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陈建功的短篇小说《丹凤眼》,有幸在县城的图书馆再一次读到,这是我这大半生中读到最心仪、最经典的一篇小说。
  1981年的秋天,在友人购买的《全国获奖短篇小说集》中初次读到《丹凤眼》,被小说那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所吸引,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都说北京的女人比男的多,可京西的小伙子就是搞不到对象。怎么,他们都没有个模样儿,歪瓜裂枣似的?要不就是不争气……他们是井下挖煤的,是矿工。这就糟啦,姑娘们一听说是干这一行的,十有八九皺眉头,哪怕前面站的是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回答也两个字:不成!”看似闲扯的叙事风格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未读到《丹凤眼》这篇小说之前,我也是国营煤矿的临时工。
  上班没多久,我就迷上了矿里一位叫小丽的姑娘。她,一米六五左右,身材苗条,瓜子脸,伴有一双会说话的圆眼睛,无须说话,只要她看你一眼,都会令你想人非非,夜不能寐,而且她还是个端“铁饭碗”的正式工。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里,家里有一个拿工资、端“铁饭碗”的人,是令人十分羡慕的,更别说还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下班后,我经常和一帮哥们儿在矿区内东游西逛,大家说话、做事吊儿郎当,总拿充电房的姑娘们寻开心。其中,就有我暗恋的姑娘小丽。她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我,为此,我给她取了一个“傲慢公主”的雅号。她知道这一雅号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不可一世。在她心目中,我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转念一想,我为何不学一学小说《丹凤眼》故事中的辛小亮?改变一下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形象,然后,再想办法让她看到这篇小说,也许就会改变对我的看法。
  每天从井下矿工收回来的矿灯,都要在充电房后面的水池清洗干净,再放回充电架上充电。在充电房上班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年岁大一点的王姨,还有一个就是小丽。像洗矿灯这种事王姨都不会去干,只有轮到小丽去。
  通向充电房后面的水池,要经过一条窄窄的通道。拐弯处,有一个石礅。下班前,我就抱着在朋友处借来的那本短篇小说集,坐在石礅上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我一边看书,一边听着巷道里的动静。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一听那脚步声就知道是小丽。我把头埋得更低,手中的书也举得更高。小丽提着十多个矿灯从拐弯处冲了过来,此时,我把书一横,正好扫在那脏兮兮的矿灯上,并顺势将书掉在地面,小丽的脚正好踏在那本书上。看着她脚下踩着的书,我故意吃惊地吼道:“你没长眼睛呀,这里坐着一个大活人你都没看见?!”小丽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喝吓得不知所措,站在那里用一双惶恐不安的大眼睛瞪着我,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你傻呀,明明知道这地方狭窄,还坐在这儿假模假样地看书,你是不是文化人,难道我还不知道?”我听后,装出更加恼怒的样子:“我是不是文化人关你什么事?反正这书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朋友一再叮嘱我要爱护好他的书,现在可好,让你这么一踩,我还怎么还人家?”
  “不就是一本书吗?大不了我赔你一本就是。”
  “赔,你赔得起吗?你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
  “什么书?难道是一本天书?”
  “这可是一本获奖小说集,你认为那么好买?我朋友托朋友的朋友才买到的。我不管,只要你把这本书想办法擦干净就行,大不了今天算我倒霉,帮你把矿灯洗了。”说完,便抢下她手中的矿灯朝水池走去。蹲在水池的石阶上,一边清洗矿灯,一边朝巷子里看去。
  小丽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弯下高傲的腰,捡起那本书在手中拍了拍,然后摸出干净的手帕在书上揩了起来。
  下班时,小丽把书送到了我宿舍,我故意说那书没擦干净,让她拿回去再擦一遍。小丽无奈,只好嘟着嘴把那本书乖乖地又拿回了家。
  第二天上早班时,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像以往那样冲上前叫“傲慢公主”快点发矿灯了,而是按规矩排队等着领矿灯,还不时朝充电房里瞄一眼。小丽在充电房里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也不时向我瞟一眼,而我却不敢正视她的目光。待到我领矿灯时,小丽故意将矿灯搁在了里面我够不着的工作台上,还轻蔑地“哼”了一声,然后,又转身取其他工友的矿灯去了。我只好把乞求的眼光投向王姨,王姨把矿灯递给我,冲我神秘地笑了一下。
  后来,一连几天不见小丽在充电房上班,我的心里像有七上八下的吊桶悬了起来,每天上班都朝充电房张望,可就是不见小丽的身影,又不好意思去问王姨。这样难熬的日子过了几天,小丽终于出现了,不是在充电房,而是在饭堂后面的小树林里。下班时,我收到了小丽托王姨转给我的字条。天黑时,我钻进了小树林,小丽早已在那等候,见我第一句话就说,“《丹凤眼》这篇小说太好看了,我还从未看过这么有趣的小说。”她一边说,一边还走上来揪住我的耳朵,“老实交代,是不是你故意设的圈套让我看的《丹凤眼》这篇小说?”
  我没有狡辩,只是向她坏坏地傻笑。
  后来,因《丹凤眼》这篇小说,我俩结下了生命中的缘分,小丽从女朋友变成了我的妻子。
其他文献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的唐山7.8级大地震,震惊全世界。今天,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0多年了,那场灾难的亲历者陆陆续续离去,灾难中的许多小故事和小人物都将被人们遗忘。  然而,灾难怎能忘记?  作者冯立新是河北省唐山市越支庄人,大地震发生时,他还是一个11岁的小孩,面对一个个亲人的死去,他看到的仅仅是他们一个村庄死亡的人数,而没有看到外村乃至整个唐山地区。他已经在人间活了56年了,他每天最不愿
期刊
一  “咩——咩——”羊撕心裂肺的悲鸣声穿透了隆冬的夜空,也搅醒了酣睡的家人。  父亲亮起煤油灯急切地奔到羊圈。我家母羊生崽了,羊羔前半身已出来了,两只前腿耷拉在母羊屁股后的褥草上,羊嘴翕动发出细小的“咩咩”叫声。  母羊抽搐,铆足了劲儿,可羊羔后半截就是出不来。  “羊難产了……是难产!”父亲焦急地对母亲说。那时,我们那里几个大队才有一个兽医,这大冷天,半夜三更黑咕隆咚的,上哪请兽医呀!  母羊
期刊
上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母親派父亲去乡中接我,直接把我拉到村办针织厂上班。答应我的一个条件是,如果姐姐考不上大学,由她顶替我到工厂上班,而我可以继续上学。也就是说,我们姐妹只能有一个可以读书。  命运薄待了姐姐,却厚待了我。姐姐几分之差落榜,而我重回校门。以后是我赴山东济南读书,姐姐上班、结婚。孩子死胎,她死于农药中毒,自己对自己下手。  饭桌上第N次提起往事,觉悟了的母亲说,你们还不是最惨的。  
期刊
三公斤的土,50个人,只为了那一份隔山隔水的乡情。人们捧着土,跪下,流着泪亲吻。  这一把故乡的土,这是我祖先的气息,是我故乡摊开的手掌;这是祠堂里的家谱,是妈妈风中的白发;这是村口的老槐树,九曲回肠;这是童年的玩伴互相叫着小名;这是爬上山岗给妈妈写的寄不出去的信……这一把沉甸甸的黄土啊,让我等了一生。  这一勺土,要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因为它比美元更贵,比黄金更重。有了它,我在异乡的梦也会变得甘
期刊
在农村居住,一般都是一宅一院。要形成院子,屋前必须要有空地,还得打上围墙,或者用什么材料进行围护。对于宅主人而言,围墙也是居家过日子的重要设施,所以格外看重,它毕竟是家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光能防盗贼、防闲人入侵,还可以明确自家地盘的具体界址,还能保护家宅的隐私。但在泥瓦匠眼里,对宅主人如此重视的围墙,打多高,打什么式样,用什么材质,居然很是不屑,认为围墙打得再怎么考究,再怎么牢固,对于小偷来说,
期刊
急着赶路,网上约的快车半天不来,只好拦了出租车。  问司机:“快车为什么更慢?”  司机说:“它叫快车,那只是它的名字,比如说她叫张美丽,但实际上美丽吗?你说对吧。”  乘客面露羞色,她正好姓张,但不叫张美丽,她叫张艳丽。  相遇  一只飞越高速公路的小鳥,撞在时速120迈的汽车上,现场回放如下:  车,纵向行驶;鸟,横向飞行。鸟越过A柱的一瞬间,车恰好驶入现场。车一闪而过,鸟一闪而落,像一颗砸向
期刊
夜晚,万籁俱静。一家三口,妻子夜晚常常加班,家中留下一对父子。父亲静坐客厅读书看报,儿子守在自己房间,戴上大耳机,在电脑上兴奋地玩着游戏,父子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心中的那份乐趣。  每天的日子平静地过去。每晚临睡前,妻子为家里准备明天上班吃的早点,清晨也总是第一个醒来,洗漱、洗衣、做好早餐,匆匆吃了早点,然后出门去上班;第二个起床的是父亲,洗漱完毕,吃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开着车去离家一个多小时
期刊
一  从成都北站沿成昆铁路向昆明方向前进,便开始向凉山地界靠近。过峨眉站后,不经意间便觉大地厚实起来,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蔚蓝天空和高耸入云的群山,颇有几分“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滋味。在群山与河流交界的峡谷地带,可以看到几座黄褐色的低矮房屋,这便真正走进了凉山。  空气中粗犷豪迈的气息凝重起来,俗尘套锁早已忘却,所有的一切都在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中存在。我感受到强大自然在向我对话,这是一个涉及宇宙、生命的
期刊
运水哥大我八岁,就住在我家隔壁,我们兄弟俩很是投缘,我从会走路起,就爱跟在他屁股后面转。  幼年丧父的运水哥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耕田割稻,撑船捕鱼,烧窑制砖,运水哥是村民眼里数得上的务农能手。少年时光的绵长春雨,带给我和运水哥无限的渔趣。雷雨停歇的次日清晨,地势颇高的田畈纷纷开沟排水,运水哥就带我到那些田里捡鱼。浅浅田沟中,隐隐现出一尾尾菜花鱼黑黑的脊背,令人激动不已。运水哥挽
期刊
狗命贱如斯。跟了我家的狗,命更贱。  岳母安完心脏起搏器一周后,医生宣布她短时间内不宜再独自一人生活。岳母虽极不愿意,也只得敬畏着听从医生的话,随我们进了城。进城前,我们载她回老宅收拾屋子,往返皆匆匆。鸡鸭鹅一次性全处理了,有生命的只剩“桩桩”。乡下,有人惦记狗肉,我们不敢敞放“桩桩”,大门一锁,钥匙交给幺爸,让帮着给它碗剩饭。  最后一次看“桩桩”,是回老家吃一个百日宴。宴后,我们把吃剩的给“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