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短片创作教学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就是创造力。而人只有在精神极大地获得自由情况下才能充分释放潜能与创造性。实现自由创作的基本前提就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艾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大学的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东西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神圣的求知欲’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之外,首先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只有提供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开启创造的大门。课程设计伴随着“游戏”的愉快,有精神享受在其中,它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地去接受,不感到强制,在自由、快乐中掌握规律。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被解放和加强,教学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最根本的是唤起具有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有人性的创造反应,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让视觉听见、让听觉看见,激活感官、激发体验,创造想象。
  托尔斯泰说:“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学校”。同理,短片创作是训练导演、剧作家、设计师的最好方法。从时间上讲,数字短片可以是一个几秒钟的由镜头组成的独立影像,或是一个从1分钟的微视频到10分钟的微电影。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其影像带给人的直观感受,需要从创作和设计角度来进行分析。数字短片成为多元文化形态的聚合体,具有世界性,是在艺术领域内的一种延伸。没有内容和语言限定的1分钟影像,已成为世界范围接受的艺术形式。它是对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边缘文化思考的具象化展示。影像艺术表现出了影像主体的个性以及艺术家视角独有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精神。数字短片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已脱离电影的概念,更加需要创意。数字短片不是电影,不能以电影的标准来衡量。数字短片是个人的、是实验的。对于摄制者来说,拍摄的最重要之处在于个体传达。
  人文思想是数字短片创作的基础。一部短片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部短片整体给人的感受。无论一个5秒钟的镜头影像还是10分钟的故事性短片,都有其影像背后的内涵。对艺术的领悟力,对美、世界、人生、社会的探讨,是艺术家穷其一生都要追求的。他们追求的不是知道如何做好这部短片和创作,而是对人类、对自我的感知和领悟。巧妙布局,对纷纭世象、烛幽洞微提出文体,展开影像探讨。在人类灵魂深处产生共鸣的不只是影像本身、影像的技术性、新的软件、新的方法与方式,而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和艺术修养,对来源于平时观察理解的生活、艺术的态度、对人性的理解以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人文思考。几分钟的短片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以及绘画、诗歌、音乐对他产生的影响与熏陶。
  一个婴孩能够好奇地瞪大双眼而目不转睛地观察风吹过书页翻动的景象。但对我们成人而言,风吹动书页这一幕就如生活里任意一件普通事物一样,引不起我们的心灵震动。因此,要锻炼保持学生天生具备的强大的但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经验的丰富而退化的感知力、观察力、洞察力,让某一事能物触动我们心灵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一部伟大的创作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创作者自己的灵魂深处的丰富表达。首先它是创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震动与感动,之后转化成以一种自己强烈期望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是叙述的方式、纪录片的方式、诗歌或散文式的非叙事方式以及哲学层面的影像思考方式。多元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使我们有了不同的体验和强烈的感受。中国的社会现实又提供了当今世界上变化最显著、最迅速、最激动人心的视觉资源。中国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复杂体验和强烈感受的一个窗口,要构建这种独到的感受,可以开始从广泛的文化层面介入,可以通过与社会生活发生多种联系方式的影像媒介,来达到对社会历史与记忆、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历史的模仿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展开自己的手法丰富的影像讨论和互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能够表现出灵活性、多元性,但也正是这种多变的影像策略使得我们因此得以触及许多社会历史文化问题。而这是表现方式单调的叙事性和写实性影像所无能为力的。这也是数字短片具备的艺术张力。
  从现代数字媒体影像我们看到需要的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内容构成的特征看,数字短片是一个传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人文学科、理工学科、电子发展、等多学科领域的现代社会学科,由于专业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宽,不同的部分知识的侧重点也不同,必须兼顾,突出各自兼容学科的所长。一种是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课程,叫作融合课程或跨学科课程,创新往往产生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处。因此,实施“综合化”课程符合现代科学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对人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性等社会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通过实施综合化课程,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可以消除课程繁多、学生负担过重的倾向,有助于应付知识的激增,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电子艺术作品,沟通与合作成为在这些范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的关注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后现代新媒体影像是对艺术、科技以及意识的综合性研究三者合而为一的探索与实践。这也是对艺术意识形态的重构,即后生物时代的艺术与意识在这里强调,短片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来设计影像的,是用影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一定要说出来的“话语”并不在乎语法与句子结构。这是学生们的创作的原动力,即首先找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表达出来。用什么手法表达是熟练学习会说一种语言的过程。影像设计创作是一种完全个人的活动,自己的感受需要表达的,并以影像为媒介或工具来传达,然后再去寻找支撑自己能更好表达的镜头语言和电影技术知识。这是学习影像创作的学习方法。欣赏一部短片或者作品,是学习影像制作的最好切入点。它也是以感受为出发点的,即创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观众看完这部作品的感受又是如何。一部制作作品可以从外部进入到内部来分析创作者是如何通过什么规则技巧来把这个感受表达成功的。
  任何艺术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成熟的人类情感。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能更好地掌握自己和认识自己,而不是让无情感的技术和机器掌握自己,希望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艺术以其生动的形式陶冶人们的感情,科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丰富人们的才智。经过艺术陶冶的人,必将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富有活力、魅力的人格与进取精神。
  构建问题和提出一个问题比呈现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更体现主动具有建设性而不是被动反应或者自我表达,也能够让观众的思维参与到影像中构建出丰富的联想空间,这个理念一样在今天的数字短片里得到体现,这就是新媒体影像艺术。19世纪欧洲就开始在新的艺术观念有实验性的探讨,例如Samuel Beckett 的《Schneider, Alan - Film 》短片中,通過惊恐的眼睛描绘出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这在电影语言和艺术观念上已是对传统艺术提出的挑战,整部短片没有一句语言但是却通过不同的视觉符号,例如眼镜,背影,椅子背,金鱼眼等等,通过这些视觉符号构建了主人公恐惧慌张的内心世界。如此就关系到艺术和影像的关系和新定义以及美学上的探讨和其他力量互动性,联结性和转变性。转变方法和观念及文化价值观得到一个新的意识,即后工业意识,并且使其系统化。这是个新媒体领域基本的思维方式,以此意识来有效的影响艺术创作。新媒体影像艺术有着鲜明的特质,它把艺术的形式从“表现”转变成传达,例如在这部短片中从艺术方面,艺术家已经从个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纯属个人的创意延伸到了观众;不再是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取样,来反映他的个人对艺术和对象的明确观点,而是构造一个让观众在其中能够有与艺术家思维连结的框架。观众与艺术家构建的意识世界产生互动,便会导致观众的意识产生转化。当一系列联系松散的视觉符号结束后,脑海中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无论何种主题,新媒体影像艺术展现的是一套全新的认识论与本体论,自我认知和现实构筑的新方式,生产知识以及重构世界的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必将成为数字短片教学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而进行的方向。教师要创造使学生易于发挥的学习情景,鼓励学生的探索与讨论,在教学环节上,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掌握最基本的、系统的、方法的知识,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具有更强的迁移力。
其他文献
摘要:水生生物学是研究以水为生境的生物与其生命过程的学科。水生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与生物的生境密切相关,主要的研究方向涉及藻类种群、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水产饵料生物基本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对学生掌握水生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日益成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日益革新,“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出现了教学新模式、新局面,在线开放课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大学日语听说课程积极探索如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引入在线开放课程,促进日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日语口语的水平,进而提升学生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与时俱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期刊
摘要:医学研究生面临学业压力、科研压力、临床技能水平压力、医患关系处理压力等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压力。本文提出可通过提高医学研究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加强积极认知和目标专注的培养和构建良好的人际协调等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心理韧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理韧性;情绪;积极认知  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被称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危机情景和压力事件中能够保持良好适应的能力[1]
期刊
摘要:本本主要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AutoCAD》课程的实践,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分析现有《AutoCAD》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把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不断学习、自主学习型的人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AutoCAD;个性化  1高职院校《AutoCAD》教学现状  《AutoCAD》不仅是建筑专业的一门
期刊
摘要:《光纤通信》课程中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在《光纤通信》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能促进《光纤通信》专业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光纤通信;专业知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而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专业教学,还应该重视中华
期刊
摘要:提高《农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技能训练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农业技能训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将对提高《农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农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途径  引言: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竞争的本质是人才资源的抢夺,这
期刊
摘要:游泳是一种全身运动,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游泳课程。而游泳与其他高校内所开展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以及心理状态均具有一定要求。为此,有部分学校将表象训练的方法应用到游泳教学中,包括强化学生的技术动作以及心理素质等。文章主要以技术作为方向,对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期间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经由对此项理论的分析,明确其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游泳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可辅助
期刊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是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围绕现有纺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途径,通过跨学科交叉、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及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纺织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中国社会变革做出深入阐述,多次强调科技进步
期刊
摘要:利用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充实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行。本文探究了线性代数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路径,提出了线性代数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线性代数;教学改革  一、融入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  从小学生课程《品德与社会》到初中课程《思想品德》;再到大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毛
期刊
摘要:随着新工科的发展,现有辅导员队伍已经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青年专业博士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作为兼职辅导员,既可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又可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对辅导员工科背景的要求,可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辅导员;专业博士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