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胆管损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胆管损伤(ischemic bile duct injury,IBDI)是指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胆管血供损害而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胆管损伤[1].损伤可分为病因明确型IBDI和病因不明确型,也有"缺血性相关胆管病变(ischemic cholangiopathy)"、"缺血性胆管炎(ischemic cholangitis)"等称谓,但基本病理过程大致相同.本文从胆管血供、胆管血流特点、IBDI病因三方面对该病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缺血对胆管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原发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假腔逆撕累及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的31例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合并胸腔积液,14例升主动脉假腔内有活动性血流.2例分别合并急性右肾动脉缺血和急性右下肢缺血,采取急诊腔内手术;2
外伤性降主动脉峡部损伤是血管外科急诊的一种危重急症,多为钝性胸主动脉损伤(blunt thoracic aortic injury,BTAI)的主要表现形式,死亡率高.同时,降主动脉峡部损伤患者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或血管严重损伤,易漏诊或误诊.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传统上采用开放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的开展,为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
期刊
目的 探讨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严重肝外伤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总结清创性肝切除术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严重肝外伤55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肝外伤Ⅲ级20例,Ⅳ级20例,Ⅴ级15例,伴肝周大血管损伤14例,合并其他伤35例.附加手术:肝间断缝合修补术7例,肝周纱布填塞3例,下腔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缝扎术4例,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其余患者开颅清创3例,胆囊切除6例
目的 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7)岁.对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共9根血管置入DES,其中颈动脉4根,椎动脉3根,锁骨下动脉2根,手术进行顺利,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13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0月,57例胰腺体尾部肿物患者接受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远端胰腺及脾切除组、保留完整脾动静脉的保脾远端胰腺切除组、不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远端胰腺切除组及中转开腹组.记录4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等)、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以及病理资料,并进
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为良性肿瘤,直径一般约为0.5~1.5 cm[1],若患者无明显症状可不做治疗.但对于直径>2.0 cm的病灶,随着瘤体不断增大,可发生溃疡、出血、梗阻甚至癌变,应尽早治疗[2-3].以往对于巨大Brunner腺瘤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4].我们应用超声内镜对直径>2.0cra的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进行检查后,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对不存在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h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进行探讨.方法 2047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为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no-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no-pABX) 1030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prophylactic antibiotic
患者男,59岁,2年前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时发现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当时瘤体直径6 cm,近4个月出现胸背部疼痛,于2013年6月10日入院,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CrawfordⅢ型TAAA,瘤体最大径7 cm,内脏动脉水平瘤体直径约5 cm,右肾动脉闭塞(图1).术中造影与CT
期刊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为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于无明显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前容易误诊,最后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现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经CT、MRI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SANT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
期刊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 检索1975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公开发表的所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11项,共4159例患者;共有13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13%.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1845例,有例45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