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迟子建在自己新作《群山之巅》中,仍然选择了北国故土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仍然将深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东北乡村,讲述了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小镇上的人与事。本文试从乡土小说的书写的角度来解析《群山之巅》,主要从东北风貌、民俗风情等方面来探索迟子建对于东北传统乡村世界原始美的描写及对其崩塌后的哀叹。
关键词:东北风貌 民俗风情 崩塌
迟子建对龙盏镇自然与风俗的呈现,展示了龙盏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龙盏镇可谓是风水宝地,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片古老的乡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看似封闭落后的乡村世界里,现代化进程推动的各种潮流也在暗中流动。这个古老宁静的乡村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龙盏镇这片北边之陲的黑土地上,森林茂盛,土地肥沃,具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首先受到危机的是龙盏镇的自然资源。迟子建为了保护这个即将崩塌的乡村,在《群山之巅》中设置了一个守卫龙盏镇的人物:镇长唐汉成。龙盏镇经济发达后,镇政府将龙脊路修为水泥路,还在山顶建了个八角凉亭。这样的行为,无疑会破坏这个乡土小镇的自然生态,所以唐镇长以破坏风水为由,将水泥路和凉亭拆除。可以说唐镇长为了保护这片乡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他抗拒一切现代文明的开发和建设,对于破坏龙盏镇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都会引起他的阻碍和反击。在旧货节中,唐镇长用一匹鄂伦春马换了辛开溜的一筐煤,这背后是唐镇长对自己故土的热爱,他不想松山地区的无烟煤被人发现。面对扛着探矿仪满山转的工程师,唐汉成胆战心惊,为了赶走工程师,他在斗羊节中安排获得冠军的一头羊刺伤工程师,但结果是阴差阳错地将辛开溜刺死了。唐镇长所做的一切都表明了他对家乡自然与人们的爱恋。然而在小说中迟子建仅仅安排了唐镇长一个这样的人物,并没有叙述龙盏镇的人们是如何保护故乡的自然风俗的。可以说作家以此作为背景,已经预示了龙盏镇这个原始村落的风俗开始崩塌了。且作者已经描写出了原始生态被破坏的景象:“农药杀死了松毛虫,也杀死了不该杀死的动植物。花骨朵萎缩了,鸟儿停止了歌唱,河流也被污染了。林间的小溪漂浮着死鱼,河岸边是野鸭的尸体……龙盏镇曾那么喜爱春天采食野菜,喜欢肥美的开江鱼,但是这一春天,他们与这些美味作别了。”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讲究孝道,表现在东北的葬送形式则是土葬。土葬的习俗是从清代延续的,到了近代,东北地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送葬中就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节:招魂、停尸、装老衣服、戴孝、报庙、扎彩纸、送葬等,来表示对死者的孝敬,可以说东北人民是十分重视这种葬送形式的,但是在《群山之巅》中,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乡民们受到最大的冲击便是这种死亡方式的改变。上了年纪的老人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安静地等待着入土为安。而火葬形式的推行,破坏了老人们死后的愿望,所以龙盏镇的老人是坚决抵制的:“他们知道身体是一盏灯,食物是灯油,只要不给它添油,燃烧不了多久的。” 他们对抗丧葬制度改革的方式是集体慢性自杀。人们对火葬的这种现代葬送形式同时还具有一种畏惧感,当人们在观看辛开溜的被火葬的场面时,发现一具血肉之躯,成了一堆灰烬,有的当场晕过去,有的吓尿了裤子。可以说火葬的推行,不仅使老人们带着棺材入土为安的愿望破灭,使人们感到恐惧,同时也使一些古老的风俗被破坏。
总之,迟子建通过自己的记忆经验,在《群山之巅》中,再一次将北国风光、风俗呈现出来,再一次展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正如她自己曾说:“我的笔所追踪过的那架四轮马车,它终于走到故乡了。我写过了,我释然,可那遥遥的灰色房屋和古香古色的小镇果真为此而存在了么?我感到迷茫。” 她既向我们描绘出宁静的、平和的古老的东北小镇,又表现出她对这个古老的乡镇充满了憧憬,同时也发现这片具有原始美的乡村故土正在慢慢地受着现代化进程的“侵扰”,慢慢走向崩塌。
参考文献:
[1]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迟子建,阿成,张英.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J].作家,1999(03).
(作者简介:孙絮,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东北风貌 民俗风情 崩塌
迟子建对龙盏镇自然与风俗的呈现,展示了龙盏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龙盏镇可谓是风水宝地,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片古老的乡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看似封闭落后的乡村世界里,现代化进程推动的各种潮流也在暗中流动。这个古老宁静的乡村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龙盏镇这片北边之陲的黑土地上,森林茂盛,土地肥沃,具有丰厚的自然资源。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首先受到危机的是龙盏镇的自然资源。迟子建为了保护这个即将崩塌的乡村,在《群山之巅》中设置了一个守卫龙盏镇的人物:镇长唐汉成。龙盏镇经济发达后,镇政府将龙脊路修为水泥路,还在山顶建了个八角凉亭。这样的行为,无疑会破坏这个乡土小镇的自然生态,所以唐镇长以破坏风水为由,将水泥路和凉亭拆除。可以说唐镇长为了保护这片乡土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他抗拒一切现代文明的开发和建设,对于破坏龙盏镇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都会引起他的阻碍和反击。在旧货节中,唐镇长用一匹鄂伦春马换了辛开溜的一筐煤,这背后是唐镇长对自己故土的热爱,他不想松山地区的无烟煤被人发现。面对扛着探矿仪满山转的工程师,唐汉成胆战心惊,为了赶走工程师,他在斗羊节中安排获得冠军的一头羊刺伤工程师,但结果是阴差阳错地将辛开溜刺死了。唐镇长所做的一切都表明了他对家乡自然与人们的爱恋。然而在小说中迟子建仅仅安排了唐镇长一个这样的人物,并没有叙述龙盏镇的人们是如何保护故乡的自然风俗的。可以说作家以此作为背景,已经预示了龙盏镇这个原始村落的风俗开始崩塌了。且作者已经描写出了原始生态被破坏的景象:“农药杀死了松毛虫,也杀死了不该杀死的动植物。花骨朵萎缩了,鸟儿停止了歌唱,河流也被污染了。林间的小溪漂浮着死鱼,河岸边是野鸭的尸体……龙盏镇曾那么喜爱春天采食野菜,喜欢肥美的开江鱼,但是这一春天,他们与这些美味作别了。”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讲究孝道,表现在东北的葬送形式则是土葬。土葬的习俗是从清代延续的,到了近代,东北地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送葬中就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节:招魂、停尸、装老衣服、戴孝、报庙、扎彩纸、送葬等,来表示对死者的孝敬,可以说东北人民是十分重视这种葬送形式的,但是在《群山之巅》中,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乡民们受到最大的冲击便是这种死亡方式的改变。上了年纪的老人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安静地等待着入土为安。而火葬形式的推行,破坏了老人们死后的愿望,所以龙盏镇的老人是坚决抵制的:“他们知道身体是一盏灯,食物是灯油,只要不给它添油,燃烧不了多久的。” 他们对抗丧葬制度改革的方式是集体慢性自杀。人们对火葬的这种现代葬送形式同时还具有一种畏惧感,当人们在观看辛开溜的被火葬的场面时,发现一具血肉之躯,成了一堆灰烬,有的当场晕过去,有的吓尿了裤子。可以说火葬的推行,不仅使老人们带着棺材入土为安的愿望破灭,使人们感到恐惧,同时也使一些古老的风俗被破坏。
总之,迟子建通过自己的记忆经验,在《群山之巅》中,再一次将北国风光、风俗呈现出来,再一次展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正如她自己曾说:“我的笔所追踪过的那架四轮马车,它终于走到故乡了。我写过了,我释然,可那遥遥的灰色房屋和古香古色的小镇果真为此而存在了么?我感到迷茫。” 她既向我们描绘出宁静的、平和的古老的东北小镇,又表现出她对这个古老的乡镇充满了憧憬,同时也发现这片具有原始美的乡村故土正在慢慢地受着现代化进程的“侵扰”,慢慢走向崩塌。
参考文献:
[1]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迟子建,阿成,张英.温情的力量——迟子建访谈录[J].作家,1999(03).
(作者简介:孙絮,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