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好的问题犹如斯芬克斯之迷,让学生沉浸在文学遐想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忌太难太易,宜难易适中
  教师提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班级应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不论何层次的班级,提问的问题都不宜过大、过深、过难,或跨度过大,这样会超出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要么不能回答,要么乱答一通,最终结果是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相反地,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如,像李白、杜甫是谁等一些极简单的常识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高中学生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这一类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他们兴趣降低,同时也会降低他们对教师的信服度,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人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浅尝辄止。比如,在准备《祝福》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开始设计了两个问题:“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并不了解,对课文也不熟悉,因此对这两个问题一脸茫然,不知所从。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教师就设计了一些铺垫性问题,如,让学生分析祥林嫂周围人的行动、言行,通过对周围人形象的分析,学生就明白了祥林嫂的悲剧性。因此,对那些难度大、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偏差的问题,教师应准备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这样问得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有利于学生一步一步正确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二、忌随意性,宜设计性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后进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
  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切忌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其次,设计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所有的问题,都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学生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问的过程中应注意谴词造句,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词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文学性、鉴赏性、趣味性,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的情态、语言、动作来作出反应,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的一个有效方法,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情趣性与人文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就应该是人文的,充满趣味的。对于人文这一内涵的定义,众说纷纭,但都肯定人性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弘扬人的主体性。语文的人文性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人们常说的社会性、情感性、思想性等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汉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思想感情、历史文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他们的情感态度、气质性格、思想修养也都应在教育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中所蕴涵的精髓。如,在教学《师说》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的作用,让学生领悟到先贤尊师的良好品性。
  此外,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于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往往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的。美国一位教师教学《影子》一课时,他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围成一个圈子,自己则站在中间。此时他启发学生说:“大家看看我,发现了什么?”有人说“你很帅”,有人说“你的影子很长”,等等,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影子进行讨论。在教学《阿房宫赋》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听说过阿房宫,那么你们能想象出阿房宫的瑰丽吗?”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吸引学生更认真地听讲,问题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优化课堂的“问”。通过多维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思考意识,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课堂上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及活力的课堂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因此计算机的学习在中职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计算机 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学改革意见》中曾对当前
期刊
课程内容之多,难度之大,又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色彩知识,学生的学具材料,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老师要真正上好这堂课,学生要真正学好这堂课,轻松地感受好这堂课,还真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还真需要美术教师高度耐心地对待本课的教学,认真深入教材分析,理清本课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点、教学活动。还要多动脑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科学地运
期刊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意识到提高写作水平需要读写结合,实现从读到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写作方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在加强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 信息化社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
期刊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职业学校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优越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
期刊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坐在这一片松林前,远离尘嚣,沉思默想。”  这是梭罗的心灵巨献《瓦尔登湖》中的文字。合上《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徐迟先生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智慧的书。”梭罗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一颗高贵而睿智
期刊
爱因斯坦的名字经常被提到,不仅仅在于他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性贡献,也在于他颠覆了传统科学家只在实验室里埋头搞科研工作的形象。爱因斯坦在哲学、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所以,人们把他看作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那么,什么才算是和谐发展的人呢?  把学生当作人,尊重人,尊重学生成长的心理生理规律,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叔本华所说:“以读书终其一生的
期刊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话都一语中的,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针对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阅读学习中。  拿诗词教学来说,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教学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部分”对现代文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从中考试题的考查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考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含义。(3)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和主旨。(4)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写法特点。(5)质疑探究,自主表达阅读感受。  这五个考点是现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