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的根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水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水资源稀缺问题的凸现,水权与水价在当今许多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水权制度是现代水管理的基本制度,涉及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水价对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前,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省份之一,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广东在水资源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
区域间水事利益冲突日显突出。首先是区域间整体水环境的差异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如东江上游的河源市,拥有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等大型水库,还有近80万公顷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担负着保障东江水源和水质的重任。河源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实力较弱,与下游某些城市形成鲜明反差。类似现象在北江、西江等流域也可以见到。此外,水污染异地性现象(水污染产生地区与水污染危害地区不重合)的普遍存在和变得越来越敏感,则是区域间水事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工业发达地区,水紧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有加剧的趋势。从表面看,这些问题的加剧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原因直接造成的,但从深层次剖析来看,不合理的水权水价制度才是导致这些问题日趋突出的内在原因。
目前出现了工业企业加速往山区转移的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对水源水质保护的难度。随着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域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它们逐渐被迫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其中一些正被这些外围地区接纳。若干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能在本区域水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却遭遇外围地区水环境恶化的危害。
广东的经济核心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强度大,却主要依赖过境客水。以广州为例,当地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83亿立方米,而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高达1140亿立方米。如果没有珠江的过境客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城市都会像深圳一样,要贴上缺水城市的标签。
鉴于上述状况及广东水资源分布格局,可以看出,西江、东江和北江中上游地区自然流人和人工调入的客水是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的生命之水。要维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生命,有赖于西江、东江和北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开展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建设,有赖于有效限制导致水污染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改善和加强区域水事利益的协调,高度重视并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客水输入地区涵养水源的补偿机制,健全客水安全输入保障机制,对于解决该地区的长远水安全、社会稳定和建设“绿色广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谋求以上种种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绿色广东”,当前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这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如今的水资源环境管理潜伏着危机,目前以取水许可制度为内核的水权制度,在推动社会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刚刚开始执行,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如推动节水工作的机制不健全、水权缺乏再配置机制等,特别是规定取水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转借,排斥了运用市场手段重新配置水资源的可能。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水权水价制度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市场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经济社会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因此,广东十分有必要专门组织专家研究水权水价问题,探讨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和污水排放权的产权制度的可行性,设计可操作的制度方案,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构建市场配置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推动供给取向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向需供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转型,构建完善的水需求管理体系,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适应创新水权水价制度的节水减污型社会,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和绿色生态,推动“绿色广东”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当前,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省份之一,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广东在水资源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
区域间水事利益冲突日显突出。首先是区域间整体水环境的差异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如东江上游的河源市,拥有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等大型水库,还有近80万公顷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担负着保障东江水源和水质的重任。河源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经济实力较弱,与下游某些城市形成鲜明反差。类似现象在北江、西江等流域也可以见到。此外,水污染异地性现象(水污染产生地区与水污染危害地区不重合)的普遍存在和变得越来越敏感,则是区域间水事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工业发达地区,水紧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有加剧的趋势。从表面看,这些问题的加剧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原因直接造成的,但从深层次剖析来看,不合理的水权水价制度才是导致这些问题日趋突出的内在原因。
目前出现了工业企业加速往山区转移的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对水源水质保护的难度。随着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域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它们逐渐被迫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区,其中一些正被这些外围地区接纳。若干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能在本区域水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却遭遇外围地区水环境恶化的危害。
广东的经济核心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强度大,却主要依赖过境客水。以广州为例,当地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83亿立方米,而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高达1140亿立方米。如果没有珠江的过境客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城市都会像深圳一样,要贴上缺水城市的标签。
鉴于上述状况及广东水资源分布格局,可以看出,西江、东江和北江中上游地区自然流人和人工调入的客水是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的生命之水。要维护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生命,有赖于西江、东江和北江中上游地区大力开展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建设,有赖于有效限制导致水污染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改善和加强区域水事利益的协调,高度重视并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客水输入地区涵养水源的补偿机制,健全客水安全输入保障机制,对于解决该地区的长远水安全、社会稳定和建设“绿色广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谋求以上种种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绿色广东”,当前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这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如今的水资源环境管理潜伏着危机,目前以取水许可制度为内核的水权制度,在推动社会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刚刚开始执行,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如推动节水工作的机制不健全、水权缺乏再配置机制等,特别是规定取水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转借,排斥了运用市场手段重新配置水资源的可能。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表明,合理的水权水价制度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市场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经济社会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因此,广东十分有必要专门组织专家研究水权水价问题,探讨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和污水排放权的产权制度的可行性,设计可操作的制度方案,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构建市场配置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推动供给取向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向需供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转型,构建完善的水需求管理体系,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适应创新水权水价制度的节水减污型社会,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和绿色生态,推动“绿色广东”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