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主张,因此,教育自然地就成为了众家“必争”之地。本来“百家争鸣”是一件好事,可是争着争着,就慢慢地变了味,“建议”变成“指责”、“辩论”变成“漫骂”,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学校与教师,教育之地就变成了被问责的地方,变成了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的地方,变成了捕风捉影、无事生非的地方。而且愈演愈烈,渐渐地,社会上将谴责教师、问责学校、调侃教育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风气。教育在众口铄金的舆论下,难以独善其身,渐渐丧失了该有的宁静与节奏,日见飘摇、扭曲、纷乱,日见浮躁、盲目、功利。因此,如何让教育回归本位,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更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学校要给予教育“发展的台阶”
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是一个传授知识与价值体系的地方。这里既要考虑人与人的对接,也要考虑时代与时代的传承,即要将“今天的人”与“明天的人”做好定位,做好规划与融合。其最佳的状态则是用一批“发展中的人”去引领另一批人的发展,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谐一致,相互带动与促进。因此,一所优质或准优质学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位高远,躬身践行
一所学校对发展定位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决定着学校改革前行的方式。若学校只有燕雀之心,便无鸿鹄之志,若只有弱草之想,就绝无青松之态。所以,学校有什么样的追求,就决定了学校将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打造自己和发展自己,也就决定了学校将来发展的高度。我们知道,花瓶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一碗水也养不出鲸鱼,任何梦想如果没有完整的生态支持,都将是空想。学校发展亦是如此,没有生态化的统筹与建构,学校发展只能是空谈。而健康的生态是结构性的,即学校里的物、学校里的人、学校里的文化都和谐相融。为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融入人心,形成文化,不仅让要全校师生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奉行它,还要促使它能转化成行动力,最终变为生产力。
2. 政通人和,安居乐业
人和方能政通,政通才能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而人和,不仅要情和,还要志和。情和在于谦让,志和在于道同,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心态,在对人、对事方面,自然就会多一些包容与体谅。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将教育教学做到精致有效。而安居,不仅要安身,还要安心。安身在于保障,安心在于归属,只有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并为教师的志向保驾护航,才能捕获教师“芳心”,才能让教师乐此不疲地为教育付出。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学校是一个灵魂塑造的地方,是一个情、智交流的地方。尽管,这里有完善的制度和规则,但这些制度与规则却不足以维系一个学校高效运转,因为,它还需要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的人文关怀。只有人和、安居才能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才能让教师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教师用心去承担学校赋予的责任,才能让教师不遗余力地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所谓:没有神之安宁,何以让教师意境高远地去无私奉献?没有心之所属,教师又何以能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投身教学?没有情之所系,教师又何以做到情真意切、甘苦不言地默默奉献?
3. 文化深厚,积极和谐
学校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真理的坚持,就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没有规律的把握,就容易乱了方寸;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就必然浅薄、浮躁。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它不是让学生迫于外界压力而做出的无奈变形,而是在学校的引导、激励和帮助下,由内而外的、自然而无“反弹”的自我塑造。所以,如何营造好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校园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要体现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学中与其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如说“敬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尊敬老师,才会自觉践行老师的教导。再次,校园文化要体现榜样的力量。要将学校先进的人、先进的事,进行大力宣扬,让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平凡人”“平常事”中获得更多、更真实的感触,从而让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成为学校良性竞争的风气。最后,校园文化要彰显个性。校园文化有整体的文化导向,也要有年级的文化特征,更要有班级的文化个性。校园文化越丰富多彩,越具体详实,就越能展示积极的精神风貌,才能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 治学严谨,精细高效
成绩在于积累,效果在于落实。学校教育发展绝不是仅仅因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进,更在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学校只有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才能让学校人员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担其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件事都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面对,才能逐渐打造出规范的制度、严谨的团队和别致的学校。
5.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在学校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关系:“学生群体——教师队伍——领导团队——学校校长”。其中,既涉及了人,也涉及了纽带。对于人而言,他们是围成木桶的木板,他们的优秀程度决定了木板的长度,决定了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纽带而言,它包含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交互策略等,它们决定了木板之间缝隙的大小,也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秀的人”,也要有“优秀的纽带”。而优秀,不是此时的高度,而在于其发展的潜力。教育中,优秀衍生优秀,绝不是优秀的简单传递,而是優秀的创生。创生不是原封不动的交接,而是优秀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创生不是由高到低的流动,而是自我的发现和挖掘。创生没有传递源的局限,也就没有优秀递减的危险。那么何谓创生?“创”就是创造,“生”就是新生,创生即是永不懈怠地与时俱进,永不停歇地开拓创新,永不止步地前进发展。 二、教师要给予教育“丰富的内涵”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教育的诠释者,更应该是教育的发展者。只要成为教师,那么他的思想、道德、情感、行为就都要有“教育的姿态”。因为,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已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它发生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之中,也发生在教师生活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之中。所以,教师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的责任与追求。
1. 教师是“煽动的蝴蝶翅膀”
轻轻煽动的蝴蝶翅膀,初始时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力量的叠加与积蓄,也能发展成飓风。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改变一个学生,就有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改变一个社会。也就是说,教师所实施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飓风的雏形,都是社会量变的开始。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教师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只有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地去处理每一个教育细节,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
2. 教师的奉献就是教育的良心
作为教师,或许对“奉献”有些抵触,因为“奉献”常常被作为数落教师的由头,让教师在面对一些“无理”要求时,往往无力辩解。其实,教师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初,就早已做好了奉献的准备,教师只是不愿意在奉献之后,换来的却是满满的委屈。应该来说,奉献不是被要求、被强迫出来的,而是自发、自愿、自然的付出,一旦纯洁的奉献受到污染,教育也就会变得秽浊不堪。可幸的是,不管教师对奉献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但奉献在教师的工作中,从未缺席过。大多数教师,恪尽职守,一直秉持教育初心,默默地用知识去启智,用情感去激励,用爱心去呵护,用时间去陪伴,用生命去示范……尽管有很多繁锁的事情,无法丈量、无法评价,更无法从中获得所谓的报酬,但教师们依旧用心地去做了。所以说,奉献是教育的良心,亦是教师的良心。这份良心,让教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化身为教育的一部分,让教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发生的时空。
3. 教师发展是教育的生命
优质的教育以优质的师资为基础,而优质的师资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即教师发展永远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而教师的发展,既有学校的培养之功,也有教师的自强之力。在相同的条件下,教师的优劣之分,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强之力的强弱。教师越“自强”就越有发展的潛力,就越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自强不息”应该是为人师者的应有之态和实际追求。
(1)教师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教育姿态,创设更精彩的教育过程,获得更丰富的教育成果。这些教育理想,都与教师自身高度息息相关,教师如果没有足够广的视野和足够强的能力,再多的教育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过眼云烟。也只有教师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同时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理想和现实才有对接的可能。就名师而言,名师具有几个主要特征:①热爱教育事业;②坚持教育理想,并孜孜不倦的践行与开拓;③知而善用教育教学规律;④具备博学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⑤具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⑥具备很好的科研能力与钻研精神;⑦有着示范引领作用;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受人尊重与爱戴……这些特征,其实就是努力的方向。也许这些高度与境界,我们暂时无法达到,但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能够慢慢地接近。
(2)教师要有科学的发展规划
任何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在于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教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更需要有细致的发展规划,如要精读几篇文章、细读几本著作、做几套题、写几篇论文、听几节课、上几节公开课、写几个教反思、做几个课题研究等,详细地列出自己成长的任务清单、完成时限和预期效果。规划可以短至一天、一星期、一个月,长至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五年、十年、一辈子。一项一项地去落实,一天一天地去坚持,一点一点地去积累,教师终有一天会成就最好的自己。
(3)教师要有多维度的发展途径
学习、实践、反思、教研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包含了很多途径,只要教师愿意发展,就永远有着无数平台向他敞开。
学习让教师更充实,更具发展潜力。教育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教师若想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得自己会学习、能学习,并坚持学习。左香华教授也这样说过:“作为教师,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他能博采众长地授予学生最好的知识吗?能与时俱进地给予学生最先进的理念吗?能以身作则地引领学生发展吗?显然不行。教师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观念,就无法轻松跨越师生间存在的时代鸿沟,更无法立身说教地让学生欣然受之。所以,学习对教师而言,不只是外界压力的迫使,还在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于教师对师道尊严,以及一份心安的追求。学习可以发生在阅读书籍时,可以发生在与同事合作与交流中,可以发生在聆听专家讲座与指导中,只要教师有向学之心,他就永远不会缺乏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而且,只要不断学习,教师就能不断充实、不断成长,只要坚持学习,教师的发展就有无限的潜力。
实践让教师更真实,更有务实精神。一名优秀的教师,永远不可能只通过理论的灌溉就可以制造出来,而需要通过实践的历练。因为,没有一套理论、一种方法,可以一次性地解决众味难调的事实。所以,教师的价值在于能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教学理论对接起来,从而找到一条最佳、最适切的教育实施途径,让教育教学的发生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实践可以让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更深刻,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更准确,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巧妙,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能将教育的理论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将教育的理想变成理想的教育。
反思让教师更精致,更有教学品味。教师发展的力量不仅源于学习,还源于反思。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认知,从而在教育中更好地定位和发挥自己;反思有助于教师扬长避短,而让课堂以更巧妙的方式呈现;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方法,让教师面对问题时能更得心应手地去解决;反思有助于优化课堂,让课堂去芜存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与瑕疵。总之,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中,发现优势、完善不足、优化思路、减少纰漏,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上的发展。
教研让教师更专业,更有思想内涵。一些教师对“研究”有着莫名的崇拜,觉得它很高大上,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原因与更可靠性的依据,从而探索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研究,真的是那么高大上吗?其实不然,研究有时就是时常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而已。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它很平常,绝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玄乎。而教师发展,就必须参与课题的研究,因为,课题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交流的主题,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和一个成长的途径,它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从一般走向专业。
除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外,社会还要给予教育“肥沃的土壤”,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教育“温暖的阳光”。因为教育植根于社会这块“土壤”,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只有社会给予教育更多的尊重与包容,教育才不会橘化为枳,才能更理智、更从容的发展,才能给予社会更多的反哺;温暖的阳光,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能量,特别是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他们所接收到的阳光,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当前高速发展并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教育可能更需要一些理智上与良心上的思考。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本质都是“人”,一旦用“非人”的标准去要求,这个教育必然被扭曲。所以,我们希望教育是积极向上、人文和谐的,希望教育能以一种美好的形态呈现,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幸福,并愿意让它伴随终生。
一、学校要给予教育“发展的台阶”
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是一个传授知识与价值体系的地方。这里既要考虑人与人的对接,也要考虑时代与时代的传承,即要将“今天的人”与“明天的人”做好定位,做好规划与融合。其最佳的状态则是用一批“发展中的人”去引领另一批人的发展,即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谐一致,相互带动与促进。因此,一所优质或准优质学校,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位高远,躬身践行
一所学校对发展定位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决定着学校改革前行的方式。若学校只有燕雀之心,便无鸿鹄之志,若只有弱草之想,就绝无青松之态。所以,学校有什么样的追求,就决定了学校将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打造自己和发展自己,也就决定了学校将来发展的高度。我们知道,花瓶里种不出参天大树,一碗水也养不出鲸鱼,任何梦想如果没有完整的生态支持,都将是空想。学校发展亦是如此,没有生态化的统筹与建构,学校发展只能是空谈。而健康的生态是结构性的,即学校里的物、学校里的人、学校里的文化都和谐相融。为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融入人心,形成文化,不仅让要全校师生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奉行它,还要促使它能转化成行动力,最终变为生产力。
2. 政通人和,安居乐业
人和方能政通,政通才能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而人和,不仅要情和,还要志和。情和在于谦让,志和在于道同,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心态,在对人、对事方面,自然就会多一些包容与体谅。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将教育教学做到精致有效。而安居,不仅要安身,还要安心。安身在于保障,安心在于归属,只有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并为教师的志向保驾护航,才能捕获教师“芳心”,才能让教师乐此不疲地为教育付出。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学校是一个灵魂塑造的地方,是一个情、智交流的地方。尽管,这里有完善的制度和规则,但这些制度与规则却不足以维系一个学校高效运转,因为,它还需要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的人文关怀。只有人和、安居才能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才能让教师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教师用心去承担学校赋予的责任,才能让教师不遗余力地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所谓:没有神之安宁,何以让教师意境高远地去无私奉献?没有心之所属,教师又何以能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投身教学?没有情之所系,教师又何以做到情真意切、甘苦不言地默默奉献?
3. 文化深厚,积极和谐
学校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真理的坚持,就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没有规律的把握,就容易乱了方寸;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就必然浅薄、浮躁。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它不是让学生迫于外界压力而做出的无奈变形,而是在学校的引导、激励和帮助下,由内而外的、自然而无“反弹”的自我塑造。所以,如何营造好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校园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校园文化要体现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学中与其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如说“敬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真正从心底里尊敬老师,才会自觉践行老师的教导。再次,校园文化要体现榜样的力量。要将学校先进的人、先进的事,进行大力宣扬,让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平凡人”“平常事”中获得更多、更真实的感触,从而让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成为学校良性竞争的风气。最后,校园文化要彰显个性。校园文化有整体的文化导向,也要有年级的文化特征,更要有班级的文化个性。校园文化越丰富多彩,越具体详实,就越能展示积极的精神风貌,才能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 治学严谨,精细高效
成绩在于积累,效果在于落实。学校教育发展绝不是仅仅因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进,更在于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学校只有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落实到位,才能让学校人员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担其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件事都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面对,才能逐渐打造出规范的制度、严谨的团队和别致的学校。
5.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在学校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关系:“学生群体——教师队伍——领导团队——学校校长”。其中,既涉及了人,也涉及了纽带。对于人而言,他们是围成木桶的木板,他们的优秀程度决定了木板的长度,决定了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纽带而言,它包含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交互策略等,它们决定了木板之间缝隙的大小,也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就是说,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秀的人”,也要有“优秀的纽带”。而优秀,不是此时的高度,而在于其发展的潜力。教育中,优秀衍生优秀,绝不是优秀的简单传递,而是優秀的创生。创生不是原封不动的交接,而是优秀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创生不是由高到低的流动,而是自我的发现和挖掘。创生没有传递源的局限,也就没有优秀递减的危险。那么何谓创生?“创”就是创造,“生”就是新生,创生即是永不懈怠地与时俱进,永不停歇地开拓创新,永不止步地前进发展。 二、教师要给予教育“丰富的内涵”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教育的诠释者,更应该是教育的发展者。只要成为教师,那么他的思想、道德、情感、行为就都要有“教育的姿态”。因为,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已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它发生在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之中,也发生在教师生活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之中。所以,教师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的责任与追求。
1. 教师是“煽动的蝴蝶翅膀”
轻轻煽动的蝴蝶翅膀,初始时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力量的叠加与积蓄,也能发展成飓风。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微笑,或一个眼神,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改变一个学生,就有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改变一个社会。也就是说,教师所实施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飓风的雏形,都是社会量变的开始。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教师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只有谨言慎行、谨小慎微地去处理每一个教育细节,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
2. 教师的奉献就是教育的良心
作为教师,或许对“奉献”有些抵触,因为“奉献”常常被作为数落教师的由头,让教师在面对一些“无理”要求时,往往无力辩解。其实,教师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初,就早已做好了奉献的准备,教师只是不愿意在奉献之后,换来的却是满满的委屈。应该来说,奉献不是被要求、被强迫出来的,而是自发、自愿、自然的付出,一旦纯洁的奉献受到污染,教育也就会变得秽浊不堪。可幸的是,不管教师对奉献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但奉献在教师的工作中,从未缺席过。大多数教师,恪尽职守,一直秉持教育初心,默默地用知识去启智,用情感去激励,用爱心去呵护,用时间去陪伴,用生命去示范……尽管有很多繁锁的事情,无法丈量、无法评价,更无法从中获得所谓的报酬,但教师们依旧用心地去做了。所以说,奉献是教育的良心,亦是教师的良心。这份良心,让教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化身为教育的一部分,让教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育发生的时空。
3. 教师发展是教育的生命
优质的教育以优质的师资为基础,而优质的师资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即教师发展永远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而教师的发展,既有学校的培养之功,也有教师的自强之力。在相同的条件下,教师的优劣之分,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强之力的强弱。教师越“自强”就越有发展的潛力,就越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因此,“自强不息”应该是为人师者的应有之态和实际追求。
(1)教师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教育姿态,创设更精彩的教育过程,获得更丰富的教育成果。这些教育理想,都与教师自身高度息息相关,教师如果没有足够广的视野和足够强的能力,再多的教育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过眼云烟。也只有教师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同时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理想和现实才有对接的可能。就名师而言,名师具有几个主要特征:①热爱教育事业;②坚持教育理想,并孜孜不倦的践行与开拓;③知而善用教育教学规律;④具备博学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⑤具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⑥具备很好的科研能力与钻研精神;⑦有着示范引领作用;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受人尊重与爱戴……这些特征,其实就是努力的方向。也许这些高度与境界,我们暂时无法达到,但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能够慢慢地接近。
(2)教师要有科学的发展规划
任何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在于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教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更需要有细致的发展规划,如要精读几篇文章、细读几本著作、做几套题、写几篇论文、听几节课、上几节公开课、写几个教反思、做几个课题研究等,详细地列出自己成长的任务清单、完成时限和预期效果。规划可以短至一天、一星期、一个月,长至一学期、一学年,乃至五年、十年、一辈子。一项一项地去落实,一天一天地去坚持,一点一点地去积累,教师终有一天会成就最好的自己。
(3)教师要有多维度的发展途径
学习、实践、反思、教研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包含了很多途径,只要教师愿意发展,就永远有着无数平台向他敞开。
学习让教师更充实,更具发展潜力。教育是一个由己及人的过程,教师若想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得自己会学习、能学习,并坚持学习。左香华教授也这样说过:“作为教师,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他能博采众长地授予学生最好的知识吗?能与时俱进地给予学生最先进的理念吗?能以身作则地引领学生发展吗?显然不行。教师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观念,就无法轻松跨越师生间存在的时代鸿沟,更无法立身说教地让学生欣然受之。所以,学习对教师而言,不只是外界压力的迫使,还在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于教师对师道尊严,以及一份心安的追求。学习可以发生在阅读书籍时,可以发生在与同事合作与交流中,可以发生在聆听专家讲座与指导中,只要教师有向学之心,他就永远不会缺乏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而且,只要不断学习,教师就能不断充实、不断成长,只要坚持学习,教师的发展就有无限的潜力。
实践让教师更真实,更有务实精神。一名优秀的教师,永远不可能只通过理论的灌溉就可以制造出来,而需要通过实践的历练。因为,没有一套理论、一种方法,可以一次性地解决众味难调的事实。所以,教师的价值在于能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教学理论对接起来,从而找到一条最佳、最适切的教育实施途径,让教育教学的发生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实践可以让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更深刻,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更准确,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巧妙,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能将教育的理论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将教育的理想变成理想的教育。
反思让教师更精致,更有教学品味。教师发展的力量不仅源于学习,还源于反思。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认知,从而在教育中更好地定位和发挥自己;反思有助于教师扬长避短,而让课堂以更巧妙的方式呈现;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方法,让教师面对问题时能更得心应手地去解决;反思有助于优化课堂,让课堂去芜存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与瑕疵。总之,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中,发现优势、完善不足、优化思路、减少纰漏,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上的发展。
教研让教师更专业,更有思想内涵。一些教师对“研究”有着莫名的崇拜,觉得它很高大上,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原因与更可靠性的依据,从而探索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研究,真的是那么高大上吗?其实不然,研究有时就是时常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而已。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它很平常,绝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玄乎。而教师发展,就必须参与课题的研究,因为,课题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交流的主题,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和一个成长的途径,它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从一般走向专业。
除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外,社会还要给予教育“肥沃的土壤”,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教育“温暖的阳光”。因为教育植根于社会这块“土壤”,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只有社会给予教育更多的尊重与包容,教育才不会橘化为枳,才能更理智、更从容的发展,才能给予社会更多的反哺;温暖的阳光,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能量,特别是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他们所接收到的阳光,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当前高速发展并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教育可能更需要一些理智上与良心上的思考。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本质都是“人”,一旦用“非人”的标准去要求,这个教育必然被扭曲。所以,我们希望教育是积极向上、人文和谐的,希望教育能以一种美好的形态呈现,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幸福,并愿意让它伴随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