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品质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社会)》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及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因此,有品质的课堂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有品质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品质课堂的基点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它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落实三维目标,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那种人为地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割的做法,会对教学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教学活动:品质课堂的实施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效用。课堂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存在,其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的方式。体验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活动和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对客体的感受和感悟。体验的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德育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体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要提高教学实效,更不能没有体验。只有创设深入学生心灵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创造中实践,我们的道德教育才会显形于外,心灵才会指导行动。
  体验通常具有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体验活动,主动投入体验;二是反思交流,学生对经历体验过程的反省与思考;三是讨论引导,即将观察到的内容充分理解并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四是应用学习(行动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主动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之中。如《从看电视说起》的第二个环节“畅说电视,学会选择”,教师首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片段,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节目的名字并提问:“你还喜欢哪些电视节目?为什么?”然后教师相机小结看电视的益处,如休闲娱乐、拓宽视野等。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接着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本第88页的小故事“看电视引起的风波”,并提问:“谁也有过类似小波这样的烦恼?”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这样教学做到了“走进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最后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家长不让他们看电视的原因——耽误学习、影响健康,使学生感受到原来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以情促行,并通过模拟表演、评价讨论等方式,得到解决看电视时间、内容等问题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活动,发挥其中介作用,是整合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体验式学习既能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又能展现思路与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教学手段:品质课堂的资源整合
  目前,多媒体大量运用于教学,但很多视频却没有起到服务教学的作用,有的只是为了创设情境。我认为使用视频可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用于学生无法理解想象的,如烽火传信的视频;用于加深学生印象、体验的,如汶川地震中母亲双膝跪地、上身前扑,用身体保护年仅14个月大的孩子;用于演示公益广告,如演示《打造节水型社会》的公益广告……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视频,如《有话好好说》中小光给爸爸写信等成长小故事的视频。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整合资源,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为教学目标服务。
  四、教学技能:品质课堂的保障
  课堂教学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尝试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发现教学的最优方案,也可以通过观课、反思等途径,发现不同教学设计的奥妙,不断尝试探究,创造出精品课堂。
  案例:《我们的大地妈妈》
  A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并让学生思考:“大地妈妈为什么哭了?”
  B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再让学生思考:“大地妈妈为什么哭了?”然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在你的生活中,还发现类似的情况吗?”……在播放视频“小鱼找不到家了”后,教师让学生续编故事:“小鱼为什么哭了?如果你是小鱼,现在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A教师出示辨析题,引导学生交流:“怎样让大地妈妈重新绽放笑脸?”
  B教师先让学生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地妈妈笑起来”,然后播放空气污染图片,师生互动表演,教师扮演大地妈妈,引导学生给“病人”看病。
  从以上教学环节中发现,B教师更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环境恶劣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促使学生思考怎么保护环境,用行动去做环保卫士。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课例研究,使教师更为关注生活,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尝试寻找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创造一节节品质课堂。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1.捕捉错误,把握生成  新课标的阅读目标中提到: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
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得向课堂要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充分有效的教学准备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关键
综合性学习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重点不在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而是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需要和开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语文教材,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在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之目的。  
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在我市已全面实施。作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追求专业精神的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按照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共同营造新的课堂环境,从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摒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忽视人文知识积累的陈旧思想的束缚,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调整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全面平衡
班主任工作正在由教书的“副业”转变为育人的“主业”。班主任管理中,“兵法”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管理策略往往可以使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本人担任过小学各个年级的一线班主任,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爱”,班主任艺术就是“爱”的艺术。  一、真诚赞许,爱在点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曾经说过:“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刚进校门时,孩子们看着教室都会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体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激发儿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的兴趣,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走进聪明屋》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不够广,认识能力还不够强
张老师是位从来没教过一年级的男老师,他一直带中高年级,可是听完张老师的课,感觉他就是一位长期执教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张老师非常有亲和力,他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语文味,有张力,有学法指导,有发展的空间,有深度,有力度,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堂。  我从张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习惯培养,巧妙融合  开课伊始,就见黑板上有1到5的序号,等起立喊过后,张老师
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他们文化底蕴上的积淀,也是他们语言拔节过程中的锦上添花。文言的凝练,可谓字字珠玑;古诗意境的丰富,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逐步体会古诗的感情美;发展形象思维,体会诗中的形象美;抓住景和情,体会诗的意境美;抓住关键句,启发学生体会诗的语言美。下面我着重谈谈自己是如何一气呵成,让小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早已久远的年代,逐步去切身感
●场景一:市某剧团到我校慰问演出,在流行歌手们的现场鼓动下,孩子们激情澎湃,小手挥舞整齐,台上台下歌声一片,互动效果特别的好。  ●场景二:班会课上,孩子们把《我是女生》《两只蝴蝶》等歌曲唱得无论是节奏、音准、情感都比较到位。  ●场景三:同样是这群孩子,音乐课上却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  时代的发展如此迅速,现代流行音乐的盛典更是灯光炫目、场面刺激,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几乎没有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思品课划入了可有可无的“豆芽科”之列,所以在教学当中,也多是“先让学生看一看,再由老师念一念”,根本没有将小学思品课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表现出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享受学习思品课的乐趣呢?我认为,引领学生进入品德学习的“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办法。  一、教师创设悬疑情境,引发学生情感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