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36例的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多发性大动脉炎(TAK)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2014年收治的664例TAK患者的住院病例,将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的36例患者(结核组)与等距抽样的59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2组患者在乏力、体质量下降、脉搏减弱、间歇性跛行、血管杂音、双上肢血压不等、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肾性高血压、颈动脉疼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皮肤结节红斑的发生率,以及RF、免疫球蛋白M、补体3的水平、ANA阳性率和血管受累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核组发热[(78%(28/36),37%(22/59),χ2=14.702,P<0.0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87%(26/30),45%(10/22),χ2=10.120,P=0.002]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率[74%(14/19),14%(3/21),P<0.01,χ2=14.401]、ESR[(58±41)mm/1 h,(41±35)mm/1 h,t=2.137,P=0.035]、CRP(42.07 mg/L,12.52 mg/L,Z=3.085,P=0.002)、免疫球蛋白G[(14±5)g/L,(12±6)g/L,t=2.197,P=0.032]、免疫球蛋白A[(3.2±1.8)g/L,(2.4±1.5)g/L,t=2.324,P=0.022]和补体C4(0.27 g/L,0.23 g/L,Z=2.029,P=0.04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对TAK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上,对TAK症状、体征和血管受累没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加深对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l,DC)伴骨髓衰竭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9月30日至2015年9月30日8例伴骨髓衰竭DC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DKC1、TERC、TERT、NOP10、NHP2、TINF2等16种端粒相关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及剪接位点测序分析。结果8例DC患儿中男6例、女2例,中位发病月龄为42(15~60)个月。初诊血常规:中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血液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对35例治疗相关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 )20例,治疗相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4例,治疗相关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治疗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 8例,治疗相关骨髓增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祛铁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重建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伴铁过载的allo-HSCT治疗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分为有效祛铁组(移植前SF <1 000 μg/L)和铁过载组(移植前SF≥1 000 μg/L)。探讨有效祛铁治疗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①57例患者中30例
目的探讨T、B淋巴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作用。方法选择41例临床确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7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4-CD8+)、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 CD4+CD8-)、B淋巴细胞(CD19+)比例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а、CD61的表达,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