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彩飞扬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有句画学名言,谓之“墨海中立定精神”。移植这一说法,窃以为当代著名画家张华清教授的油画艺术,完全可以用“色彩中立定精神”加以状写。细细品来,似可认定,这大抵是张华清能形成绚丽夺目、激情洋溢、厚重豁达、内蕴丰满的独特油画风范的主要依凭。在油画创作中,能使色彩与精神两者有机交融,精品当会脱颖而出。“色彩”者,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精神”者,则构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内涵和生命之源。张华清洞察色彩、调遣色彩、驾驭色彩的本领,几乎臻于出神入化之境。另一方面,他在作画状态中的情感投入、文化投入、精神投入则又完全摆脱了世事俗氛的干扰,专注而入无尘埃之境。谓予不信,请面对张华清一幅幅凝结着心智和辛劳的画幅,受众顿即会为那些五彩缤纷、精神昂扬的作品所振奋!诚如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邱瑞敏所说:“张华清的画体现着一种执著的精神。……从技巧来说,他的画有品味、有气质,色彩浓郁、塑造厚实。用笔和处理上洒脱大方,有画味,很耐看,我很喜欢他的画。”
  张华清教授,1956年曾赴苏联列平绘画、雕刻、建筑美术学院留学,1962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毕业答辩并获“艺术家——油画家”称号。回国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几十年来,虽曾担任过行政领导并多有公务系身,但他的画笔却从未“下岗”,而是勤于耕耘,只要条件许可,必遨游于色彩海洋。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秉性,那种对油画始终守一、不为流派蜂起的时风所左右的韧劲、倔劲,终于造就了他的油画独特而坚实的生命肌体。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他的画笔一度驰骋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域外风土人情,用鲜活生动、富于魅力的色彩语言,将种种有意味的瞬间,点化为艺术的永恒,充实了人类的艺术宝库,真是善哉!妙哉!为飨读者,笔者拟对华清先生近年的佳构,从审美视角作一具体探讨,概括起来约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色彩的对话感与生命力
  色彩的对话,其实是拟人化的譬语。孤立的色彩只是无情之物,而一旦结伴为伍,便可能激发出一种视感上的生命力。对于色彩,张华清实已驾轻就熟。在他的画面上,“赤橙黄绿青蓝紫,手持彩练当空舞”,既放于五彩缤纷,又收于主调统率,而使人不禁折服于他的色彩敏感度和准确的判断力。必须指出的是,作者视通融后的色彩为情感的植被和艺术的生命体,因之特别乐于和善于去发现色彩的微差,并导演这些微差,形成错综有序的对话氛围和画面情愫。施色的冷暖、明暗、厚薄、深浅、轻重、缓急等等,就那么一点点区别、一点点相左,并置恰当而活泼异常,对话相谐而青春常驻。思之可明,这不正是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灵活运用么!浏览他在异国乡村所描写的自然景观,如《乡间小路》(俄罗斯)、《秋》(美国)、《阳光》(澳大利亚)等,耳中仿佛响起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中的愉快旋律,一个是色彩的对话,一个是乐音的交流,同在有意的碰撞中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进一层看,色彩的对话体现为瞬间印象和情感的丰富表达,难度很大。印象派始祖莫奈曾仰天慨叹:“要表达出我想捕捉的那‘一瞬间’,特别是要表达出大气和散射其间的光线,需要做多么大的努力啊!”事实确然如此。游刃有余的运色,对于悟性颇高的张华清,也是在长期指向明确的努力和磨练中获得的。他的画幅昭然、跃然,画中缘于色彩的彼物此物,往往身披阳光,大气而向人们绽开笑颜。
  二、画作的自然感和亲和力
  对于艺术,人们特别推崇那些“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力作。矫情造作是自然、纯净美的大敌。张华清画作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饱含真情实感、杜绝招摇作秀。在五光十色的美氛荡漾中,内蕴着质朴、真诚、祥和、自然的伟力,招展着真善美的旗幡。且看他笔下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静物画,在布局和表现上已经很不传统,着力于一个“创”字,向自然贴近了一大步。画面上的花卉、水果、瓶瓶罐罐等等被表现对象,疏离了常规性的背景布置,作者常常使之与窗外的自然风光蝉联,或者干脆邀至室外与自然景观拥抱,让它们共同谱写色彩的交响乐章。画于俄罗斯的《小猫与花》《白瓶与花》,画于美国的《女孩与花》《有虾的静物》《紫丁香》,画于澳大利亚的《海边的花》《野花》等均可为证。这样一些高扬自然生机的佳作,往往更能够解放色彩的生产力,而奏“巧夺天工”之效,并因此生发出更大的亲和力。
  应该说,这种自然感的追求和亲和力的获得,是画家开阔的心胸和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张华清以写实主义油画见长。但他不持门户偏见。他不仅推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德国古典画派的荷尔拜因、西班牙的委拉士贵支、荷兰的伦勃朗等一批传统写实主义大师,而且对于著名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对于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著名俄国画家弗鲁贝尔、柯洛文、涅斯切洛夫等人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否定“写实”或只要“写实”都会危害艺术的成长。当然“写实”也要发展、推进,不可固步自封。对主观情感的自然与客观实存的自然双向索取,已成为华清展拓自身艺术之路的重要实践之一。
  三、艺术的西方味与民族韵
  张华清的画作,因色彩的斑斓而洋溢着西方风味;又因类如中国写意画的横涂竖抹、跌宕有致,而具有了民族艺术的情韵和意境。一位俄罗斯艺术家M·维尔林为文盛赞道:“看张华清的油画作品,令我们信服的是:东方与西方竟然走到一起来了。这些作品给人以惊人的印象,这说明张华清教授是一位继承民族传统精华,又有坚持革新的中国艺坛色彩艺术的奠基者。他的艺术实践为东、西方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言之凿凿可信。如,他在1996年所作的《泽纳高尔斯基城》(俄罗斯),色彩丰厚而典丽,那天空、那建筑、那树丛、那水流、那路径,组合得节律起伏、和谐有序,真是美不胜收。《教堂的钟声》(俄罗斯)则是另一番风韵,在茫茫晨曦的覆盖下,教堂高耸的那种庄肃感、神秘感和历史沧桑感,被造型和色彩传播得那么惟妙惟肖,婉约地透露出幽幽的诗情画意。
  作者留苏期间,曾在俄罗斯博物馆悉心临摹过列平、苏里科夫、谢洛夫等大师的作品。在约干松教授工作室,又潜心研究了油画艺术色彩的特性及其规律,旋即直追西方油画艺术堂奥,临习雷诺阿、凡高、马蒂斯等人的画作,以求广收博采。而另一方面,在东方的本土艺术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影响着他,他深爱石涛、齐白石等开派大师们的画作、画语。他信守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把艺术创作放到生活中烹饪:他领略齐白石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体会到油画不只是写实一端,“写意”一样可行。他还从老子哲学“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论中,来对“似与不似”加以诠释。他充分地认识到,油画的民族化,绝非用油画笔蘸颜色模仿中国画的皮相,而是在油画创作中民族精神的渗透,是作画中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不为对象形、色所囿的诗意追求。再现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华清深谙其中三昧,综合中西而“法自我立”。诚如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发展基金会创作室主任乌斯金诺娃·格林娜·赛尔盖也夫娜女士的卓见:“西方与东方两大绘画学派在张华清创作中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如此,这位大师的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
  四、画面的张力感与感染力
  张华清视留学的俄国为第二故乡,改革开放后曾有幸三次飞往,兴奋、欢愉的心情可想而知。“老夫聊发少年狂”,习艺的故土唤醒了艺术的记忆,返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刀笔并举,彩色飞舞,湎于美景,倦怠退却。写实的传统在他笔下融出了新机,大气磅礴的情势收于尺幅。例如《晚霞》,宁静的农舍,被美如锦缎的霞光呵护着,意境醉人。再如《阿霞的瓶子》,作者将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杯子、瓶子等,以色彩点簇,顿即灿然、焕然、裴然。画面色彩浑厚、斑驳、华美、富丽,似成于冲浪式、跃动式的调控,其视觉艺术的审美张力,跻身于艺术大师们的作品行列,毫不逊色。
  华清告诉我,在此后去美国、去澳大利亚的艺术旅程中,创作的激情有增无减,眼睛的判断力更为敏捷。面对新颖的大自然美,作者的心灵被净化,生命被融解,欲罢不能的创作欲、表现欲被充分激发出来。《游艇》的热烈,《风帆》的灵动,《院落》的恬适,《秋韵》的吟咏,《石柱旁静物》如妆的明净,《别墅一角》的盎然生机,《澳洲南海岸》水石相倚的温馨,《海边的花》花水顾盼的友情,等等,几乎件件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幅幅都播布出一种艺术张力,令你受熏陶、受感染。
  华清教授的大量作品表明,内中的张力和感染力,源于作者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和罕见的色彩表现技巧,源于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从生活美到艺术美、从形貌到神韵的提炼和升华,源于作者感物动情而付诸笔端的造型华章。可见画什么并不重要,谁来画才构成关键。如魔术一般,华清作品中丰富的颜料附丽于画布上,竟是那么风情千种、意绪无限。与其说作者善于运用刀、笔,不如说他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将艺术的审美情感、力度倾注到刀、笔上。“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刀笔纵横交错,而达神来笔随之境。所谓醇浓的油画风范,所谓“油画姓油”,大约与此很有联系。在国内油画界,目前能厚积薄发、不落俗套地驾控油画语言而使作品醒人耳目者,其实并不多见,作为上乘作品的标识之一,华清的作品当之无愧。上海同济大学周君言教授说:“张华清的画是用宝石镶嵌出来的,他像唐僧取经一样,取回了真经。”在讨论会上,有一位画家更是怀着激情赞佩道:“这批油画作品,已标志着他是一位杰出的油画家,是一位色彩艺术大师”。
  (丁涛,著名美术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应天学院艺术系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其他文献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舀系。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
期刊
陈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6月26日逝世,享年94岁。陈强银幕角色众多,却以反派形象著称,其实只塑造了《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中的两个反派。  凌元,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月20日逝世,享年94岁。凌元是新中国第一代电影演员,几十年来在银幕上扮演众多形象,多以慈母般老太太形象出现,《锦上添花》中胖大嫂是她的经典角色。《黑三角》中女特务于黄氏是她绝无仅有的反派角色,成为她晚年的代表形象。  史掌元
期刊
大龄男女的困惑,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压力,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社会进步了,物质文明发达了,反而结婚更难了。首先,给这个“大龄男女”来个界定,究竟多大才是“大龄”呢?大约要高于25岁,但不同人在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社交氛围,会有正负两三年的区间做心理调整。至于为何越过越孤单,一般来说,逃不过以下5种社交障碍的原因:  过“毒”了  也就是过“独”了,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以前有过
期刊
嗜赌成性的男人  男人是比较喜欢贪玩,不管是出于事业考虑,还是出于朋友情谊考虑,男人总是喜欢有小圈子的活动。然而,如果一个男人总喜欢赌博,或是身负恶习而不去改变,这样的男人或许可以讨到女人的一时喜欢,但绝对不会讨女人一辈子的欢喜。  侵占隐私的男人  男人有天生的占有欲,但绝对不能太过分了,尤其是在结婚之前,最好别去控制女人的人生自由,别去掌控女人的绝对隐私。因为,没有一个女人会喜欢自己的隐私被偷
期刊
洪粉荣生活不便,要靠驼背的丈夫来照顾。洪粉荣撩起裤管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双脚小腿肚肿得像个篮球,肉球一节一节地挂在腿上。七八年了,她双脚脚掌浮肿,穿不了鞋子,只能穿自己缝制的拖鞋。裤子是订制的,夏天再热也不敢穿短裤——怕吓着人家。拖着一双百来斤重的腿,不能跑也不能跳,但洪粉荣一直努力地生活着。  河中戏水被戳伤左脚发肿  洪粉荣和丈夫蔡正德现在在晋江英林一家服装厂打工,都是缝纫工。
期刊
汪曾祺把家乡话称为“母舌”,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此喻是否系汪老之原创,我不知道,但他对“母舌”的运用之妙,阐述之精,无疑是文学界的一个突出现象,已在当代小说、散文创作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在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中,人们不难发现他的“母舌”之迹,尤其是在那些以高邮为背景的作品中,几乎是俯拾可见。这些看似不过是两三个字或三五个词,但在作品中却往往形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气场,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汪曾祺
期刊
张华清,我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32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1945年8月参加冀鲁豫一分区抗日宣传队,后称中共泰西地委文工团,随团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战地宣传工作。1950年进山东大学深造,1952年大学毕业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助教。1953年到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艺术研究班进修,其间拜齐白石为师,研习中国书画艺术。1955年考取留学生,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专攻俄文,1956年
期刊
一位十八大代表发现,“人民”这个词在报告中出现了145次,对此,许多代表十分感慨。其实,我认为这个情况并不出人意外,因为只要我们回首过去的5年,就会欣喜地发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的5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为人民做了很多惠民的实事,尤其为农村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给了农民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体现出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从我们党的服务宗旨来说,我们党的服务对象就是人民,我们党从来就是
期刊
不管是找对象还是与人共事,女人都会很感性地审视自己身边出现的男人,特别是身处节奏越来越快的“快餐”时代,似乎大家耐心越来越差,社会现实逼迫女人能够快速分辨出男人的好与坏,优秀与非优秀。因此,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人,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演戏,学会把自己最差的一面隐藏起来,而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完全展示出来。  在爱情方面,女人的眼光同样会很感性,绝大多数女人都不喜欢一点都不做作和太过做作的男人。一点都不做作会
期刊
有网友爆料说看到了彩虹,“右边是太阳,像是天上射下一缕彩虹。”最近几天没下雨,哪里来的彩虹呢?仔细看网友们在微博上发的照片,原来大家所看到的“彩虹”是日晕现象。不只是南京,长三角地区的很多朋友都看到了,而且苏州、上海等地还同时出现了幻日景象。  12月10日上午8时左右出现的是日晕和幻日现象,持续时间较短。所谓日晕就是在太阳旁边又出现一圈光晕,而太阳两边出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假日”是幻日现象。  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