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在课上发动、诱导、激励学生,精心策划,巧妙安排,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悬念法、谜语法、故事讲述法、活动法、学科外综合渗透法等五法进行教育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兴趣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兴趣激发;案例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了如下五法,试举例加以说明,恳请同行多加批评指正。
一、 悬念激趣法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悬念,或者提出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暂时不给答案,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就是悬念激趣法。
在《生活与哲学》的开篇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是先给学生讲哲学的含义、作用等,而是大胆抛开课本向学生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让大家去思考。这些问题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实则与哲学有莫大关系。
我一连提出的是这样四个问题: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是个悖论,可能人们从小就在开始困惑了,可到底答案是什么?)
2. 阿基里斯为什么会追不上乌龟?(这是著名的芝诺悖论之一,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跑得最快的英雄,如果让乌龟先走,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芝诺论证过程此处略)
3. 蝴蝶效应有可能发生吗?(混沌学的理论,认为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次翅膀,可能引发北美洲的一场风暴)
4. 掉了一根头发会成为秃头吗?(当然不会,但是不断掉下去,总有天会秃顶,这又是为什么?)
我在简单提了这几个问题后,并没有给他们任何的答案,只是故意先卖弄一点关子,让他们自己去争论和思考。他们没有学过哲学,虽然有人可能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做出一些解答,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会困惑不解,继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老师给一点提示或答案。于是我这才趁热打铁明确告诉他们,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哲学里(唯物论和辩证法)才能找到较完美的答案。接下来我就要求大家能够学好哲学,这样我就把他们的兴趣牢牢地吸引到本学科的学习中来了。
二、 谜语激趣法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寓知识于游戏当中,同时将科学性、逻辑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千百年来一直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把猜谜语的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第十课有关“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时,我就先请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猜一个谜语,谜面只有几个字:“何物砍断后只剩一截(打一种物品)。”学生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他们开始思考和讨论,跃跃欲试,都想第一个猜出答案。当然,学生猜谜的过程当屮,要想得到答案,还真需要开动脑筋,特别是要有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不过不一定所有的同学都能猜出这个谜语,所以我在旁会适当提示,以免花费太多时间。在这过程中他们猜谜所得到的体验,促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附:谜底为圆环类的物品)
又如,在讲“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知识点时,我用了一本书上介绍的一则谜语,给学生们猜: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有人在报纸上出了一个谜语:“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历史人物名)。”当时有人猜是“屈原”,说是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这个人的观点是什么呢?强调美国的作用,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而另外一个人猜是“苏武”,他的立场是强调苏联出兵,倾向苏联。我结合国情和历史知识,请学生们讨论新的谜语。最终学生们猜到了是“共工”,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作用最大。至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点也往往不同”的道理了。
三、 故事激趣法
讲故事是教学举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学生都很喜欢听老师们讲短小精悍又有哲理的故事,因为故事是有情节、有具体形象的生活记录,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有时一个故事就会搞活一个课堂。所以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些故事对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好处。当然,挑选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新颖、富有启迪意义的,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例如,在《经济生活》有关市场交易原则的诚信这个知识点时,我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为忠于诚信,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大家对诚信的深刻理解。
这个故事就是京剧里有名的“赵氏孤儿”: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将其满门抄斩,仅有其儿媳公主得以幸免。公主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携婴儿逃出,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的婴儿杀绝。程婴则毅然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保全全国婴儿和赵家命脉。而公孙杵臼则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程婴和公孙杵臼舍命救护赵氏孤儿,他们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让学生听后感触极深,也热烈讨论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诚信的消失以及个人的责任,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这堂课也因为这个故事而让学生大有收获。
四、 活动激趣法
中学生处于青春好动的时期,喜欢积极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小品表演、课堂小游戏、小比赛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
比如,在上《经济生活》“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一课里有关名牌的重要意义这个知识点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中国名牌知多少”的一场小比赛: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组抽签选择家用电器、衣服鞋帽、饮料食品、日常用品(如香皂、牙膏、化妆品等)其中一类,组長负责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比比哪个组说的中国名牌数量多。这个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学科外综合渗透激趣法
思想政治课有它特定的内容,但这并不排斥各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普遍联系,在政治课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增加和具备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让政治课更具有说服力,更生动和有趣。
如可以采用名著人物或富有哲理的诗句、古文、对联等语文知识来丰富补充政治课内容。例如,我在讲“矛盾的特殊性”的内容时,就让学生比较《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水浒传》里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不同的人身上存着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同时我还给学生举例了一些人文地理的知识,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比如在福建,从饮食口味看,闽东福州人爱吃甜,闽南人爱吃咸,闽西人爱吃辣;同在三明,不同县市也有不同风俗,如大田和宁化两个县风俗各异。大田过年要吃米粉和红鸡蛋讨吉利,但在宁化就绝对不可以,因为宁化人一般在白事的时候才吃米粉,春节也不吃蛋,因为在宁化吃蛋人们怕“完蛋”……这些例子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有趣,又开阔视野,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生也爱听。
总之,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善于运用各种兴趣激发的方法,可以增强其科学性、生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张善莲.浅淡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8).
[3]陈文才.巧思妙引创情境 千变万化激兴趣[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2).
作者简介:
乐起吞,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兴趣激发;案例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了如下五法,试举例加以说明,恳请同行多加批评指正。
一、 悬念激趣法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悬念,或者提出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暂时不给答案,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就是悬念激趣法。
在《生活与哲学》的开篇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是先给学生讲哲学的含义、作用等,而是大胆抛开课本向学生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让大家去思考。这些问题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实则与哲学有莫大关系。
我一连提出的是这样四个问题: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是个悖论,可能人们从小就在开始困惑了,可到底答案是什么?)
2. 阿基里斯为什么会追不上乌龟?(这是著名的芝诺悖论之一,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跑得最快的英雄,如果让乌龟先走,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芝诺论证过程此处略)
3. 蝴蝶效应有可能发生吗?(混沌学的理论,认为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次翅膀,可能引发北美洲的一场风暴)
4. 掉了一根头发会成为秃头吗?(当然不会,但是不断掉下去,总有天会秃顶,这又是为什么?)
我在简单提了这几个问题后,并没有给他们任何的答案,只是故意先卖弄一点关子,让他们自己去争论和思考。他们没有学过哲学,虽然有人可能会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做出一些解答,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会困惑不解,继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老师给一点提示或答案。于是我这才趁热打铁明确告诉他们,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哲学里(唯物论和辩证法)才能找到较完美的答案。接下来我就要求大家能够学好哲学,这样我就把他们的兴趣牢牢地吸引到本学科的学习中来了。
二、 谜语激趣法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寓知识于游戏当中,同时将科学性、逻辑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千百年来一直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把猜谜语的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第十课有关“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时,我就先请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猜一个谜语,谜面只有几个字:“何物砍断后只剩一截(打一种物品)。”学生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他们开始思考和讨论,跃跃欲试,都想第一个猜出答案。当然,学生猜谜的过程当屮,要想得到答案,还真需要开动脑筋,特别是要有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不过不一定所有的同学都能猜出这个谜语,所以我在旁会适当提示,以免花费太多时间。在这过程中他们猜谜所得到的体验,促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附:谜底为圆环类的物品)
又如,在讲“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知识点时,我用了一本书上介绍的一则谜语,给学生们猜: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有人在报纸上出了一个谜语:“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历史人物名)。”当时有人猜是“屈原”,说是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这个人的观点是什么呢?强调美国的作用,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而另外一个人猜是“苏武”,他的立场是强调苏联出兵,倾向苏联。我结合国情和历史知识,请学生们讨论新的谜语。最终学生们猜到了是“共工”,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作用最大。至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点也往往不同”的道理了。
三、 故事激趣法
讲故事是教学举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学生都很喜欢听老师们讲短小精悍又有哲理的故事,因为故事是有情节、有具体形象的生活记录,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有时一个故事就会搞活一个课堂。所以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些故事对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好处。当然,挑选故事时要注意选择新颖、富有启迪意义的,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例如,在《经济生活》有关市场交易原则的诚信这个知识点时,我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为忠于诚信,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大家对诚信的深刻理解。
这个故事就是京剧里有名的“赵氏孤儿”: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将其满门抄斩,仅有其儿媳公主得以幸免。公主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携婴儿逃出,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的婴儿杀绝。程婴则毅然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保全全国婴儿和赵家命脉。而公孙杵臼则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程婴和公孙杵臼舍命救护赵氏孤儿,他们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让学生听后感触极深,也热烈讨论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诚信的消失以及个人的责任,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这堂课也因为这个故事而让学生大有收获。
四、 活动激趣法
中学生处于青春好动的时期,喜欢积极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一些小品表演、课堂小游戏、小比赛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来学习知识。
比如,在上《经济生活》“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一课里有关名牌的重要意义这个知识点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中国名牌知多少”的一场小比赛: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组抽签选择家用电器、衣服鞋帽、饮料食品、日常用品(如香皂、牙膏、化妆品等)其中一类,组長负责记录,在规定时间内,比比哪个组说的中国名牌数量多。这个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学科外综合渗透激趣法
思想政治课有它特定的内容,但这并不排斥各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普遍联系,在政治课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增加和具备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中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让政治课更具有说服力,更生动和有趣。
如可以采用名著人物或富有哲理的诗句、古文、对联等语文知识来丰富补充政治课内容。例如,我在讲“矛盾的特殊性”的内容时,就让学生比较《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水浒传》里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不同的人身上存着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同时我还给学生举例了一些人文地理的知识,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比如在福建,从饮食口味看,闽东福州人爱吃甜,闽南人爱吃咸,闽西人爱吃辣;同在三明,不同县市也有不同风俗,如大田和宁化两个县风俗各异。大田过年要吃米粉和红鸡蛋讨吉利,但在宁化就绝对不可以,因为宁化人一般在白事的时候才吃米粉,春节也不吃蛋,因为在宁化吃蛋人们怕“完蛋”……这些例子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有趣,又开阔视野,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生也爱听。
总之,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善于运用各种兴趣激发的方法,可以增强其科学性、生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张善莲.浅淡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8).
[3]陈文才.巧思妙引创情境 千变万化激兴趣[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2).
作者简介:
乐起吞,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