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试作弊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成才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种种原因,包括侥幸、冒险、虚荣、从众、人情、过关、厌学心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
  作者简介:陈巍巍(1981-),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6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助教。(上海 20162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163-02
  
  据调查,近年来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形式不断翻新,手段不断现代化,给高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是制约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构建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因素。考试作弊现象不仅败坏了学风、考风,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考试作弊之风越行越盛,互联网、高科技更为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其发展主要特点如下。
  1.数量扩大化
  2011年2月26日,在“http://www.google.com”上搜索“考试作弊”,显示的结果令人震惊,共计124万条信息。据报道,2010年6月,黑龙江调查处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考生共388人。数量惊人的关于考试作弊的网络信息,预示着作弊作为一种文化趋势在迅猛泛滥,已经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1]
  2.形式多样化
  考试作弊的形式复杂多样,由个人行为发展成为了多人协作或者集体作弊的形式,由学生作弊发展为考试管理人员参与作弊。以往考试大多是临场偷看,而现在绝大多数作弊者都是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如事先做纸条,或事先约好暗示动作及找人替考等。
  3.手段科技化
  在当今高科技社会,各种作弊的新“发明”层出不穷。发达的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发送信息的快速和便利使通讯工具作弊成为目前考试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和较为普遍的现象。而隐形耳机、针孔摄像机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科技产品也成为了考试作弊的工具。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
  当前导致大学生作出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侥幸心理
  这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普遍心态。凡是考试作弊被抓获的学生都承认他们作弊时存在侥幸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他们总希望自己碰上好运。这种作弊侥幸心理会随着作弊成功的经验而增强。一次作弊侥幸成功,考生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快感,有了第一次成功作弊的体验,就会理所当然地想第二次、第三次……[2]
  2.虚荣心理
  学生一进入学校就从教师、家长那里体会到一个通用的准则: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主要乃至唯一标准。学生也切实感受到,考试成绩关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研究生的保送、入党问题的考察,等等,一大堆和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无不牵涉到考试成绩。为了追求更高的“荣誉”和更为美好的“前途”,一些原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学生干部也不惜加入作弊的行列。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称为“不平衡心理”。一些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甚至评到奖学金,就产生了不平衡心理,于是纷纷效仿。“大家作弊,我也作弊”就表现为考试作弊中的从众心理。
  4.人情心理
  人情心理也称为“同情心理”。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过关,联合作弊。这些自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盲目讲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假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
  5.过关心理
  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录取到感兴趣的专业,因而造成思想不稳定,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一些学生则由于学习基础差,身体健康欠佳等原因,学习起来很吃力;另一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就端上铁饭碗,平时不努力学习,在学校里混日子。这类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害怕成绩不及格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同学的鄙视以及影响日后的就业等,便想以作弊的方式达到及格的目的。
  6.厌学心理
  高校开始扩招后,学生素质更加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过去在学习、生活中多次挫伤过自尊心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上大学后,与其他优秀学生的比较使其自卑心理疯狂膨胀,从而通过逃课、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来寻找虚幻的平衡。他们一方面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另一方面渴望得到认同,只把希望寄托在考试作弊上。
  7.逆反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在身心发展中“要求摆脱老师、父母、长辈的束缚”。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反心理。学校明文规定考试不得作弊,一部分学生就偏要作弊,并以此为荣,主要表现为:“你不让我抄,我偏要抄。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8.表现心理
  有些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从而以考试作弊来让别的同学佩服。主要表现为:“你们都不敢抄,看我怎么抄。”
  9.怀疑心理
  有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想通过核对答案或翻看书籍等作弊手段来验证自己做题的正确性,主要表现为:“我对自己没信心,总怀疑自己做得不正确。”
  10.猎奇心理
  有些学生对考试作弊非常好奇,很想通过此举来体验一把。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真好玩,我也试一下。”
  11.焦虑心理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极情绪反应,多数学生都会在考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验,它是以担忧为表现形式的。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忧考试准备不足、不能考出较好成绩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一旦焦虑过度,有的学生就可能会采用作弊的方式来进行防御与逃避。
  12.强迫心理
  有些考试作弊现象则由心理疾病所致,如强迫症。此类群体不堪学业压力,容易考试焦虑;学习分心,缺乏自制;心情抑郁,自信不足。严重者则发展到只要考试,不论科目,无论难易,满脑子尽是作弊之念。[3]
  13.利益心理
  这部分学生通常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学习很刻苦,成绩拔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替人代考。这在补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及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多见。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
  大学生作为考试作弊行为的主体,对其作弊行为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一味谴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缺乏诚信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诸多事实证明造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原因
  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产生不仅仅是个体自发行为,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随动性和应变性的特点。升学、毕业、就业等社会竞争压力驱使部分考生铤而走险;投机取巧、随俗沉浮等不良社会风气和环境也影响了不少考生的思想品质;社会变迁、市场经济的个别异化如替考、“枪手”的群体性和集团运作日益严重等也是重要因素。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管理不足
  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也是导致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有缺陷。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与互动性。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加之部分学生对基础课程缺乏必要性认识,片面追求实用性知识,导致对部分课程不以为然,蒙混过关。二是考试管理不规范。考场纪律执行不力,监考员监督管理尺度不一,导致考场监督管理不公平,学生觉得“老实人吃亏”,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作弊。三是教师的因素。不少教师忙于科研而轻视教学,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未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讲授。为避免最后出现学生成绩一塌糊涂的现象,他们在命题考试时人为降低考试标准,划定考试范围。单纯性记忆试题偏多,体现创造性的试题较少,试题区分度不高,导致学生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或干脆冒险作弊。
  3.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正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有些学生家长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比如请客送礼、缺斤短两、拉关系等等现象,即便不直接对子女进行误导,其不良行为也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子女。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为了实现利益目标而不择手段。也有些父母非常苛刻,从小教导子女长大一定要出人头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支配下,盲目追求高分,导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作弊来提高成绩以求逃避责骂。这就是作弊现象产生的家庭根源。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是考试作弊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方法上不能正确把握,心理上不成熟等。
  四、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对策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作弊,通过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进与完善,减少考试作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将考生的作弊心态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考试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作弊可能。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这是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考试内容多为陈述性知识,导致学生想方设法将笔记、印有各种计算公式的纸条带进考场实施作弊。学校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对不同课程、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方法,灵活应用笔试、口试、开卷、半开卷、闭卷、操作实践、论文写作、案例讨论等多种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让学生真正发挥所学的多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综合治理考风,严肃处理违纪。一要加强监考工作。学生考试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害怕被监考老师发现,在考试作弊中伴随着恐惧的感觉。因此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加强监考工作,基本上可以杜绝或减少学生作弊行为。二要严惩考试违纪行为。对考试作弊行为决不姑息迁就,要像奥运会对待服用兴奋剂一样对待考试作弊,发现一例严肃处理一例,绝不宽容放纵。三是考试过程中加强巡查,维护考场秩序,增强监考老师的责任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有效地防止和监控考试作弊行为,切实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第三,关注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通,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年级作弊情况的不同开展工作,对新生要做好入学教育及校纪校规的普及;对大二学生通过帮助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提高其学习的动力;对大三学生要重点加强警示教育,专业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对大四学生,要重点关注那些有重修重考、未达到学校既定毕业学分又想就业,以及未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
  第四,加强学风建设,创建诚信校园文化。学校自身的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从学院到班级、从班级到寝室,以点带面。学生处、团委等部门适当地组织开展一些围绕诚信教育、公平竞争教育、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自制能力教育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进步、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学校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是知识、能力的提升以及将来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创建诚信品质平台,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在新生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大学生“诚信档案”,提醒大家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经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使诚信与评优评奖、升学、就业及其他一切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密切挂钩,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的产生。引导、教育学生知荣辱,明是非,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行为,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创建平台。
  第六,家长应正视分数,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深远。家长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分数,注重子女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家庭教育和人际关系交往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子女在诚信的良好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防范考试作弊绝不仅仅是考试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一次整治就能根治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要以“综合治理”为方案,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多层面进行根治,考试作弊之歪风才会得到根本扭转。
  
  参考文献:
  [1]司洪昌.大学生作弊现象:一种泛滥全球的文化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7,(3):22-23.
  [2]刘晏.论成人考试心理与课程考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7):59-60.
  [3]王慧芳.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及矫正对策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6).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
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互联网的特点秩序是不断被颠覆和改变,一时间抢到了第一,不见得过一段时间还能保持第一。
在甘肃工作16年、湖北工作8年,27年前他又到了珠江边的广州工作至今.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他参与了中国多个“第一”的电力工程建设,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蓬勃发
期刊
终端的任意变化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本质变化。终端市场中,早期没有谁是霸主,今天你方刚刚退场,我方就登场。如今,整个终端市场进入了春秋五霸时期。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进一步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20-30年里,中国将实现新一轮的大跨越,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在这个历史进程
【目的】以高影响力期刊载文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区分引用来源的期刊评价的新途径。【方法】选择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载文数据进
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配电GIS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城市电网线损管理分析综合数据平台,提出输、配电网损耗一体化智能管理分析的解决方案,将电网CIM模型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数学教师对这个理念一定非常清楚。这样的理念虽然常常能被人们理解,但若要教师用理念指导教学,并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分类分层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在梳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借鉴国外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精
1994年CERNET率先开通了全国范围的TCP/IP主干网,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管理办法,成立了第一个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并率先开通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前十年CERNET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