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模具专业为例,介绍模具行业岗位(群)的分析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及课程体系的重构原则和应用,为高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模具专业;课程重构;岗位(群);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97-03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需求对高职教学是更高的挑战,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应新需求的课程体系。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科学性、高标准的教学体系,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和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沿用基础课、基础专业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在此基础上略微调整的教学模式,都没有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并不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为主。所以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进而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所谓的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进程计划,包含在课程内的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学模式的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课程体系的重构。因此,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标准。
课程体系的重构的基本原则是:打破以往过分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作为根本原则设置课程、精选内容及构建实施过程。
按照职业素质培养、技术能力养成为目标和以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项目或流程为依托,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课程及内容。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选取,必须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相结合。
1 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为基础,并在职业岗位(群)分析的结果之上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
进行职业岗位的定位和分析 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流程,进行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分析,根据职业职责与技术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不仅要侧重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同时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劳动所需基本技能;同时,不仅要从单一的职业岗位能力析和单一的专业技术进行分析,还要向职业群和一组相关专业群的分析转化。
以模具专业为例,首先对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模具行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典型工作任务的生成 根据岗位(群)分析该岗位所需能力,包含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表达岗位(群)职责,见表2。
2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重构原则及应用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制定课程种类及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2)基础理论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3)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当前行业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实践课程既要相对独立,也要实现上下环节互相衔接;
4)与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匹配,适合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实施。
根据以上原则及模具岗位的典型任务分析,确定如下课程体系,见表3。
课程方案制定原则 在教学课程内容经过整合、重构之后,如何设置教学的实施方案,并能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后高效地让学生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设置各个教学课程的实施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体现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本着学为所用的基本策略,坚持知识本位。
2)创建平等、民主的教育服务环境,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变成主动探索的学习者,成为教育服务的选择者、使用者、消费者和评判者。
3)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要淡化理论、强化实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应用能力训练的平台,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4)课程内容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要素。首先,知识要素应该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出发点。其次,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能够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几种基本的工作能力等。最后,素质要素应该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高职高专课程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具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综合发展能力。
对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教学课程方案的制定是对专业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挑战,需要专业教师有较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创新的意识与理念。针对这一情况,专业教师要适应教学的改革并创新课程体系,就必须从多方面协调发展自身能力。
1)学习当今不断涌现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方法,经过吸收,为己所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创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模具专业中,典型工作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日臻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
2)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深度,还要拓宽专业技能的宽度,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一线锻炼和提高,掌握岗位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
3)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因材施教。
3 结语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顺利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是一个一步登天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同时,也由于这种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体系,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以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如要建设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培养合格的教学教师等。这些条件的满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当代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大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有本领、有教养”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厉春元,王小兵,王增新.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6(2):136-138.
[2]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5(15):8-10.
[3]肖坤,卢红学.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118-119.
关键词 模具专业;课程重构;岗位(群);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97-03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需求对高职教学是更高的挑战,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应新需求的课程体系。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科学性、高标准的教学体系,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和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沿用基础课、基础专业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在此基础上略微调整的教学模式,都没有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并不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为主。所以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进而在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所谓的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进程计划,包含在课程内的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学模式的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课程体系的重构。因此,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标准。
课程体系的重构的基本原则是:打破以往过分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作为根本原则设置课程、精选内容及构建实施过程。
按照职业素质培养、技术能力养成为目标和以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项目或流程为依托,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课程及内容。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选取,必须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相结合。
1 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为基础,并在职业岗位(群)分析的结果之上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
进行职业岗位的定位和分析 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流程,进行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分析,根据职业职责与技术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不仅要侧重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同时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劳动所需基本技能;同时,不仅要从单一的职业岗位能力析和单一的专业技术进行分析,还要向职业群和一组相关专业群的分析转化。
以模具专业为例,首先对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模具行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
典型工作任务的生成 根据岗位(群)分析该岗位所需能力,包含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表达岗位(群)职责,见表2。
2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重构原则及应用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制定课程种类及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2)基础理论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3)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当前行业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实践课程既要相对独立,也要实现上下环节互相衔接;
4)与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匹配,适合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实施。
根据以上原则及模具岗位的典型任务分析,确定如下课程体系,见表3。
课程方案制定原则 在教学课程内容经过整合、重构之后,如何设置教学的实施方案,并能将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后高效地让学生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设置各个教学课程的实施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体现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本着学为所用的基本策略,坚持知识本位。
2)创建平等、民主的教育服务环境,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变成主动探索的学习者,成为教育服务的选择者、使用者、消费者和评判者。
3)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要淡化理论、强化实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应用能力训练的平台,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4)课程内容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要素。首先,知识要素应该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出发点。其次,能力要素应该包括能够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几种基本的工作能力等。最后,素质要素应该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高职高专课程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具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综合发展能力。
对专业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教学课程方案的制定是对专业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挑战,需要专业教师有较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理论及技能,创新的意识与理念。针对这一情况,专业教师要适应教学的改革并创新课程体系,就必须从多方面协调发展自身能力。
1)学习当今不断涌现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方法,经过吸收,为己所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创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模具专业中,典型工作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日臻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
2)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深度,还要拓宽专业技能的宽度,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一线锻炼和提高,掌握岗位核心能力与基础能力。
3)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因材施教。
3 结语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顺利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是一个一步登天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同时,也由于这种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体系,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以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如要建设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培养合格的教学教师等。这些条件的满足,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当代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大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有本领、有教养”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厉春元,王小兵,王增新.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6(2):136-138.
[2]卢红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5(15):8-10.
[3]肖坤,卢红学.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