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交往,减少信任赤字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化交流所建立的中印关系,势必会对两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代国际关系和国家间互动主要围绕地缘政治展开。地缘政治最早起源于欧洲,由于出现了以固定边界为特征的国家,人类从此产生了国别划分。国家在非西方世界的出现和建立,是对文化乃至文明的一种公然冒犯,而殖民主义使其变得更糟。随着国家体系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不同价值理念,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弊大于利。作为当今亚洲的两个超级大国,中印互为重要邻国,拥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渊源。虽然存在一些政治分歧,但两国的人文交往一直不断加强,开展了大量的民间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文化的超级仰慕者,印度诗人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为重启中印两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做出了令人钦佩的努力。在1924年首次访华后,泰戈尔决心建立一个旨在推动中印两国人文交流的机构。1928年底,他在马来西亚(当时称为马来亚),遇到了著名中国佛教学者谭云山。应泰戈尔邀请,谭云山赶赴印度,随后在泰戈尔在西孟加拉邦圣蒂尼克坦小镇一手创建的国际大学里任教。
  随后,泰戈尔和谭云山就中印历史、文化和文明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讨论,最终决定创建一所专门的研究机构。1937年,中国学院正式成立。作为国际大学的一个学系分支,该学院致力于汉语教学、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
  泰戈尔在中国学院开幕式上讲话时激动地表示:“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期待已久的伟大日子。我可以代表中印两国人民,重启我们祖先早在1800年前通过不懈努力和奉献建立起来的伟大交流与友谊。”坚信文化的力量可以深刻影响两国人民交往,泰戈尔在讲话中继续说道,“正是合作与爱、彼此信任和柜互扶持造就了文明的伟大力量和真正美德。然而,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我们被西方的繁荣所催眠,变得亦步亦趋地跟随西方这驾战车。尽管西方战车扬起的尘土令人窒息,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我们无助地卑躬屈膝,被战车一路碾压,却还是认为战车所驱动的一切都是进步的,而进步的就是文明的。”泰戈尔主张中印之间应加强文化交流,强烈反对那些沉迷于西方文化符号和价值观的人。他的这番话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在近代以前的无国界时代,中印之间的旅行者大多是僧侣,他们自由地穿梭于两个国家之间,对遥远国度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深入了解。沈丹森(Tansen Sen)在其201 8年出版的《印度、中国与世界——一部连结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公元前1世纪左右,通过商队往来,印度的佛教思想和神像首次传到了中国的汉朝。佛教文化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今天中国江苏省北部的孔望山上发现了东汉时期的佛教摩崖造像群。
  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在唐代时达到了顶峰,彼时中印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也最为繁盛。这种交流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中世纪。然而,随着殖民主义的出现,地缘政治开始取代文化联系,在国与国关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没有削弱中印两国人民之间始终存在的深厚文化联系。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和重启双边友好关系创造了新的机遇。1959年之前的十年间,尽管当时两国发展基础都很薄弱,资源有限,但两国互动十分频繁。不幸的是,1962年的边境战争等政治突发事件极大地阻碍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印关系平稳发展态势受到影响。
  经历过这一坎坷,如何恢复两国人民互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88年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转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印度经济自由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两国经济往来逐渐密切,双边贸易投资迅速增长,但信任赤字依然存在。
  多年以来,两国经济交流一直稳步加强和深化。尽管如此,人们依然普遍认为,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十分必要,这不但有利于中印两国发展,甚至对亚洲其他国家乃至世界都有好处。紧密的文化联系无疑会大大减少信任赤字,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的例子或将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亚洲大陆有太多一触即发的地缘政治危机导火索,只有加强人文交往才能改变这一状况。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儿不切实际或难以操作,但努力尝试一下总没坏处。
  推动两国走得更近
  如今,无论怎么形容汉语在印度的流行程度也不为过。不可否认,汉语在印度的流行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直接相关,中国与印度在经贸、投资和其他领域的密切联系,为许多印度人带来了就业机会。在印度,许多公立大学和一些私立教育机构都引进了汉语课程,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学习。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沟通能力,以便可以在中国公司或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印度公司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这些课程的好处在于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介绍中国文化,如文学、戏剧、艺术、电影等方面。虽然在中国学习印度语言的人数相对不多,但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却对印度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比如,瑜伽越来越受人追捧,位于中国昆明的云南民族大学还开设了专门的瑜伽学院,教授瑜伽课程。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宝莱坞的电影和音乐。去年4月,我在华中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欣喜地发现有很多中国学生经常观看印度电影,并对电影情节津津乐道。在印度,很多电影人也对一些当代中国电影及其导演给予了很高评价。
  加强国与国尤其是两大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将对当事国人民产生积极影响,但这一做法需要大范围进行推广。在这方面,中印双方联合修编出版的《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2010年12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访问印度,在中印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提出了这一倡议。后来,印度对外事务部决定在印度德里中国研究所设立该项目的编辑委员会。正如该研究所官方网站所示,编著这部书不仅是为了将几个世纪以来的中印文化交流史展现给两国民众,让其更方便地了解两国的历史联系,更是为了让两国能够走得更近,并进一步探索推动两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人文联系。作为两国政府之间的一项倡议,它有望推动两国人民增进对中印深厚文化渊源的了解与信心。
  两国学者花费了三年多时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完成这项庞大的编撰工作,书中不仅收纳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地点信息,还介绍了那些从早期到现在努力推动中印两国交往的可贵人物。2014年,百科全书正式出版,该书为世界各地的中印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
  此外,两国文化部门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首先,翻译项目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予以推进。所有印度历史学冢们都知道,在近代以前,许多访问印度的中国学者在返回本国后都详实地记述了他们的经历。此类作品数量巨大,然而却很少被翻译成英语、印地语甚至任何其他印度语言。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将为了解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思想提供宝贵线索。这些翻译项目可以进一步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类似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甚至并入对整个亚洲和全世界的跨文化研究。换而言之,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应并入全球性的学术研究项目,以充实全人类的知识宝库。这不仅有利于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彼此欣赏,还将最终推动实现世界和平与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China has seen a clear focus on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justice and equity for its people in the new era.
期刊
China and India need to put heart and soul in this partnership by strengthening cultural and civilizational contacts.
期刊
transactions, but also dialogue and consensus. As a national-level exhibition platform, the expo regards transactions as an import- ant function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measur-
期刊
China has taken several bold and innovative initiatives to drive imports as it remains the engine of global growth, and the world expects China to take a lead in redeeming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期刊
The ClIE fosters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ldwide network of trade and development on which the well- being of all humans depends.
期刊
印度和中国在相似的历史境遇中塑造了各自的文学形式,留下的文学瑰宝不仅影响了两国社会发展,而且惠及整个世界。  自古以来,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古国便在贸易、知识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合作,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全球局势暗流涌动,但两国跟随孔子、佛陀等古代大师所铺就的和平道路,成为了数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典范。  文化是社会和国家的灵魂,人类文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实践。在深厚
期刊
Pilot free trade zones have become major experimental fields for China's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期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十五年谈判,“入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沧桑巨变。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至此,中国“入世”走完了15年的漫长谈判。  199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进行复关和入世谈
期刊
静坐于圣奥罗宾多和院母的修道院,我总能看到一个瘦高的中国人,他的脸庞透露出一股内在的高贵与纯洁,让我想起了僧人义净在他撰写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说:“明同水镜,贵等和珍。”徐教授正是上述美德的化身。他衣着朴素、超凡脱俗的形象深深植根于我的脑海。他生于1909年,原名徐琥,意思是用玉雕刻出来的虎。虎象征着庄严、威严、勇气、威力、凶猛和残酷。而其姓“徐”的意思是“端庄、温柔”。他的思想蕴含着微妙的
期刊
策划执行/《中印对话》编辑部  语言也是爱的一种  姓名:Tanvi Dutta Gupta  年龄:18岁  身份:斯坦福大学2023级准新生  出生地:新加坡  现居地:新加坡  无论过去和现在,印度还是中国均以博大深邃的的文化而自傲,重要的是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纽带。  我在生活中经常混用汉语普通话和印地语。可有时候自己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直到我奶奶或老师把脸一沉,我才意识到这句话可能说的不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