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正常的人群腰围与代谢风险的关系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正常的人群中腰围与代谢风险的关系。同时以代谢风险为研究终点分析BMI正常人群的腰围切点,为BMI正常人群早期发现及预防代谢紊乱提供指导。

方法

本研究是2007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研究的一部分,以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和高血压患病风险为研究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BMI正常人群腰围适宜切点,并依据2型糖尿病、MS和高血压患病率所占权重对诊断切点进行合并,得出最佳的腰围切点。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 053名受试者,其BMI均在正常范围内(18.5 kg/m2≤BMI<24.0 kg/m2),平均年龄(43±14)岁;其中7 988名男性,平均年龄(44±15)岁,14 065名女性,平均年龄(42±13)岁。BMI正常人群随着腰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人群中2型糖尿病、MS等代谢紊乱的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分别以2型糖尿病、MS和高血压作为观察终点,分析腰围的大小与各类疾病患病率的关系,其中男性根据2型糖尿病、MS和高血压分别计算得到的腰围最佳切点为78、79及77 cm,女性为73、78及73 cm。权重后腰围最佳切点男性为78 cm,女性为74 cm。以此为切点,男性2型糖尿病、MS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1.5%(465/4 111)、12.8%(528/4 111)及25.0%(1 029/4 111);女性则分别为9.6%(632/6 553)、12.1%(795/6 553)及22.3%(1 463/6 553)。利用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各年龄组腰围最佳切点,男性20~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及71岁以上组分别为76、81、79、76、76及81 cm;女性则分别为74、74、73、76、81及76 cm。

结论

建议对于BMI正常,但男性腰围>78 cm,女性>74 cm的人群进行代谢性疾病的筛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anti-sp100)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共收集北京佑安医院就医的91例PBC、67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和40名健康体检对照的血清样本,应用化学发光法(CLI
目的探讨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家系调查。2015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收治1例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经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FⅫ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低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探讨低尿酸血症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之间83 176例门诊患者(男30 795例,女52 381例),15 849例住院患者(男7 402例,女8 447例),24 081例体检者(男11 859例,女12 222例)血清尿酸、血脂及葡萄糖等生化指标的结果。按照性别、年龄分组,分别统计门诊患者、住
目的评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份常用制备物在11种不添加磷酸吡哆醛(PLP)和2种添加PLP常规检测方法上的互通性。方法互通性研究。留取2017年5月至8月北京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患者单人血清共100人份。11种不添加PLP的待评价方法同时测定单人血清50份,冰冻混合人血清(HSPs)、室间质评(EQA)材料、商品化校准品和质控品共22份中的ALT,并评价制备物在各系统
目的评价4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活性试剂在Beckman 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方法试剂性能验证。收集2017年3至7月北京协和医院214例患者和140名表观健康人剩余血清,分别用于Lp-PLA2方法学比对及参考区间验证。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15-A、EP6-A、EP17-A和EP7-P文件,评价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及常见干扰(
肾病(KD)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标志物(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其影响因素多,而且只有在严重KD时才出现明显增高。因此,探索评价KD更加敏感的标志物很有必要。代谢组学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鉴定复杂样本,如生物体液、组织浸液等非靶向和全局小分子代谢物谱的工具。近年来,代谢组学在KD研究上的应用发展迅速,很多可用于鉴别KD的生物标志物通过代谢组学技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