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对教师亲和力的理解,通过对中职生群体特征、分层教学的本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展现教师的亲和力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层教学中彰显中职教师的亲和力。
[关键词]中职;分层教学;教师;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26-01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整体素质普遍不太理想。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应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充分展现自身的亲和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职生群体特征
教师的忽视和家长扭曲的期望让中职生在初中阶段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学习的主流,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他们内心彷徨,无所适从。
这些学生中不乏学习能力强的,由于“被忽视”而未能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很多中职生缺少的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如果他们感受到温暖、关怀、爱护,感受到关注的目光和成功的喜悦,就会闪现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是在分层教学中强调教师要展现亲和力的主要因素和客观条件。
二、分层教学的本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能进行动态调整,有助于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不能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就失去了其价值;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设定分层化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再次,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既要考虑优等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要关心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必要时需手把手指导;最后,强调评价体系的层次性,中职生更需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以不伤害所有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既不可一味称赞,更不可消极打击,任何进步都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
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展现教师的亲和力
1.用亲和力转化学困生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原因或者学生的个人问题,学困生既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教师亲和力最核心的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关注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不仅体现了中职教师对他们无私的爱,更是帮助他们产生奋进的勇气。也许有些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不是很擅长,但动手能力突出,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为一个小小的成功而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当然,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性、细心和爱心,点燃他们渴望成功的激情,激发他们勇往向前的自信,保护他们脆弱易碎的心。
2.用亲和力提升中等生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部分,他们的勤奋和悟性弥补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缺失,长期徘徊在中间位置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学困生行列。
中等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在学习中又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形体动作、循循善诱的话语、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巩固所学知识,夯实基础,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中等生的学习能力。
3.用亲和力引领优等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使优等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比其他学生更扎实。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要注意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不能让他们“恃宠而骄”,要关注他们从初中的不被重视到中职的“极为重视”期间的心理变化。教师要主动了解、深入探讨他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鲜活的教育案例、身边的优秀榜样,引领他们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引路者”和“护道者”。对这部分学生要体现严与爱,要让他们“每日三省吾身”,从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中职;分层教学;教师;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26-01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整体素质普遍不太理想。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应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充分展现自身的亲和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职生群体特征
教师的忽视和家长扭曲的期望让中职生在初中阶段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学习的主流,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他们内心彷徨,无所适从。
这些学生中不乏学习能力强的,由于“被忽视”而未能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很多中职生缺少的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如果他们感受到温暖、关怀、爱护,感受到关注的目光和成功的喜悦,就会闪现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是在分层教学中强调教师要展现亲和力的主要因素和客观条件。
二、分层教学的本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能进行动态调整,有助于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不能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就失去了其价值;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设定分层化教学目标,这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再次,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既要考虑优等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要关心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必要时需手把手指导;最后,强调评价体系的层次性,中职生更需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评价,以不伤害所有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既不可一味称赞,更不可消极打击,任何进步都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
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展现教师的亲和力
1.用亲和力转化学困生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原因或者学生的个人问题,学困生既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教师亲和力最核心的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关注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不仅体现了中职教师对他们无私的爱,更是帮助他们产生奋进的勇气。也许有些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不是很擅长,但动手能力突出,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为一个小小的成功而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当然,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性、细心和爱心,点燃他们渴望成功的激情,激发他们勇往向前的自信,保护他们脆弱易碎的心。
2.用亲和力提升中等生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大部分,他们的勤奋和悟性弥补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缺失,长期徘徊在中间位置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学困生行列。
中等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在学习中又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形体动作、循循善诱的话语、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巩固所学知识,夯实基础,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中等生的学习能力。
3.用亲和力引领优等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学习方法使优等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比其他学生更扎实。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更要注意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不能让他们“恃宠而骄”,要关注他们从初中的不被重视到中职的“极为重视”期间的心理变化。教师要主动了解、深入探讨他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鲜活的教育案例、身边的优秀榜样,引领他们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引路者”和“护道者”。对这部分学生要体现严与爱,要让他们“每日三省吾身”,从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