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论文从高校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四方面问题, 以暨南大学作为实践研究案例,提出了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1-0067-04
  
  信息技术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任务中的第七条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人才,已经成为摆在各个高校眼前的大事。当前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主要面临如下四方面问题:
  1.学校层面重视度普遍不够
  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但是仍然存在教学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没有明确要求等问题。
  2.教育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由于学校投入力度不足及体制上的原因,教育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技术支撑环境建设跟不上;网络教育资源缺乏,特别是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资源缺乏。
  3.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热情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以及改进学生认知水平方面的作用;一些教师则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付出大回报小,不如去搞科研。而另一个极端是:一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方式。例如: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播放课件,解释课件,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显示器上,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学生光忙于记笔记,完全没有时间思考,这样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也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调查显示:目前有高达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各种学习资料;32.8%的学生经常利用在BBS上发帖的方式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疑难问题;19.5%的学生经常利用电子邮件向教师和同学进行请教或交流;还有4.8%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重大难题时会通过电子邮件向校外的专家进行请教。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还有很多学生不习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1]
  
  二、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学校的学科门类众多、学生也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点,这些使得暨南大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求程度比一般高校要迫切,而且应用的难度也更大。因此,暨南大学在该方面的建设经验对其它学校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鉴于上述几个层面问题的分析,暨南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以学校发文的形式确立教学信息化理念与措施
  为贯彻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实现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学校非常重视教学信息化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以学校文件形式发布了61号文《关于加快推进我校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通知》。该文件确立了教学信息化理念与措施,为稳步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充分发挥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职能部门的作用
  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工作遵循“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师培训是先导,平台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的原则。多年来,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和学科教师共同建设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技术支撑环境;深化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教学应用;坚持不懈地做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而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1)建章立制,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持续稳步开展
  为了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制定和完善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立项指南、管理办法、技术规范以及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了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持续稳步开展。
  (2)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深化教学改革
  稳定、良好的教育技术支撑软硬件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学校已建成高速、稳定、可靠的校园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覆盖主要教学区和办公区的无线网络,同时拥有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100%,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同时学校建设了大型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工具等,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为学校实施内、外招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1)建成大型教学资源服务中心,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暨南大学教学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内容丰富、高效实用、安全稳定、检索方便的大型共享教学资源服务中心。这是一个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多用户、分布式管理的大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侨校学生生源多元化的特点,我校率先提出了嵌套多级子库的概念,并建立了特色资源、名师讲座、外语学习和素质教育四大教学资源子库以及电子专业、水生生物学、国际关系等多个专业的资源库,师生能够方便地对教学资源进行上传、下载、分类、检索与共享。目前我校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已有各种类型的网络教学资源6万多个,覆盖1290门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建成国际先进、稳定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
  2006年,学校引进了国际知名品牌Blackboard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能通过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进行授课、答疑、网上讨论、作业批改等,学生能利用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进行课后自学、讨论和作业提交等一系列辅助教学活动。截至2008年5月底,已有1647门课程利用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应用。
  3)为全校教师提供简单易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工具
  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为学科教师提供了简单易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工具,并对广大教师进行了推广应用培训。教师可以利用该工具快速进行网络资源开发和整合,该工具在学校各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项目建设以及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5年9月至今,该工具已支持3249个用户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4)进一步改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环境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建成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室、精品课程制作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室、流媒体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管理室和网络视频会议室等,为全校师生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3)全方位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网络教学资源数量可观,自制率高
  目前我校已建设1936项多媒体教学资源,覆盖1290门必修课程,占必修课程总数的81%。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在校园网首页的“暨南学习资源在线”中统一发布供全校师生共享。
  2)以立项方式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效果良好
  自1995年以来,暨南大学共获得各级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项目618项,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从1997年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校级CAI立项,设立CAI专款,给予每个立项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自2003年起,在原有CAI立项的基础上,设立了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每年进行一批立项,项目类型包括专业资源库、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试题库、案例库、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等,优先考虑名师名课、精品课程、名牌专业、重点课程、素质教育基地等,以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分批进行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目前我校已进行了四批立项,共175个项目,前三批项目已经结题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3)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获奖项目多、层次高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9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43项、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奖96项、出版多媒体教学软件24部(见表1)。其中环保系列多媒体课件《中国的鸟类》获得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中国生态环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多媒体课件分别获得第四届、第六届和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一等奖。另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网络课程、《红楼梦文化》专题学习网站分别获得第七届和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
  
  (4)深化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教学应用
  1)以项目建设促进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以点带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在“九五”期间,以广东省高校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项目为突破口,以医学院、生科院为试点,开展课程电化教育试验,选择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科课程的改革,共有7门课程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电化教育试验课程评比一、二、三等奖。
  “十五”期间,学校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全校共获得28项立项,其中9项是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中的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项目立项,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试验研究法,以点带面,选择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课程进行试点,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试点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并向其他课程推广。例如,自然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挑战杯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得省“151工程”项目评比教改试验类一等奖。该教改试验项目已在教学中应用推广多年,深受学生的欢迎,同行评价也较高。学校发表与该项目相关的论文6篇,相关项目获2005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起,学校还设立了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立项208项已全部结题,教师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进行网上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应用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积极支持和参与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共协助建设了95门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2门、省级16门、校级77门。仅在教育技术“创新工程”的立项中,就支持了52门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学校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水平。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了立体化教材,该教材改变了外国文学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形成了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全新外国文学史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以“教学工作坊”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论文、多媒体作品、将经典外国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演出课堂剧和课程实践汇报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信息素养得到了增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是国内较早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出版了人体解剖学第一部多媒体课件光盘,并与时俱进创建了资源丰富的教学网站用于网络教学,开展了人体解剖网络第二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人体解剖学课程整合,将网络多媒体资源、网络标本陈列馆、网络第二课堂与传统媒体(如:模型、标本、解剖实践等)合理结合,形成了开放式、研究型、立体化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自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和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正式授权,我校成立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以来,学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常抓不懈,采取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地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共培训教师2577人次。其中包括教师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各类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培训、专家讲座,并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优秀教学资源成果的研讨交流等,这些努力促进了学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三、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学改革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学校领导层、教育技术职能部门、学科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学校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的重要意义,使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成为学校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日常工作,加大经费的投入,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切可能的信息技术条件,同时促进学校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的等。
  2.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职能部门的作用是基础
  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全方位组织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适用有效、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3.学科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高校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开展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促进学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4.学生多元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目的
  新时期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对人才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能力。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3):200-201.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4-67.
  [3]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73-75.
其他文献
6月30日,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联合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教育部召开了“学校文印管理信息化及自助服务”研讨会。此前,我们较少关注到学校文印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因而,此次会议能汇聚一批学校校办文印管理、图书馆文印管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难能可贵。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刘学民,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副社长周一,理光(中国)有限公司销售部副总经理宫琦先生,理光(中国)
摘 要:南京市从2012年5月启动“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的试点工作以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初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一个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对南京市一年来的实验研究提出一些相对客观的描述与思考。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64-02  《教育信息化
摘 要:当我们上网浏览一些网站时,经常在网站页面上看到一个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树形结构,这个树形结构让资源的显示一目了然,当超链接某个地址时方便快捷。本文简单介绍了ASP.NET2.0 TreeView Web服务器控件在网络备课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TreeView ASP.NET 2.0  C# 备课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
继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后,各行业领域纷纷出台相应配套细则。国防、社会管理、医疗、教育、石化炼化等行业均召开专题会议细化推进方案。信息化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助力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把握时代脉搏,高效稳定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宏碁VERITON T系列致力于为商务办公提供更好的信息应用。针对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
日前,为期近7个月的“H3C杯”2012年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圆满落幕。  H3C作为业界领先的IP技术厂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通过遍布全国的数百所H3C网络学院和授权培训中心, 每年培养上万名的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同时,其人才联盟成员企业已达近千家,用人需求旺盛。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选拔推荐优秀人才,满足H3C人才联盟成员企业的用人需求,H3C公司每年举办一届网
【摘要】名著类课文与普通课文相比,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与教学价值。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解读文本的层面上,应该上升到文本审美的高度。通过审美化的教学将名著的营养、名著的价值充分地释放出来,才是名著类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名著类课文教材解读  美学解读  朱光潜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特别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类课文的教学。教学这类课文,应
摘要:在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规划以及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需求,以云计算为主要应用模式,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建立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本文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着重对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云的模型构成、实施与应用进行阐述,对云平台建设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云计算;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平台;SaaS  中图分
摘 要:教学方法改革已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设计理论,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通过该学习模式的内涵特性及学习流程的分析和疏理,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协作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和系统实现方案。最后通过省级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的试验研究,为相关课程开展基于资源、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协作探究式教学学习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每到一所幼儿园,大都能够看到班级设置的图书角:整齐摆放的图书,柔软的靠垫,温馨的地毯,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而那些图文并茂的规则标识,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孩子们,在图书角应该遵守这些规则。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这种氛围的感染下,逐渐养成了阅读及整理图书的习惯。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  但是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这些区域的设立、图书的提供,大多由成人包办,教师过多地关注了游戏内容与材料的预设,注重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着校区多、学生数量多的特点,文章阐述了Web Service的结构和特色,重点研究分析了基于Web Service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Web Service 综合教务管理 XML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29-03    一、引言    目前,许多高校存在校区多、分布地域广、各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