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内容是德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符合时代精神并且能真正引导人们道德发展的内容渗透到德育教学中,德育才会根深叶茂。针对日前社会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德育工作所凸显的弊端已经不容小觑,本文试图从德育内容的角度来分析诱发道德滑坡的原因,从而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关怀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道德滑坡 生命关怀 回归生活
近日,社会上频频传出各种令人震惊的消息,各种冷漠、无助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情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成为世人推崇的办事准则。
一、社会的道德怎么了
在网络上,网友们在谴责见危不济、见死不救的同时也在更深层的追问这个社会到底病在哪里,而这种追问大多是自问开始。在某网络论坛里,一个题为“扪心自问:如果我当在场会怎么办”的讨论帖中,以为网友回复称:“说实话,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但是我想说,或许你可以愤怒声讨,但当你声色俱厉的挥舞道德大棒的时候,底气是否真的很足?为什么我们的网络社会中都如此正义与光明,而现实世界还是出现了冷漠的悲哀?‘拒绝冷漠’不能只是口号喊得响。”如此心寒的场景,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中国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悬崖”边。
二、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一)德育内容陈旧、空洞、抽象,偏重大政方针
众多学者在其著作中对于德育内容的界定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王道俊和王汉澜在其《教育学》中认为: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而戚万学在其《现代德育论》中认为,现代德育内容具有七个方面: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重;独特的民族性与普遍的国际性并重;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与综合素养并重;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并重;注重国情和国策教育;注重公民教育;注重劳动教育。还有鲁洁和王逢贤在其《德育新论》中认为,德育内容有四大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或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有詹万生在其《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从形式上看,我们的德育内容主要有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时事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自觉纪律与遵守法律教育、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从这一角度看,德育内容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从贯彻执行或教育角度看,却偏重于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唯一内容,结果削弱甚至取代了道德品质的系统教育,而且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教育层次,致使德育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改革德育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德育内容中生命关怀的思想流于形式
1976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成员国组织教育部长会议发表宣告,要培养青年学生“有利于民族利益的一切献身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该组织提交了一份重要文件:《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提出:“为了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等等的条文历历在目,而社会上冷漠的事件却是那么触目惊心!生命价值是人类所有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是人类的道德底线。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并不是没有这些,但是这些文字究竟幻化成什么了呢?
(三)德育内容局限在书本上
社会道德文化的缺失,德育的魅力在褪减,德育的实效性质受到质疑,德育的地位被“明升暗降” 这都是和把德育知识仅仅局限于文本、课堂和教室,而忘记了弥散在学习者周围空间的社会氛围的学习密切相关的。从而也使德育课程沦为逾越生活的课程。一方面,我们向学生们灌输的道德规范是一种被剥离了生活的理性道德概念,它只是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到的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无法穿透人的心灵,因而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形式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观念、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而传统的理想化、一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也使学生在教育中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判断选择的余地,习惯于被动地认同和服从,长此以往,许多学生成了“口头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从小就学会了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现世的冷漠、淡然已然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问题,那我们的德育要为此负怎样的责任呢?
三、结语
人的一生活动范围十分宽泛,道德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家庭、社会等都在人们德育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悲剧的发生,冷漠的无视,这无疑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悲哀,衷心希望人们引以为戒,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用温暖唤醒冷漠,用爱心融化冰冷!
参考文献:
[1]张忠华.科学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系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2]杨炎轩.现代德育内容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2).
[3]戚万学.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5]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道德滑坡 生命关怀 回归生活
近日,社会上频频传出各种令人震惊的消息,各种冷漠、无助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情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成为世人推崇的办事准则。
一、社会的道德怎么了
在网络上,网友们在谴责见危不济、见死不救的同时也在更深层的追问这个社会到底病在哪里,而这种追问大多是自问开始。在某网络论坛里,一个题为“扪心自问:如果我当在场会怎么办”的讨论帖中,以为网友回复称:“说实话,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但是我想说,或许你可以愤怒声讨,但当你声色俱厉的挥舞道德大棒的时候,底气是否真的很足?为什么我们的网络社会中都如此正义与光明,而现实世界还是出现了冷漠的悲哀?‘拒绝冷漠’不能只是口号喊得响。”如此心寒的场景,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中国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悬崖”边。
二、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一)德育内容陈旧、空洞、抽象,偏重大政方针
众多学者在其著作中对于德育内容的界定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王道俊和王汉澜在其《教育学》中认为: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而戚万学在其《现代德育论》中认为,现代德育内容具有七个方面: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并重;独特的民族性与普遍的国际性并重;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与综合素养并重;学生的个性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并重;注重国情和国策教育;注重公民教育;注重劳动教育。还有鲁洁和王逢贤在其《德育新论》中认为,德育内容有四大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或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有詹万生在其《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中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从形式上看,我们的德育内容主要有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时事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自觉纪律与遵守法律教育、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从这一角度看,德育内容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从贯彻执行或教育角度看,却偏重于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唯一内容,结果削弱甚至取代了道德品质的系统教育,而且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教育层次,致使德育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改革德育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德育内容中生命关怀的思想流于形式
1976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成员国组织教育部长会议发表宣告,要培养青年学生“有利于民族利益的一切献身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该组织提交了一份重要文件:《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提出:“为了帮助塑造一个人们期望的21世纪,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等等的条文历历在目,而社会上冷漠的事件却是那么触目惊心!生命价值是人类所有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是人类的道德底线。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中并不是没有这些,但是这些文字究竟幻化成什么了呢?
(三)德育内容局限在书本上
社会道德文化的缺失,德育的魅力在褪减,德育的实效性质受到质疑,德育的地位被“明升暗降” 这都是和把德育知识仅仅局限于文本、课堂和教室,而忘记了弥散在学习者周围空间的社会氛围的学习密切相关的。从而也使德育课程沦为逾越生活的课程。一方面,我们向学生们灌输的道德规范是一种被剥离了生活的理性道德概念,它只是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到的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无法穿透人的心灵,因而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形式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观念、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而传统的理想化、一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也使学生在教育中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判断选择的余地,习惯于被动地认同和服从,长此以往,许多学生成了“口头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从小就学会了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现世的冷漠、淡然已然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问题,那我们的德育要为此负怎样的责任呢?
三、结语
人的一生活动范围十分宽泛,道德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家庭、社会等都在人们德育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悲剧的发生,冷漠的无视,这无疑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悲哀,衷心希望人们引以为戒,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用温暖唤醒冷漠,用爱心融化冰冷!
参考文献:
[1]张忠华.科学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系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2]杨炎轩.现代德育内容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2).
[3]戚万学.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5]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