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没戴眼罩的姜文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步之遥》是姜文“北洋系列”的第二部。

  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我看了挺喜欢,不过一块去的朋友散场时好像都很茫然,后来在报纸上也见到一些恶评。应该怎么看姜文和他的电影呢?我说说我的想法,算是给自己和请我去的朋友一个交代。
  先替别人问自己一个小问题:您别是因为被请去的,不喜欢不合适吧?这些年看戏看电影,基本上都是被请去的,有的邀请者希望我看完了写点评论。对附带这类希望的邀请,我只承接“评”的工作,不承担“夸”的义务,看完了说不好的时候不算少,所以,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文字生涯,怎么想就怎么说是最起码的了。黄土高坡我上不去,可也不会低过死海水面。

大拐弯的居民纷纷选择了眼罩


  再说正题。其实4年前写《姜文还是少拍电影吧》的时候,我已经说了一些,这里再大略说说并做点补充。中国这几十年从一个大时代到另一个大时代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文艺上理应出门当户对的力作。这样的力作,最有可能出自“40末”到“60后”一代之手。之前的一代,他们的人生高点在上一个时代,到了下一个时代他们的感受力便再鼓而衰了。“70后”到“90后”更是一头沉,基本上靠看书听讲座了解过去。而“40末”到“60后”一代,好像是劈着腿来到世上,就为了横跨两个时代,体验两种社会。他们前后纠结,左右为难,内心充满张力,其境况类似李银河女士研究的那个群体:心在这边,魂在那边,比一般人多了层曲折,也多了个视角。这样的类比,这代人肯定不会喜欢,那我换一个他们喜欢的比喻:上帝安排他们做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居民,让他们见证历史从一个方向咆哮而来,又朝另一个方向奔腾而去。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表现这段大转折的历史,大拐弯处的居民都最有条件。

  对于这类烈性喜剧,最重要的不是构思的工巧,布局的精致,而是心性的充沛,意态的飞扬。

  当然了,光有那儿的居住证是不够的。大拐弯处的外部多样性,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当地居民内心复杂性。原因很简单,整合复杂的事物是个很头疼的过程,可不像在家里摆弄各种宝贝。五味杂陈,幸福指数就不高;欲说还休,就更影响一个人的行动能力了—在这条狗颠屁股蹿、脚丫子冲在嘴皮子前面、嘴皮子冲在脑细胞前面的疯狂跑道上,犹疑徘徊最最要不得。面对谁简单谁受益、谁复杂谁吃亏的现实,大拐弯的居民纷纷选择了眼罩,眼罩越做越漂亮,一般都是挡左眼,也有挡右眼的。无论挡哪边,结果都是一目了然,信心十足。其结果,很多“40末”至“60后”看上去比“80后”、“90后”还清纯,清纯得要让人落泪。比如说挡左眼的那些人吧,让我想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这些人既是这部电影的忠实观众,又是其中女主角的社会原型:把自己死死钉在上个时代的记忆里,任凭雪花飘飘车轮滚滚,岿然不动。张艺谋可没在一地方傻等,而是凯旋门、天安门两头跑,挡着左眼归来,遮着右眼归去,一个都不能少。在我的阅读范围里,这一代作家能扔了眼罩整合两个时代经历、同时保持真诚的,也就李零、张承志、韩少功等几位。电影导演里这样的也不会多,但姜文算一个。

够度数的《一步之遥》


  媒体上说姜文“任性”、“自恋”,应该没说错。凡事有利有弊,他之所以没像其他电影人那样顺风顺水、潮来潮去,也许就是靠了这种我行我素、爱谁谁的个性保驾护航。姜文是明星演员出身,《阳光灿烂的日子》又大红大紫,一定不缺当电影导演的机会。可他20多年里平均四五年才出一部作品的节奏,与其他名导演把自己当陀螺抽、不抽就会倒地身亡的架势,形成鲜明的对照。无声的时间往往比高声的作品本身更有证明力。他靠“自我”感受并表达的历史复杂性,与这段历史所具有的万千气象不是没距离,但比起被“眼罩”挡了一半的感受及表达,要更接近这巨变时代的本相。姜文未必要跟主流反着,但确实保持了距离。在这个客观世界异常复杂、主观世界却异常简化的时代,他是一个无法归类的艺术家。所以他电影里面的一些情节、电影以外的一些言论,会不时从意识形态方面招来说不清的声援、道不明的讨伐。这种不易归类的状态里,埋伏着同代其他导演身上已不存在的可能性。至于这种可能性有朝一日能否在艺术史清旷的地平线上站起来,成为我们时代结结实实的纪念,圣诞刚过,答案只有主知道—姜文的同事孙海英没准儿也知道。
  《一步之遥》是姜文“北洋系列”的第二部。我过去认识一位美食家,不知怎么搞的特别爱吃猪头肉,碍于家里的清规戒律,他只好时不时拎着猪头溜朋友家借锅用。北洋时代就是姜文借用的那口锅,锅里咕嘟着的猪头就是正咕嘟姜文和大家伙儿的今日中国。从辛亥到洪宪,短短四五年里国体就变了几变,最后变出的北洋时代实乃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无法无天的一章,社会上各种光怪陆离,只有作家想不到的,没有世人做不到的。所以,拿北洋说事儿还真是挺“科学”的选择。既然选址选在了“北洋”这么个地方,接下来就不会是小楷狼毫工笔花鸟,而是用墩布醮墨汁抡开了干。这部影片的基本风格,属于笔者所偏爱的大写意。我观影不多,不知道姜文心目中的前贤都有哪些位,只觉着这部片子和以前看过的一些欧洲尤其是法国喜剧很像—拉美有部片子《旅行》也是亦真亦幻,政府部长们穿着脚蹼治国理政。中国古代姑且不论,近代以来的吴稚晖、李敖、王朔、莫言也都走在这条路线上。不过,这种笔法大半出自个人性情,不会有多少师承,也组织不起队伍。傅雷说习杜甫者众,学李白者寡,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文化历来不鼓励心性的狂野,也不支持表达的放荡。这种情况近几十年有所变化,但没先锋艺术家感觉的那么大。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观众,多半会对此类风格的作品感到陌生甚至抵触。对此,《一步之遥》的创作者和观众最好都能心中有数。
  
  对于这类烈性喜剧,最重要的不是构思的工巧,布局的精致,而是心性的充沛,意态的飞扬。拿酒打比方吧,度数不够,风还是风,马还是马,牛还是牛,谁不挨谁,就像那些低级的狗血剧。度数够了,风就是醉风,马就是狂马,牛就是疯牛,醉翁亭就是它们聚众狂欢的私人会所。在我看,《一步之遥》总体上是够度数的。随便举俩例子。那位满嘴糙话的土豪大帅在自己婚礼上竟然戴玉强似地唱起意大利美声,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属于描摹荒诞时代的传神之笔。开场的花界盛会极尽浓墨重彩、铺陈堆砌的能事—镜头锣鼓喧天地游行于大腿搭成的肉色通道,就差使用内窥镜了—的确不够节制,没有举重若轻。但平心而论,中国近一二十年来各个电视台用众多低级娱乐节目、各级各地用无数无聊歌舞晚会所堆山积海、虚张声势出来的“太平盛世”,笔墨太清简了也很难表现。中国这些年的喜剧电影,就最核心的喜剧能力即想象的跨度和夸张的力度而言,还真没见过有超过姜文最近这两部的。
  《一步之遥》的故事线索、人物设计都有可议之处。台词也不算精彩,旁白尤其没多大意思。可以说,在一些方面比起《鬼子来了》甚至《让子弹飞》都有所退步。我在前面说过,对于烈性喜剧来说,心性、意态最为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布局谋篇经营推敲就不重要。如何让二者形成相生而不是相克的关系,是所有性情型艺术家需要探索的问题。另外,听媒体上说这部影片有过9个编剧,这也太像走马灯似的北洋政权或前一阵的保姆市场了。我不知道这种“一强(导演)多弱(编剧)”的创作组合,跟刚刚说到的这些短处以及前面说过的那些长处究竟是什么关系。但无论什么关系,如何尽量扬长避短,也是姜文今后要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是依靠其体内腺细胞分泌物的酶作用及虫体自身的机械作用协同完成的。本文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膜消化测定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大陆品系日本血吸
在我小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感冒发烧,妈妈领我去医院看病,在路过一个个水果摊的时候,我的脚步不由的越来越慢。妈妈知道我的心思,一把将我抱在怀里对我说:“乖孩子听话,妈妈带
每个妈妈有了自己的宝宝以后,就变成了更加美丽的女主人,那么你又具有哪种女主人的潜质呢?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可以看得出来哟~~~ After each mother has her own baby, she bec
去年,北京肿瘤研究所和基础医学研究所相继召开了微波仪器使用的技术鉴定会,在国内率先应用微波于动物脑生化研究。笔者参加了部分试验工作。为了介绍和推广这项技术,现将国
暑假期间,本刊记者在新浪网校园频道、猫扑网论坛上同时登出了“有一种男生早晚要灭火”的小调查和意见征集。至今,反馈持续升温!此举目的:给男生指点“修养”迷津,也给女生
箭毒在几百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用它来猎捕野兽。1866年Claude Bernard以箭毒为工具药的经典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开端。Gill氏在40年代成功地从防己科植物中制成箭毒制剂,供
克洛克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并不富裕,他从小立志要当老板,以改变窘迫的生活。中学毕业后,通过朋友介绍,他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这家快餐店专为过路司机提供餐饮,起初老板安
本文报道了用单克隆抗-HBs IgM 和IgG_(2a)预防或抑制注射 PLC/PRF/5瘤细胞的无胸腺裸鼠的肿瘤形成。PLC/PRF/5细胞是含有 HBV DNA 的人肝癌细胞系,能合成和释放 HBsAg,能使
在看完上面的发言后,girls 对男同学和自身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从 girls 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女生讨厌的男生缺点多在性格上,看来还是几千年积累下的性别优越感最令 girl
家庭中的父母角色分工及其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家庭社会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受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不论中西方都遵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