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研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往往聚焦于教学手段的构建,很少对课程内容设计引起重视,即使部分教师考察了有关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却局限于大纲的范畴并未向现实领域拓展。在实施课程内容设计时,还应注意三个问题:应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应起到课程讲授的支撑作用;应充分引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中思想政治;内容设计
实践导向,不仅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定位,也在于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前者表现为树立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后者则体现在能综合运用知识来考察身边的事物。由此,在实践导向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而不被陷入简单的说教之中。
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课程改革的研讨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能力目标分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情感类学习目标范畴,只能逐步地学习、获得和形成。我们如采用传统的显性课程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进行此类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获得较高水平的能力(如学会学习)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样一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成为概念的堆积,而无法使学生明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问题的产生根源。
正因如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为了使问题的讨论更为具体,文章选取“科学发展观”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解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实则在于为课程内容的设计建立明确的目标取向。不难理解,若要理性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内容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内容设计的手段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而对于所存在问题的理解,便满足于对内容设计目的的确立。
具体而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学校里的时间主要被各门主干课程的学习所占据,这就使得在政治课上的学习时间极为有限。正因为,政治课目前在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也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精力不够集中。这两个制约因素形成叠加,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政治课上的学习态度,更无须说“能动性”的施展了。因此,教师在刚性的课时约束下如何把知识点讲懂、讲透,却不能是长篇大论、滔滔不决;而是建立在实践载体上的有的放矢。
(二)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不但体现为一种技能,还体现为一种艺术。正因为其还具有艺术性的特征,所以就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展。受其它文化课程教学思路的影响,目前政治课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这本身就违背的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政治课的课程功能,明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然而,在政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未注意到这一点。根据笔者的考察发现,部分教师之所以呈现出教学过程程序化,实则在于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的体例要求。不难看出,这种教学形式把握了教学进程,却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为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割除这一弊端。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产生,可以归因为“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内容设计惟有根据实践导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从短、平、快三个方面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对实践导向的把握
通过以上阐述已零散给出了实践导向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课程内容设计时,还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应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2)应起到课程讲授的支撑作用;(3)应充分引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实践导向进行把握。
(一)联系现实政经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为例:尽管许多高中生通过媒体、网络已经熟悉了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际指导意义仍不清楚。为此,教师在实践导向下应突出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社会发展时的作用。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当然,立论不需要太坚深,但应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符合他们理解程度的事例。对此进行总结便是,应联系现实政经环境,而淡化空泛的哲学解读。
(二)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从高中学校的地理区位来看,分为城区高中和乡镇高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城区高中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熟悉,而乡镇高中生则对于农业生态问题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在建构实践问题导向时,就应根据他们的生活体验来给予区别对待。关于这一点很重要,之所以同样的教案在不同的高中进行实施效果却有不同,其中就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有关。
(三)树立学生正确观念
不可否认,实践导向能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并能满足“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要求。然而,就其课程教学的功能定位来看,仍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引入明确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单纯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内容设计环节应建立总结部分,并通过实际事例的阐述最终回到教材的体例之中。
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就为下文的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了内在要求。
三、实践导向下的课程内容设计
这里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在实践中的联系,以及如何向学生来展示这些内容;而对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点,在这里则存而不论。
以“科学发展观”的讲授内容为例: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的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却是较难讲授的内容,主要就在于它的内容的深刻性、系统性;并且,蕴涵着我国目前各项事业发展的状况。为此,可以引入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费之间的关系。在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只需要介绍我国目前的现状,以及基于科学发展观要求应建立怎样的关系。除此之外,不需要在学理层面进行展开。
在内容展示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演示PPT或是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从整体上展现:我国西部沙漠化,以及其他生态危机的现状。如:反映山西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反映西部矿区的地质灾害。通过具体的图片以及影象资料,就形象、具体的为学生建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之后,教师在分部分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音频播放功能,以小节为单元分别播放。当每一小节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对该段视频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阐述,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的理解。当分部分播放完毕以后,再从头至尾连贯播放,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体系。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材部分;并从学生能够理解的程度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语
在研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对实践导向的把握应从:联系现实政经环境、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以及树立学生正确观念等三个方面展开。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的理念和活动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成、感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通过实践导向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主体对自已的行为进行反思,特别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尚柱.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7).
[2]吕小峰.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J]. 年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3).
[3]闵克勤.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中要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J].学理论,2010(10).
[4]杨霞.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成功(教育),2010(11).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中思想政治;内容设计
实践导向,不仅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定位,也在于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前者表现为树立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后者则体现在能综合运用知识来考察身边的事物。由此,在实践导向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而不被陷入简单的说教之中。
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课程改革的研讨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能力目标分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情感类学习目标范畴,只能逐步地学习、获得和形成。我们如采用传统的显性课程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进行此类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获得较高水平的能力(如学会学习)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样一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就成为概念的堆积,而无法使学生明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问题的产生根源。
正因如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为了使问题的讨论更为具体,文章选取“科学发展观”中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理解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实则在于为课程内容的设计建立明确的目标取向。不难理解,若要理性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内容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内容设计的手段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而对于所存在问题的理解,便满足于对内容设计目的的确立。
具体而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学校里的时间主要被各门主干课程的学习所占据,这就使得在政治课上的学习时间极为有限。正因为,政治课目前在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也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精力不够集中。这两个制约因素形成叠加,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政治课上的学习态度,更无须说“能动性”的施展了。因此,教师在刚性的课时约束下如何把知识点讲懂、讲透,却不能是长篇大论、滔滔不决;而是建立在实践载体上的有的放矢。
(二)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不但体现为一种技能,还体现为一种艺术。正因为其还具有艺术性的特征,所以就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展。受其它文化课程教学思路的影响,目前政治课教学过程过于程序化。这本身就违背的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政治课的课程功能,明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然而,在政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未注意到这一点。根据笔者的考察发现,部分教师之所以呈现出教学过程程序化,实则在于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的体例要求。不难看出,这种教学形式把握了教学进程,却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为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割除这一弊端。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产生,可以归因为“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内容设计惟有根据实践导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从短、平、快三个方面建立起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对实践导向的把握
通过以上阐述已零散给出了实践导向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课程内容设计时,还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应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2)应起到课程讲授的支撑作用;(3)应充分引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实践导向进行把握。
(一)联系现实政经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为例:尽管许多高中生通过媒体、网络已经熟悉了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际指导意义仍不清楚。为此,教师在实践导向下应突出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社会发展时的作用。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当然,立论不需要太坚深,但应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符合他们理解程度的事例。对此进行总结便是,应联系现实政经环境,而淡化空泛的哲学解读。
(二)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从高中学校的地理区位来看,分为城区高中和乡镇高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城区高中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熟悉,而乡镇高中生则对于农业生态问题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在建构实践问题导向时,就应根据他们的生活体验来给予区别对待。关于这一点很重要,之所以同样的教案在不同的高中进行实施效果却有不同,其中就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有关。
(三)树立学生正确观念
不可否认,实践导向能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并能满足“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要求。然而,就其课程教学的功能定位来看,仍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在内容设计上应引入明确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单纯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内容设计环节应建立总结部分,并通过实际事例的阐述最终回到教材的体例之中。
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就为下文的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了内在要求。
三、实践导向下的课程内容设计
这里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在实践中的联系,以及如何向学生来展示这些内容;而对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点,在这里则存而不论。
以“科学发展观”的讲授内容为例: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的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却是较难讲授的内容,主要就在于它的内容的深刻性、系统性;并且,蕴涵着我国目前各项事业发展的状况。为此,可以引入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耗费之间的关系。在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只需要介绍我国目前的现状,以及基于科学发展观要求应建立怎样的关系。除此之外,不需要在学理层面进行展开。
在内容展示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演示PPT或是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从整体上展现:我国西部沙漠化,以及其他生态危机的现状。如:反映山西煤炭产区的环境污染、反映西部矿区的地质灾害。通过具体的图片以及影象资料,就形象、具体的为学生建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之后,教师在分部分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音频播放功能,以小节为单元分别播放。当每一小节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对该段视频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阐述,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的理解。当分部分播放完毕以后,再从头至尾连贯播放,就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体系。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教材部分;并从学生能够理解的程度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语
在研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对实践导向的把握应从:联系现实政经环境、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以及树立学生正确观念等三个方面展开。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彻底转变教的理念和活动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成、感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通过实践导向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主体对自已的行为进行反思,特别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尚柱.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7).
[2]吕小峰.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J]. 年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3).
[3]闵克勤.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中要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J].学理论,2010(10).
[4]杨霞.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成功(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