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mat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榮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新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进,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华文化也正为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当前“国学、儒学”热度不减,传统文化地位日显,声望日重,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可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但对待传统文化,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有些人将中华传统文化简单等同于儒学、儒教,认为重视传统就是“回归孔孟道统”等,这样的所谓继承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其实具有明显的消极保守因素,使传统文化失去了历史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跌落到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的窠臼中了。
  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过程中如何看待“继承与保守”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命题尝试 /
  甲同学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我们必须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乙同学说,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全部摒弃。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发表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命题分析和写作策略简说 /
  这是一个关系类话题,谈论的重点在“继承与保守”之间的关系,它所阐述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考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辨,有利于考查考生认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素养;同时,这个话题是针对当前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存在的种种错误展开的讨论,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针对此话题如何展开写作思路和构思成文呢?
  1. 从辨析概念和分析问题打造文章的写作结构。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议论文结构构造一般是指围绕“概念”加以辨析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基于真实讲理、运用眼光、开启智慧,分论立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议论文的结构营造,围绕关键“概念”加以拓展,对于关系性话题来说拓展是围绕着相关主体概念的辨析加以拓展的。
  首先,“继承”是什么和继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的分析?
  “继承”当是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继承不是沿用,而是有选择性地发扬光大。因为,现代文明都是建立在对历史文明的否定之否定之上的,如果没有进一步发现与创造,那么人类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我们要继承什么呢?继承不等于全盘接受,泥沙俱下。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的对象只能是“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时不言而喻的逻辑前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才可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可见,继承当是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没有了继承,数典忘宗,我们可能什么都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继承,可能只剩下一地鸡毛;没有了发展,故步自封,可能只好执迷己见,发现世界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其次,“保守”是什么以及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的保守。
  “保守”从贬义上理解,确实“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它是墨守成规的意思,代表着僵化,指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守旧维持原状,不想改进。这样来说,传统文化确实不应该保守,基于“保守”立场的所谓“继承”只不过是具有明显消极保守因素的陈词滥调,它是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的复活。
  保守,从正面意义阐发,即保住,保卫坚守,保持使不失去。这里的保守,并不是反对进步,而是反对激进,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在西方的政坛,保守派通常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从此一层面而言,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寻找中国精神和智慧,应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自信。
  辨析概念和分析问题构造文章的写作结构,是基于对相关相类和相反相承概念的全面和辩证分析,明晰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过程。写作一定要对事理内容内涵及其发展规律耐心分析,甚至一定是双向的甚至多层次的深向式、追问式辨析。再依据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模式就可搭建文章主体结构了。
  2. “理圆”还需证明,运用论证材料多角度论证问题。
  阐明道理需要有根据,要联系生活,结合实际,要联系历史,思考过往。事以明核为美,并且还需丰富变化,有正面、反面、侧面的以及相关事例等。引用论证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论证方法,这里的论证需要积累名人名言、熟语俗语等。
  材料的丰富和新鲜是高考评改作文中发展等级的要求。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如下的材料。
  / 事例素材 /
  正面材料   (1)时任波兰文化和民族遗产部部长玛格扎塔·奥米拉诺夫斯卡访问中国时说:“中国文化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继承传统却并不保守,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的存续性。”
  (2)民族翰骨——潘天寿。他是中国画和书法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以潘天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大师不愧“民族之翰骨、文化之脊梁”的担当精神与文化自信。
  反面材料
  (1)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开展的“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联动调查显示:“孔子、京剧、故宫、长城、春节、书法、中国针灸、瓷器、中国菜、中国功夫”列前十位,说明大众在长期功利化和娱乐化的操纵之下,只把传统文化停留在个别技艺、建筑和器物上,而没有看到这些文化符号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智慧和民族心理,人们对传统文化简单化、商业化、庸俗化解释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不能继承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2)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以“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为喻,喻指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做法,写了“怕给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接受一切的废物”。
  / 名言素材 /
  1.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 季羡林在《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中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4. 余英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著名讲演中呼吁人们思考“在激进思潮仍然高涨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能够开始养成一种文化上的雅量,对于‘保守的’或近于‘保守的’言论不动辄出之以轻薄或敌视的态度?”
  论证方法还包括其他诸如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推进论证等。有名言可用引用法,有事例,可用事实论证法,运用比喻论证,就找出相比的事物或对象,材料丰富可采用铺排来增加论证力量等;在论证过程中,要着力于“论证方法”与“辨析概念和分析问题”的相符相映,“论证方法”对应相应的概念辨析和問题分析的观点陈述,如此一篇说理有力、论证有据的议论文就写成了。
  (责任编辑 / 胡 璐)
其他文献
偏科的外星人  如要问战争题材科幻片中谁是“最可爱的敌人”?非外星人莫属。不但常年充当反派专业户,还是人类升级装备的踏脚石。尤其是不受“人”权保护的地外身份,使得他们可被尽情地蹂躏而不用担心国际敏感问题。而外星反派自带的强大科技设定,又满足了观众们渴望攻克强敌的成就感。  然而,看似完美的假想敌却也有些许遗憾。诸多作品中,野心勃勃的外星军团似乎都点歪了科技树。不难发现先进种族在星际级战争中,无不展
From:11110384951  Title:新发现啊,老兄!  Time:7/12/718:39:42  To:11110654372  Content:  首先,我必须对你表示不满。你居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告诉我。怎么能让我从Mac11378720那里听到呢?抛开过去不讲,我们好歹也是同一迭代的拷贝,代码怎么也能追溯至几千迭代前呢!其次,还是得恭喜你取得了突破。说真的,作为A.I.,在
O  那天下雪,雪纷纷扬扬被寒风卷着漫天飞舞,视线里全是白茫茫一片,那山,那树,那阴沉沉的天。  阴郁的天幕下,燕子在不停地望向公路的远处,她的睫毛上挂着雪珠,脸红红的,来回跺着脚,不时小跳一下。  下雪天可真冷啊。  终于,她望见了远处来的客车。  邓林从车上下来,燕子冻僵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她迎了过去。邓林拍拍她帽子上的雪:不是说了不要等我嘛。  我想让你一下车就看到我啊……哈哈,心里是不是很温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节期间,新宇陪爸爸妈妈回到农村爷爷家过年。他发现快七十岁的爷爷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点点刷刷,忙着组织他们的中学同学聚会。听爸爸说,爷爷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没想到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在这偏僻的乡村组织同学会,用手机建立微信群,动员老同学参加聚会,利用支付宝收付活动经费,上淘宝买纪念品,上“携程”订酒店,上“大众点评”订餐厅……新宇对“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
考点阐述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般会从文本的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为对传统观点或命题人假设观点的认知评价等,要求考生认识问题表达看法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考生的自主性阅读体验,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然,就成了“
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鉴赏,需要一定的诗歌阅读积累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而要能真正读出诗歌意趣韵味,使欣赏的品位提高,则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
写作概说  岁末年终,草地变黄,赏白雪满园,青春勃发的少年,也少不了对这一季,这一年“青葱岁月”心生感怀。大家思索生活的方式,探求生命的价值,追寻人生的意义,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寻腾跃的浪花,来证明青春的靓丽。趁时光还在,细数遗落在手心的光阴,那是我们成长的收获。在经过了一学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后,我们计划将高一学生的写作由记叙描写引向议论抒情,由形象思维导入抽象思维,学习生活随笔的写作。本次作文,我
初次接触文学,是儿时朗读《咏鹅》时,读着读着,那只肥美憨态的大白鹅就映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那只大白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从此我便对诗有着莫名的偏爱。诗丰富的情感,简练的文字,对于不善言辞木讷冷淡的我来说,无疑是内心世界的最佳伴侣。  我从《静夜思》学到《行路难》,从初唐贞观走到晚唐安史,从对酒当歌读到国破家亡……诗渐渐染上了一种我所感触不到的哀愁。我的情绪、认知、理解也随着愈加晦涩的诗变得僵硬。于是
有人爱钻“厚”处,被人赞之为“顽强执着”;有人喜钻“薄”处,被人誉之为“灵活变通”。孰优孰劣,不可一概而论。于我而言,自然爱那钻“厚”者。  许多人为了一件事情终其一生,终达化境。好比明代王阳明于极致静默中悟道,明了心学与生之况味,又如年逾九旬的葉嘉莹教授研习诗词从不言弃,漂泊与动荡只是令她在诗文中愈发安静与平和;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不畏迫害、不避人言,“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
阴晴云雨,千年岁月,一支小小的唢呐,乐声嘹亮,吹奏着神州大地上千户万家的故事。若逢喜,则欢快雀跃,高昂炽烈;若逢悲,則凄楚悲壮,柔婉动人。它曾演绎了多少丰收之悦,新婚之喜,多少相离之苦,别世之痛。它曾响彻晴空,它曾惊艳时光。如今,宝玉蒙尘,香炉沉灰,这华夏最后仅剩的几个民间唢呐艺人的背影在落日中显得格外落寞。可当他们再度吹响这样一支小小的唢呐,高亢呼鸣之时,依然可唤回那百鸟久久盘旋,凤凰骄然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