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必要 可能 路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其他文献
毛泽东主导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过程,阐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从"应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到群众中搞调查研究、采取恰当的群众工作方法、修正群众工作中的错误、将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提出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选择。
丰富的权力资源是党对基层进行有效执政的重要保证。但是,权力资源在缺乏制度化规范和足够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就会受到损害,权力资源则会存在流失的可能。
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本文从所学知识出发,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历史为依据,对比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得出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对新时代农民的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阐述了影响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正确认识的结果,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陈云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
后发国家正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体,但后发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普遍呈现空间困境,表现为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化一极化集聚,城乡混合发展,城市贫困与城市病等方面.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而且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崭新的内容,并逐步培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和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学说,在中国的革命、改革与建设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和变革,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讨论式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精心确定讨论主题,讨论前充分准备,采用多形式讨论方式,及时地引导启发和总结是讨论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