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合并肺奴卡菌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来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PN)是一种罕见的感染,并且因其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困难,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肿瘤、实质脏器移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等,目前对于其治疗,尤其是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缺少经验.本文报道白塞病合并PN感染1例,并检索归纳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奴卡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当其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时的相关变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治疗进入屈光手术时代,多种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不断涌现,为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优化提供了多种选择.当前,景深延长(EDOF)型人工晶状体(IOL)已应用于白内障治疗并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此类人工晶状体通过特别增加景深的设计,可使患者在保留远视力的条件下获得理想的中间视力.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断融入现代生活,获得良好的中间视力和视觉质量变得尤为重要,这预示着EDOF型IOL将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本文中笔者就EDOF型IOL的原理、分类及应用的现状进行述评.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下经尺骨掌侧(ulnar palmer,UP)入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偏掌侧损伤(即Palmer 1B掌侧及1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UP入路“由外向内”修复TFCC偏掌侧损伤患者10例.根据术前临床检查及镜检,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不稳定者经骨缝合.术后采用VAS评分、PRW
自2019 年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形成全球大流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可引发COVID-19,还可导致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等系统的病理改变[1] .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属于免疫低下人群,易发生感染及急性肾损伤[2-4] .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除明确相关原发性病变如高度近视和眼外伤等外发生的黄斑中心凹区全层神经上皮缺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中心暗点.根据眼底照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结果,国际玻璃体黄斑牵拉学组建议临床上将IMH分为4期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IMH的治疗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和精准化,本文中笔者就IMH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POCD使患者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级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OCD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从一个方面进行预防,往往效果并不太理想[2].本研究通过复合多种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进行多模式预处理,探讨其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
患儿,男性,4 岁.2020 年4 月患者家属诉患儿双眼视物不清,频繁瞬目.2020年7 月于外院验光,数值低于仪器检测阈值不可测,遂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患儿母亲妊娠期无感染,无用药史,既往有先天性白内障史.患儿右眼视力0.1 ,最佳矫正视力0.3;左眼视力0.05,最佳矫正视力0.3;双眼眼压正常,光感光定位正常,双眼眼正位,无偏斜,无明显眼球震颤.双眼晶状体缝状混浊,混浊区位于视轴,遮挡瞳孔,未见钙化和脱位,其他眼前节检
期刊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当前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它的有效性、精准性和安全性推动着近视屈光手术迈上一个新台阶.SMILE无需制瓣,微创,具有术后角膜反应轻、切口愈合快、视觉质量理想及并发症少且轻等特点.然而,SMLIE也有特有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二次手术受限、操作难度高及价格昂贵等劣势.本文中笔者就SMILE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式优劣势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肾移植受者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1-2].实体器官移植后恶性肿瘤累积发病率从术后5年后的4% ~5%增加到10年后的10% [3].肺癌约占肾移植后所有恶性肿瘤的3% ~5% [4-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5例肾移植术后新发肺癌受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全球儿童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取得新的突破,随之也推动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与治疗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图像分析相结合,能在保障一定准确性的同时提高此病筛查的效率,降低筛查成本.本文中笔者就人工智能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中基于计算机的图像分析、自动筛查与诊断、病情监测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智能诊断与治疗提
目的 比较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泪腺炎和泪腺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指标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IgG4相关性泪腺炎105例(172只眼)和泪腺淋巴瘤患者39例(4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78只眼),女性87例(140只眼);年龄10~89岁,平均年龄(55.3±13.6)岁.记录并统计全部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免疫学指标等数据.年龄以(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