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社会资本与农民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首先,金融支持对合作社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带动农民和农业能力的直接影响都不显著;其次,合作社的综合社会资本水平、声誉及其横向网络关系对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部信任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社会资本可以正向调节金融支持对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的影响,强化金融支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制度水平越不完善的地区,这种调节作用越强.因此,为实现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的提高,应根据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政策,注重对合作社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维护.
其他文献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聚居地.部分村庄因长期缺乏完善的村庄空间规划引导,存在人居环境“脏乱差”、房屋建设“越红线”、农村产业“小散慢”、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突出问题,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随着“十四五”规划实施,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村庄空间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追在眉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改厕工作十分关心,在正定工作时,就提出在农村治脏方面,要着重抓好改造“连茅圈”;2013年在河北调研和参加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厕所改造.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国家相关要求,省委书记、省长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连续三年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20项民心工程”,作为省政府重点工作大督查和省级环保督查重要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决定》,将农村改厕纳入法治化轨道.经过持续努力,在全面消除“连茅圈”基础上,农村卫生厕所普
期刊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入户察看改厕情况.2020年11月,胡春华副总理在甘肃调研期间,也进村入户了解和指导甘肃农村改厕工作.甘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农村改厕作为一项基础性、民生性工程来抓,着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19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13.7万座,普及率从2018年底的10%提高到2020年底33%.今年计划改厕50万座,截至6月底已完成22.25万座.
期刊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对农民工群体的落户意愿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身份认同的8个指标中提取了“认同意愿”和“内心认同”两个公因子,构造了农民工个体的“身份认同度”.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本地人”的自我认同和外部认同对落户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认同度越高越愿意在当地落户;此外,农民工对于城市的满意度与制度的支持均对落户意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农民工对于城市的身份认同感与满意度;二是提升农民工综合
宅基地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目前,“三权分置”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三权分置”的内涵及权利关系不清,二是不能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失败返乡问题,三是不能很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用地需求.宅基地发展权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央地关系与发展模式约束下,在“双保”矛盾和“三农”问题的挤压下,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通过不断创新和渐进演化形成的,兼容了宅基地稳定与效率、保障与财产的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需要,具有典型的内生演化特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当实现内生演化与人为设计
基层治理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难以有效动员农民.恩施市基层政府以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行政激活自治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行政的规范化与公开化程度提高,基层干部通过为农民办实事重塑基层公信力,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进而,基层政府以不完全竞争型分配秩序、效率导向型供给规则激发农民主体性,在行政引导下充分激活村民自治,从而农民以组织化方式低成本地进行内部动员、成本分摊、矛盾协商,实现农村公共品治理成本内部化.研究表明,基层政府以行政手段激活村民自治,有利于优化国家资源下乡的路径
研究消费的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有助于揭示消费动力分布和传递路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村消费的网络空间关联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农村消费空间网络关联结构.实证发现:农村消费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明显,省际间空间联系日益密切,全国消费统一的大市场基本形成;据聚类特征和收发关系各省可划分为四个板块:北京等发达地区构成净受益板块Ⅰ,浙江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构成经纪人板块Ⅱ,内蒙古等边、穷地区构成双向溢出板块Ⅲ和净溢出板块Ⅳ;板块内部自反式溢出效应不明显,板块间互惠效应突出.
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大背景下,农地整治开启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升级的进程,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路径和机理值得深入挖掘.遵循“整治—产权—主体”的逻辑理路探究农地整治对治理主体的重塑路径,即土地产权配置决定治理主体结构关系、土地产权流转建构治理主体弹性互动和土地产权重构增进治理主体价值共识.农地整治重塑治理主体的核心机理在于,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三条路径之间联动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 目标、能力提升和价值共识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这揭示了公共利益生产和分配塑造治理主体的根本逻辑.
众所周知,农民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反贫困功能,但其异质性、空壳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脱贫攻坚完成后原贫困社员是否还愿意继续参加农民合作社?如果愿意,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为此,以云南省LH县原贫困社员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家庭、合作社三方面分析脱贫攻坚完成后原贫困社员继续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贫困社员年龄、参加合作社培训次数是影响原贫困社员继续参加农民合作社意愿的显著因素.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政府制度建设和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为防范返贫路径选择提示发展方向.
家庭农场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已有研究多关注其生产功能,较少关注服务功能,而当前家庭农场服务供给的特征日趋明显.因此,理清其兼职化服务的生成逻辑及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农机服务为例,刻画了家庭农场兼职化服务的形成过程,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购农机、自主服务代替农机服务外包,第二阶段在农机投资的基础土基于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的共同作用形成服务供给者身份.兼职化服务可以提升家庭农场的要素利用效率并改善单一农地规模经营下的低收益困境,对于降低服务对象的服务获取成本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