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盾可受百箭攻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中有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刑天被砍去头颅后,以双乳为眼,以肚脐为嘴,一手持巨斧,一手握盾牌,不停地战斗。陶渊明诗称:“精卫衔微木,志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在鸿门宴上面临险情,他的武士樊哙见形势紧张,就“带剑拥盾”闯入帐中,遭到卫士阻拦后,他便用盾将卫士击倒。在《韩非子》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寓言。
  盾,也叫干,后来被称为“牌”、“彭排”、“旁排”。盾的用途是将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并可助攻。士兵可用于遮蔽飞蝗箭雨,近身肉搏时,亦可一手挥舞刀剑砍杀敌人,一手持盾护卫自身。后来人们把干戈作为战争的代称。
  盾的材料一般为藤、木、草、铜及铁。由于木、皮盾表面需要涂漆以防潮防腐,便连帶产生了精美的盾面图案。在《唐六典》中更规定盾分六种,用不同材料制成,“彭排形制有六:曰膝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
  盾的形状和尺寸应使之能遮盖人的重要部位,对人的动作又无太大影响。其形状主要是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的较长,圆形的短些。
  盾分为步战用和车战用,步盾高,利于防箭和维持阵列;车盾矮,便于车上使用。防护最大的威胁是刺的力量,足以在攻击点上聚集高达数百公斤的力,是刀剑劈砍所无法企及的。到战国时期,用于近战的双弧形方盾盛行起来,其纵中线凸起,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
  随着骑兵的兴起,西汉出现了椭圆形盾牌,骑兵可以单手举盾抵御攻击。这种样式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摒弃,又被宋代捡起来,变成了绑在骑兵左小臂上用来防箭的圆形旁牌。与此同时,步盾经过汉代的发展,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种很长的六边形盾,这是双弧形方盾的改进版,整个盾面纵向内弯,就像一片叶子。作战时不仅可以手持,还能将底部尖角插在地上,用棍支起。而这种样式在去掉底部尖角后,就成了宋代的步兵旁牌。
  元世祖忽必烈曾制造叠盾,不用时可以折叠。明代有一种盾叫“神行破敌猛火刀牌”,此盾后面隐藏着燃烧类火器,可在战斗中向敌人喷火,攻击距离达二三丈远。《武备志》载:“此牌一片,足推强兵十人。”明代还有一种尺寸很大的盾,可同时掩护25人。
  清代的盾没有特殊品类。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藤牌,是用多年生的藤条编织而成,圆形,中央突鼓,外涂油漆,像一顶斗笠,又像一片荷叶。盾背有套索,或套于手臂,或用手持握,都很便利。藤牌轻便坚韧,又极富弹性,刀砍不入,枪扎不透,还能抵御枪铳发射出的弹丸,非常实用。不足之处,也是它致命的弱点,就是最怕火攻。满族入关前,就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藤牌队,在战斗中每每出奇制胜。
  盾牌对火器的防护能力很有限,只是盾的制造方便些,也不像甲冑那么笨重。盾于清代中后期渐遭淘汰。
  而今,盾牌在国家安全部门的防暴部队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武警战士手中,一面面玻璃钢盾牌,熠熠闪光,十分威严。
其他文献
摘 要 图书馆是知识的“喷泉”。在当前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优势,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差别只在于政治方向、教育内容的不同,其目的都是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电商打响老字号争夺战rn老字号争相入驻第三方电商,但能否借此顺利开发出新消费市场尚未可知.1月16日,京东与13个省市的老字号协会,以及王老吉、五芳斋等上百家老字号企业成
期刊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艺术的追求也在逐步增高.人们通过参加艺术培训活动、参加艺术讲座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是,文化馆举办的艺术培
期刊
为了对比分析2018年与2017年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影响对比分析,本文利用2017年、2018年水稻生长季期间辽宁盘锦市大洼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中职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中职学生由于
刺猬,顾名思义,是一种有刺的小动物,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心理效应和它有关,被称为刺猬效应。关于刺猬效应还有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为了取暖而依偎在一起,开始因为距离太近,身上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随后,它们拉开了适宜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也不会伤害对方。叔本华在其哲学著作《人生的智慧》中讲述了这个故事,也提及了广为传诵的名言:“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的源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必修课。其目的不仅是传授化学实验知识,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责任。为此通过对化学实验课基础常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基础常识  一、化学实验课的目的  通过化学实验课,学生应受到以下训练:  1.使课堂中讲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