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开放数学的观念。和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开放课堂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1. 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互交流——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 关注学主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8加几的例4“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 组织有趣操作,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 建立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5. 利用开放性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题。开放题的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有一道题就是策略不唯一的开放题:从8个1分,4个2分,1个5分的硬币中拿出8分钱,该怎么拿?教材中的开放题较少,教师可对一些封闭题稍加修改,就成了开放题。如“8+( )=10”可改为“( )+( )=10”。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12-08-28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开放课堂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1. 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互交流——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 关注学主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8加几的例4“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 组织有趣操作,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 建立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5. 利用开放性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题。开放题的教学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有一道题就是策略不唯一的开放题:从8个1分,4个2分,1个5分的硬币中拿出8分钱,该怎么拿?教材中的开放题较少,教师可对一些封闭题稍加修改,就成了开放题。如“8+( )=10”可改为“( )+( )=10”。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