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真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王国维家事》,我愈发感叹:你不该早早地陷入昆明湖的淤泥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每每读到这一句,心中便有无尽的惋惜,颇有“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之感。
  如今有谁像你一样好学?
  十一岁时,你便在父亲深夜不辍地教导下“诗文时艺,皆能成诵”。二十二岁的你离开海宁去上海,在上海又自学日文、英文,东文学社的田冈佐代治教授让你接触到了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这也是你哲学事业的开端。如果你当时没有去东文学社学习日语,恐怕你就要在《时务报》担任校对工作,直到停刊,年轻的你就错过了与哲学的接触,也许也不会有如此大之成就——我庆幸这些没有发生。
  《王国维家事》一书里写道:“书室三面靠壁全是书架,书籍堆放到接近屋顶,内间小室亦放满了书。”然而家具只有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而已。正因你嗜书如命,你才有做学问的资本,才有追求真理的资格。那《人间词话》的“境界”才能被你解读出来。
  我惊讶于你一个嗜书如命的“文科生”,竟受罗振玉的资助会去东京物理学校学习物理。感叹你与罗先生的友谊,但我更看重你“文理兼顾”的态度。你一生只出过一次国,而这一次却是为了学习物理而不是与文学直接相关的东西!
  也是“文科生”的我,早就将理综完完全全地忽视掉了,课本也被摞在书架上蒙了一层灰。读到你虽然研究哲学、诗词和戏曲但对物理仍是那么地重视时,我深觉惭愧。最起码,之后理综课本上不再落灰了,理综课也少了一个趴着睡觉或者写别科作业的学生。
  如今又有谁像你一样“心脱于俗谛之桎梏”?
  你之伟大、之了不起、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尊敬,是因为你追求的东西与一般的学者不同。我已不只一次地在街巷的墙上看到关于“考研保过班”、“英语四六级保过班”、“考博保过班”的小广告了,便会疑惑“保过”究竟是为了什么?大多数回答很简单:“工作”“等级”“待遇”……唯独没有那最单纯的东西——而你是为了真理,或者说,你“读书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真理。就像你的学生陈寅恪所说的“盖将以心脱于俗谛之桎梏”,要把我们的心思、理想从世俗道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你从小“寡言笑”,并不考虑“扬名声显父母”一事,十六岁考中秀才也是从小嗜书如命的必然结果,然而当自己对刻板的八股文兴趣不大,两次乡试不中后,便不再热衷于仕途。想想自隋唐以来,有多少读书人想要考取状元从而光宗耀祖?唐太宗“赚得英雄尽白头”;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刘凤浩“独眼亦可登金榜”。唯有你不拘一家学说牢笼之限,无论锦衣还是玉石,都比不过那一句真理。
  你的小女儿王东明在书中写:“父亲天冷时一袭长袍,夏穿熟罗或下长布衫。除布鞋外,从来没有穿过皮鞋。头上一顶瓜皮小帽,即令寒冬腊月,也不戴皮帽或绒线帽。”在清华园当教授的你,一双皮鞋、一顶绒帽怎会买不起?“父亲对仪表,向来不重视。”因为对真理的追求使你“端端焉力索宇宙之无穷而再现之”,真是“与三光而永光”。
  五十岁的你,是研究学问的黄金时代,是思想最成熟、最饱满的时代,而你却选择了投湖自尽。人们对你自杀的原因猜测了许多:“殉清”“逼债”“惊惧”……但我只相信陈寅恪先生碑文所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你“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笔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欢无据之意境。”也许这是无可免之悲剧罢,真理之不探索,思想之不自由,于你而言,与亡无异。
  你在《人间词话》中言:“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初读此段,便有“断章取义”之感,“这些词不都是写爱情的吗?”但细细琢磨便发觉“断章取义”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你凭借自己几十年求学追真的经历,从词中探到了人生的境界,便得以自成高格。假如你当时没有选择投湖,而是活下去,那么在你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是“文革”之后,会不会对人生有更多领悟?还是仍重演昆明湖的悲剧?我无法可想。
  “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岁月路过一季又一季的春暖花开,也在你的眼里刻下了沧海桑田。鱼藻轩不是你的终点,昆明湖也不会使你沦陷。你对文学的生命承担,你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将被镌写于历史的长河中,待后人追随。
  《王国维家事》记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一生的故事。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其他文献
小区物业组织了一次孩子们的自制食品展示活动。我和女儿暖暖带着自制的棒棒糖也加入了行列。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一直站在暖暖的摊位旁,眼巴巴地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我跟她笑着打了个招呼。  小女孩的姥爷说:“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吃糖。”我说:“吃多了是不好,但是偶尔吃一次没关系。”孩子姥爷说:“我们是一颗都不给她吃。”各家有各家的管教方法,我笑笑,也没再跟他争。  说话间,小女孩不知不觉地靠近了糖果摊,怯生生
期刊
马戏?课?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被德国人组合到一起。  前不久,女儿所在的小学发来通知,学校将有整整一个星期不上课,全校的孩子都要向马戏演员学习各种表演技能。附在通知后面的是整个活动的任务分配表,包括需要家长帮助安装、拆卸帐篷, 看护学生练习,为演出贡献蛋糕以及最后要帮忙打扫卫生等。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想看看德国马戏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被安排在走钢丝项目中。第一天去帮忙,就看见学校草
期刊
我们带着儿子,在泰山脚下的朋友家做客。  儿子看到主人阿姨脸上有些伤痕,待人接物清静平和。喝酒时,一位叔叔向主人阿姨举杯,对儿子说:你这位不爱说话的阿姨,可了不起,我给你讲个她的故事。她脸上的伤疤,是因为一次车祸。那时,阿姨肚子里装着哥哥,她坐的公共汽车突然起火。担心汽车爆炸,她也只能跟着大家跳车。她是医生,懂得头朝下跳可以保护小孩。结果,你的哥哥安然无恙,阿姨受了重伤。  爸爸说:阿姨真是了不起
期刊
有一天陪孩子吃饭时,他忽然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爸爸,我吃饱了没有?”  瞬间的错愕之后是震惊,继而是深深的羞惭。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他的身边总有人在不停地催促,不停要敦劝:“再来一大口!把这碗饭吃完!”而当他屡次申诉自己“吃饱了”之时,也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儿,到后来更是直接夺过他手里的筷子或勺子,连哄带吓把饭菜塞下去。  可恶的大人!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当发现哭闹无效、作势欲呕无效、扔掉
期刊
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常会怒不可遏,可我们没有想过:一时的意气用事,不但不能让孩子明白到底“错”在哪里,而且让错误永远再犯。怎么办?这其实是一个套餐。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先不妨静心思考几个问题。  孩子做的很多事没有恶意动机,只是发生了不愉快的结果  今天一早,好友萌萌说要去买一个新手机,昨晚她的手机“洗澡”了。  “掉进洗衣机里了?”我问。  不是!昨晚女儿很开心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上班
期刊
刚做班主任时,班里连续发生盗窃事件。很多学生带的生活费,会在课间或午休时间不翼而飞。在学生缴纳伙食费的前一天晚上,小娜的两百元钱不见了。因为数额较大,这件事让整个宿舍的同学都感到了压力,人人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费尽一番力气后,我终于寻到了“小偷”的踪影——一个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女生。思索良久,我掏出了自己的两百元钱,谎称是在小娜的床底下发现的,并宣布“盗窃”事件是一场虚惊。全班同学的心情一下子变
期刊
最近连续看到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先是文山十几个女中学生围殴一个同学,然后是昆明一个女生被同学欺负到跳楼,还有某地一个男生在学校被打到颅骨破裂。校园暴力层出不穷确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这并不是个新问题,事实上,古今中外,只要有校园,有青春,就有暴力存在。  多数时候,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人们总会把责任和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管和惩罚是遏制校园暴力的根本。事实上
期刊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就一番事业,成为成功人士。即便是极为开明的父母,不做过多的奢求,只求孩子身心健康,人畜无害,活得快乐就好,但是内心里那份牵挂,那份期盼,即便深藏内心,也难免溢于言表。  每个孩子的心智、禀赋有差异,开窍或早或晚,父母如何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至今也没有标准答案或是固定模式。  王世襄和傅雷就代表了两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乃至类型。  傅雷自己成就很高,中国传
期刊
在学校的时候,和妈妈语音聊天,说着说着激动了,立马给妈妈道歉:对不起妈妈,我是爱你的呀。然后妈妈说:“好!这次我也要像你一样生气!生气到1点钟!”那个时候12:58了。  家长会,一惯调皮多事的我一直很放心,因为不管什么事,我知道爸爸妈妈肯定跟我在一边。记得高三开了五次家长会,有一次班主任问“你觉得你的孩子怎么样?”大家都说“还需要努力啊”“考哪个大学有点悬啊”“很认真但是成绩还不理想”。妈妈说:
期刊
闺女平时最怕狗。昨晚回家路上,一小狗冲她叫吓得她直躲。回家之后她说:“我得想个办法,这样吧,以后小狗追我,我就喊,快走开!要不然我报警了!”然后得意地看着我。我心想,你应该喊:你有权保持沉默……  昨晚孩子说:我有个好主意,开个二手气球店,把所有没气的气球都收集起来,打上气重新卖给小孩!  闺女现在很贫嘴,那天大侃最糟糕酒店什么样:没床,只有俩椅子;打开壁橱,一个骷髅给你一拳还低声问你“干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