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公式、概念等基础知识并在考试中运用获取高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从而落实教育目标。本文阐述了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探究如何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为导向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以期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高中数学;建模能力;策略研究
  前言:一直以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教育形势下,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为导向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探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享几点经验。
  一、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
  建立模型简称“建模”,是为了理解对事物的抽象的无歧义的书面描述,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数学建模就是系统描述数学概念、数据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所有驱动学生有效学习的要素中,兴趣力量最强的要素。以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打破学生主听、教师主讲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积极探索过程。与此同时,数学建模通常是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设置的问题、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的课堂能够给予学生熟悉感、亲切感[1]。除此之外,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抽象知识联系起来,让理论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数学知识應用能力
  众所周知,构建数学模型并非易事,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思维方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一般来说,数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对问题信息进行提取和简化,然后将其转化为理想的数学状态,最后再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或公式等来解决。建模过程就是化具体为抽象的表达,提取关键信息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创造过程,就是将具体问题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主次,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再运用语言(思维)这个工具进行整合,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依靠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个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问题意识和能力也因构建数学模型得到有效锻炼[2]。
  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遵循科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这是学生数学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新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将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这对落实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从思想上对此予以重视,教师还要深入探索,研究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中顺利完成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自主权,让学生能够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若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构建上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想法、模型的构建以及方法的选择[3]。
  2,主体性原则。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教师要改变“包办”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给予指导,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感,让学生自主把握和体验问题的解决、发展和产生这一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创新实践、实验分析、探究合作、动手操作的能力。从思想上重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并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学生要提高数学建模意识,把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对此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其转变为理想的数学状态,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个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即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换言之,在授课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具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这样,在面对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找到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契合点,构建理想的数学模型[4]。例如,在讲解导数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最值问题进行讲解。譬如,数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一个正方形铁皮,边长分别为60厘米。现准备在铁片的四个角分别截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剩下的铁皮叠起来进行焊接,做一个无盖的蓄水容器。问截去的四个正方形边长为多少时,蓄水容器容积最大?”
  这种联系实际问题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手段,既能增强教学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的意识,这对学生建模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讲解
  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就是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交流与融合,具有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在交流的互撞中产生新认识,不仅思维被激活,而且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讲完数学知识后出示一道或数道值得探讨的、有些挑战的提高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例如,在讲解数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
  教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讲解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到数列模型,在交流的互撞中产生新认识,不仅思维被激活,而且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得到培养,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建模能力是新教育环境下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学生适应这个社会的根本。然而,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技巧,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围绕这个目的改进教学手段,在备课设计、教案撰写、课堂讲授和作业批改和辅导的各个教学环节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活并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王卿,周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建模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8(22):23-25.
  [2]刘庆利.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研究——以“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9(06):21-27.
  [3]黄健,鲁小莉,王鸯雨,徐斌艳.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内涵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9(03):18-23.
  [4]张思明,胡凤娟,王尚志.数学建模从走近到走进数学课堂——推介《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估指南》[J].数学教育学报,2017(06):10-13.
  [5]汪道智.学“数”以致用用“数”以促学——谈教学中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14-15.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得以实现。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深入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及原则,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一、问题情境概述  (一)问题情境的涵义  问题情境指的是学习主体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外部世界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引发其产生积极的思维动态和问题思考学习的心理状态。就是说,教
期刊
摘 要:今年这次突如其來的公共事件,使假期延长,学生居家自学;其中,后进生自控不足、自管不力等缺点更显著,学习出现困滞现象;延至开学返校,此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在校学习,在知能掌握、方法训练、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在对西北师大附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症结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整合家校各方的力量,对症下药,科学施策,力求最大程度上避免后进生学业废弛,为后进
期刊
摘 要: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单元复习为例,阐述了系统思维在解决高三金属元素复习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何运用系统思维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系统思维;高三;复习;金属  科学家冯·贝塔朗菲在二十世纪首先提出了系统思维,同时系统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开始建立。系统思维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整体性。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采用整体有序的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
期刊
摘 要:居家延学以来,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借助“雨课堂”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英语教学方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语教学;线上线下结合  混合式教学理论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较深,布鲁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应被动接受知识,而应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期刊
摘 要:农村薄弱校学生因在基础、习惯、素养等方面均与城区孩子存在明显差距,如果还是等到高三开学才进行一轮系统复习的话,将会非常的仓促,学生也会逐渐掉队。通过精心编写校本作业,以校本作业为依托,开展第零轮复习,将高三总复习适当前移,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突破学生“双基”,适合农村高中薄弱校的学情。  关键词:农村中学;高三物理;第零轮;复习策略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解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
期刊
摘 要: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在愈加深入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率、质量。英语是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学习英语对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积极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萌芽时期,英语学习也处于关键阶段,但据当前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较大程度的影响了中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分层教学模式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中学英语教师可通过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合理对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让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文章主要提出了一些提高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运用的知识、方法,这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并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解题能力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运算能力方面,为了推动数学课程的变革,提升高中生数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高中数学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各知识点之间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不易掌握。但高中数学作为高考中重要的一科,不但分数重,而且难度大,不容忽视,因此在高三复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数学中各种定理的运用,还要求能在不同的题型中能够将定理活学活用,能达到这一点,数学的考试才可以百战不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学习高度,就需要学生反复練习,训练各种题型,对各种定理和计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互相自主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发表不同意见,在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在讨论、议论甚至辩论中学习英语。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育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贯彻落实了几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关系看成是:必须在教的基础上学习,教师不教,学生不学,
期刊
摘 要: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重要的驱动力,尤其是对性格活泼的中学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动之中。然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就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兴趣培养  前言: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有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