岗的“零淘汰“制,通过两学期的运行,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4.3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要求教师具有两年三个月的实践经历,在企业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分院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学习和指导学生实习,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近三年来,不断优化教师结构,鼓励教师进修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双师”教师不断增加。
5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
分院成立了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行三级管理、二级主抓、六个部门配合、五个专业负责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监督,又全员接受监督的立体互动、即时在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需要,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及时将课程改革成果固化成可操作的教学文件,制定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专业建设、课程管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评价、顶岗实习等多方面入手,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总之,通过近几年教学质量的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内涵的发展,确保在质量工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同,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