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径向轴承内部电磁力自动控制系统

来源 :制造业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eng4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悬浮结构内的轴承驱动存在瞬态的脉冲分量,干扰电磁力的磁通密度,导致最终可控制的电磁力数值较小,针对该问题,设计磁悬浮径向轴承内部电磁力自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根据磁通道的径向端,设计数值控制器结构,按照大功率驱动电路结构,电路输出端布设电流传感器,组建磁悬浮径向轴承驱动电路结构。软件部分按照电流比例数值,修正电磁力响应灵敏度,引用磁场矢量数值化处理轴承的径向分量,运用PID控制将该径向分量处理为二类函数,实现对电磁力的自动控制。搭建控制系统的测试平台,并设置径向轴承的物理系数,准备基于模型修正的自动控制系统、基于电磁力反馈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参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可控制的电磁力数值最大,控制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新体制体育也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新体制体育的视角,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养成新体制体育观念,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经典PID或者结合其他算法的参数自整定PID是主动磁悬浮轴承最常用的控制方法,其方法简单且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当外界出现干扰或者负载变化大时表现一般。针对此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磁悬浮轴承控制方法——协同控制,适用于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而且算法简单,易实现数字控制,设计出的控制器具有抗扰动鲁棒性强和稳态性好等优点,因此基于协同理论设计了单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的协同控制器,并与经典PID控制器进行仿真与
与油润滑轴承压缩机组相比,磁悬浮轴承压缩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安全、环保。为了推动国产管道磁悬浮轴承机组的研发,介绍了磁悬浮轴承的基本构成、基本控制与保护、控制器的技术特点,从技术性能、安全环保、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比了磁悬浮轴承机组与油润滑轴承机组用于天然气管道增压的主要优势。对国内外磁悬浮轴承机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磁悬浮轴承机组设计理念与先进标准,梳理了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点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在颈椎病手术治疗应用中的效果评价,从而为提高临床护理提供指南.方法:实验组2015.5-2014.5收治的8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快速康复为理念管理病人.
目的 观察臭氧棘突旁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对132例患者采用意大利欧恩来臭氧机20ug/ml棘突旁软组织注射治疗颈椎病,旁开中线约1~1.5cm,纵向间隔1.5~2cm每点注射0.5~1.0ml臭氧.
目的 羟基磷灰石和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似性和相容性,因此,以这两种材料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多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成海绵状或块状等多孔性支架,然而这类多孔支架不利于细胞的生长且难与特定骨缺损完全吻合。
目的:探讨儿童椎体前方分节不良(骨桥)导致的先天性脊柱后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材料和方法:2000年2月-2011年6月得到随访的患儿24例,女16例男8例,年龄3个月-16岁.全部患儿术前MRI及全脊柱X线片检查,注明站立位或卧位(患儿会站立行走前),21例有椎体分节不良区域三维螺旋CT成像.16例手术治疗,其中后路椎体切除后椎弓根钉或钩内固定8例,关节突截骨术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例,单纯后路
目的探讨应用多节段或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AS患者脊柱骨折与椎体骨质的脆性增加有关,在外力的作用下,椎体发生骨质断裂的风险相对增加;同时AS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后凸畸形,使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AS患者脊柱骨折时会出现三柱均受累的表现,在骨折的部位造成骨折的脱位,为不稳定骨折.
飞轮储能以其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电网调频领域,为进一步提升飞轮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飞轮储能转子趋向于重型化、高速化,其通常采用磁悬浮轴承进行轴向卸载,而大承载力、高安全性、低损耗能的永磁轴承设计是关键技术。目前研究的双环、多环和Halbach阵列的永磁轴承卸载结构,在长期高速旋转下存在着与转子固联的动磁环材料会出现强度不够的突出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单环吸力型轴向永磁轴承拓扑结构。以3种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