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扩过了大众化的门槛,进入了一个后大众化时代,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学生日常活动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不具有普适性;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化失序,遮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缺位,收效甚微;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指向性削弱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因此,适应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需要必须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组织化的社团模式和个性化的项目化模式可以适应当前的需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后大众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从1997年开始,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全国范围内实际上已经超过高等教育大众化化指标的平均水平,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已经达到50%,在国际上通常把高等教育扩张之后进入一个滞涨期的阶段冠之以后大众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表现是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高等教育培养不出来创新型人才,及时连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都显得弥足珍贵。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对国家、社会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献身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1]。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
  1.学生日常活动的社会实践
  我国大学的行政化职能机构中学生处和团委管理着学生的日常的实践活动,这是学生主要在学校这个微观社会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学校的学生处和团委作为活动载体承担这一社会实践,高校里丰富的活动充满整个大学生活,一些实践活动直接接触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学校里的学生干部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有一些活动是全员参与,体现在用人单位往往把学生干部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条件,这种实践活动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2.大学生志愿服务
  相对于大学日常活动的实践来说志愿服务相对集中,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一般的大学把这种活动放在暑假集中进行,这种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日常生活接触社会效果比较好,一些高校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很多这样的活动得到社会和受益方的高度肯定。
  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大学要组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这种实践活动的初衷是要求学生就一些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认识社会的水平,全国很多高校开设这门课程[2]。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不具有普适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取决于什么,在当下高校的社会实践中出现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大学生志愿下乡服务,一个高校搞各个高校跟风而上,这种活动不同高校之间经常交结,一些示范性接待单位苦不堪言,社会实践的效果也有限。一些活动与大学所学的专业脱节,一方面学生不能提供给社会提供适切的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这种与自己的专业兴趣向佐的活动比较反感。
  2.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化失序,遮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化程度体现在学校微观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但学校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活动冲突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组织的,由于缺乏规范有序的领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缺乏监督的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目的比价明确就是获得学分,一些学生根本就不参加这种社会实践,拼接一些数据上交一份调查报告就算参与社会实践,由于组织化的失序,大学生参与这种社会实践没有组织约束,学生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因而从根本上遮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
  3.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缺位,收效甚微
  大学生微观社会实践主要由有学工部门负责指导,但是大量的专业性和指向性的集中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序的指导,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无法用经济价值衡量,或者经济价值比较低,也就是没有工作量的保障导致参与社会实践的老师缺乏指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遮蔽内容,社会实践的效果因缺乏规范有序的指导而失去其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指向性削弱了社会实践的价值
  囿于时间的限制,深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假期进行,由于资金限制一些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极少部分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参与社会实践的广泛性不足,使得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削弱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使得社会实践的效果得不到强化,因而不能把社会实践应有的价值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也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式微[3]。
  三、后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对人才需求导向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长期化、普遍化、日常化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借鉴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已势在必行。
  1.组织化社会实践:社团模式
  现代社会之所以失序,根本上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组织基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在西方国家通行的是大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在学校微观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基于微观社会的组织设计又与社会直接关联,对于大学生的未来有积极作用。
  (1)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每到新生开学季,校园内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举行招新活动,琳琅满目的社团组织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对于过去的大学,社团活动使得校园文化生活的氛围变得日益丰富起来。   (2)社团活动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大学里的社团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是自组织内部的竞争,而且包括不同不同社团之间的竞争,更有不同高校之间社团的竞争,使得社团的社会功能不断强化,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社团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实践创新。大学生社团实践模式在学校职业化主管部门的引导下进行教师全员指导甚至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这种模式一般都有老师的悉心指导,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规范着社团实践的方向,同时,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创新社会实践的机制,提升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避免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合作上的失范现象。
  (4)社团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建立到运行及规则的制定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社团的学生通过自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有利于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参加社团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5)社团模式创新了大学生评价的新体系。传统的大学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但是后大众化的来临,大学生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势在必行,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目标明确、内容具有定量分析的旨趣和功能,通过对大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考察评估可以规避传统的社会实践评估以结果考查学生的缺陷,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4]。
  2.个性化社会实践:项目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既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项目化的模式无疑是一种发展的未来趋势,项目化模式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化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1)项目申报。扩大范围,各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均有资格进行项目活动申报。甚至范围扩大,可以班级名义或以小团体名义申报。
  (2)项目审批。统一负责,由校团委牵头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统一负责活动项目审批项目评审委员会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申报活动项目的负责人不得进入该项目的评审委员会。
  (3)选派指导教师。因势利导,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可以由参加实践学生所在系的任课教师担任。在学生立项的同时将指导教师情况随立项申请一起报送校项目办,也可由校项目办帮助实践课题组选派指导教师。
  (4)活动执行期管理。管理严格,项目执行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审批的范围和权限开展工作。项目负责人有权调动一切组织分配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并对活动负责。
  (5)活动总结与评估。项目结束,对活动经费进行决算,列出决算清单,凭收据报销活动经费。评估分两个阶段:一是对实践报告及相关实践成果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评定;二是评估专家听取各课题组负责人对实践内容和实践情况的报告,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分析论证,最后根据评估情况给出相应得分,从而确定最后的结果[5]。
  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后大众化的迈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大学生从校园能够走出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以适应后大众化高等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已是不可规避的话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移贻.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审视[J].深圳大学学报,2009(5).
  [2][4]全思懋,高彦征,周权锁,丁广龙.基于“三化一制”的资源环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1).
  [3]赵侠.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局限性及其超越[J].江苏高教,2007(5).
  [5]左杨,孙晓明,翟杰,魏振波.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8):51-55.
其他文献
一、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与演变趋势研究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远景及中长期发展战略与政策,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能绕开的重点.作为继农业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
历史进入了九十年代。 一个全新的概念正日益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就是名牌。 国人追逐名牌,是一种世界潮。而在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无锡国泰彩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
摘 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优良精神风貌形成,以及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渠道多元化、网络终端产品普及化、即时通讯平民化已成为现实,传统的校园媒体日趋式微。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新传媒——互联网,校园文化建设应从灌输和宣传转向引导和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应精心打造“人文校园”、“数字校园”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探究性等缺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和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口号的
摘 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特殊时空区域,也是学生汲取养分、情感体验、学会做人的平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有把回归生活的理念科学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和全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和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成
我国杰出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同志在抗战初期曾担任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澄锡虞地区专员。他不仅非常关心江南社的工作,与江南社的同志处得相当熟,而且在江南社的报刊上经
【正】目前广大农村存在着种种和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的现象:现代化的土地管理方式和耕作方式难以推广;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虐待老人,重男轻女;农民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生活贫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群众路线是立党宗旨的必然选择,它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形成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群众路线使党的事业根植于沃土之中
通过建立电磁波在混凝土材料表面传播的基本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凝土表面透射率和混凝土材料电磁参数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浇筑了不同混凝土材料组分的试件,利用电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又一次创新,也是农业实现飞跃的重要战略措施。要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