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渺何处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峰

  我的儿时是伴随着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自此,我家也和全国农村所有家庭一样有了属于自己的耕地。这项制度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最深的感受就是妈妈喂养的畜禽数量和种类更多了,种植庄稼的积极性更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更高了。
  说多,是因为不大的后院里散养着鸡、鹅、猪、羊、狗,油菜花开的季节里,还有蜂。那时的院子里从早到晚,动物的叫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印象中妈妈对它们倾注的爱,一定程度上胜过爱我和大我一岁的姐姐,因为妈妈从地里干活回来总批评我和姐姐没有及时给畜禽喂食。稍大一些,我的个头长得和羊差不多高时,妈妈就把喂养畜禽的活完全交给了我和姐姐,我不再害怕被羊顶倒在地,也不再去私闯“蜂”宅,院子里逐渐有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但院子里的空地仍免不了被猪拱得高高低低,坑坑洼洼。
  说积极性更高,是因为妈妈对小麦、油菜、花生、玉米、大豆、芝麻等农作物的管理更细致了,一天到晚几乎都在地里干活,而很少陪我和姐姐。每遇下地干活时,嫌弃我影响她的劳作,更怕我毁坏被她视为珍宝的庄稼,总是把我和姐姐锁在家里,让姐姐看护着我。每遇晌午饭,总盼不到妈妈回来的身影,饥肠辘辘之时,便从门缝向外张望喊叫,对门的奶奶听到叫声,也总会送来热乎乎的白蒸馍,那个蒸馍的味道,至今都让我感到胜似山珍海味,超乎任何美味佳肴。
  说利用率高,是因为田间地头、田埂上,都被妈妈种植了绿豆、红薯、豇豆、洋姜等,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摘绿豆、豇豆的事也都是我和姐姐的事。直到今日,妈妈还总是念叨着当初的那些畜禽、农作物,以及边角地里的豆类,说这些东西养育了我和姐姐、甚至是我们全家,它是全家的经济支柱,是主要经济来源。每每此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次去乡里的生猪收购站卖猪时,妈妈用架子车拉着我和猪在一起的情形。也深刻理解了喂养了一院子的畜禽,而终未自家宰杀食用的真正原因。
  儿时的味道是苦涩的,因为总是被农活缠绕着,而少有时间玩耍和嬉戏。儿时的需求是简单的,因为总是被所谓的糕点诱惑着,而少有饱食和易得。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酸甜苦辣,历览古今兴衰之后,深感奋斗担当之重要,终觉勤劳节俭之可贵。追忆年少无知,回味意气风发,收获岁月沧桑之后,方知成长进步之艰辛,尚悉成功幸福之难得。这些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是一个农村娃的心灵告白,更是一个离乡人的情感慰藉。
  夜阑人静,掩卷长思,我仿佛看到了早春返青的小麦,也似乎听到了初夏麦场的轰鸣,也犹如捉到了盛夏棉铃的害虫,更仿佛闻到了严冬腊月邻家的肉香。
  儿时记忆里食品少之又少、缺之又缺。印象中有红糖、有点心、有麻花、有绿豆糕、有枣馍,这些只有每年过年走亲戚时,才能见到,也才能偶尔吃到。平日里,我和姐姐总爱跟着妈妈,特别是当妈妈推着自行车,车头上又挂着竹篮子时,我俩总是用小手紧紧地拽住车座不放,要求妈妈驮着我们一起出去。因为记忆中这个情形,妈妈一定是要赶集买东西去。妈妈不忍心打我,把姐姐训斥甚至痛打之后,将她锁在家里,把我抱着放到自行车横梁上,急急滑行,快快蹬上离开。我听着姐姐声嘶力竭的哭叫声,心里既怕又喜。害怕妈妈改变主意不去赶集了,或只带姐姐而把我锁在家里。喜的是,我可以吃到或者看到集市上的些许好吃的。集市上的好吃的很多,有甄糕、有醪糟、有油条、有油糕、有羊杂碎、有包子,这些好吃的,着实可以让一个孩子垂涎三尺,驻足不前。听妈妈说,我曾在一个油糕摊位前,站立好长时间不走,而且每间隔几分钟就要叫那个卖油糕老奶奶一声,以换取老奶奶的怜悯之心,送一个给我吃,以满足我的口腹之欲。
  儿时记忆里的农活、家务活总是没完没了,无休无止。印象中每天放学,有一项任务就是要给猪割一笼草,给山奶羊拾一笼树叶。每到晚上,妈妈也总要给我和姐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么是拔棉花,要么拔花生,要么戳玉米。妈妈分配的任务量,总是远远超过我的承受能力,常常是打着瞌睡还得干着手里的活,每当这时,妈妈才心疼地让我上炕睡觉。最难熬的是忙假。因为放忙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帮家里收麦子。每年收麦时节,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为了防止麦粒、油菜粒因熟透而炸裂,全家人人人戴着草帽,拿着镰刀,一把一把地从早割到晚,我也总是被爸爸妈妈甩出很远,看着距离越来越远,割完这块地还有下一块地时,加之口干舌燥、麦芒针人等,愈发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干劲。通过数十个忙假劳作,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农民的不易。最害怕的是暑假。因为暑假较长一些,我和姐姐多数时间都随妈妈在地里干农活,要么锄草、要么施肥、要么浇地等,也曾抱怨家人种这么多庄稼干什么?记得那年给棉花打农药,我因保护不当还中了毒,抢救过来后,看到爸爸妈妈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满脸的倦怠,我还心里暗自高兴,终于可以休息不用干农活了。通过数十年连续亲身参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采摘、收割等环节,我逐步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
  回忆过往,我更加感到农村成长经历的重要,它教给了我做事的方式方法、技术技巧,更教会了我做人要任劳任怨、勤劳质朴、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勇于担当等,凭着在儿时养成的秉性习惯和意志品格,我成了村子里被长辈视为了有出息的娃之一。我清楚,这些得益于组织培养、得益于领导照顾、得益于众亲护佑。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之间,已近不惑之年。一直以来,我始终充满着自豪和自信,奔涌着激情和遐想。离开那片土地、那个乡村、那座老宅已经二十多年,但我感觉我始终未曾走远,因为我的情感眷恋,属于那里的每一棵绿树、每一滴雨露、每一缕清风、每一抹阳光、每一种庄稼。
  (责任编辑:庞洁)
其他文献
“饭做好了,珈锐。赶紧洗手吃饭。”我走出书房,婆婆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放在了面前。  鍋底汤料红得滴血,似乎放了几吨辣椒油。几朵“绿色森林”西兰花靠边站着,旁边的两颗香菇和几个鱼丸子冒着香气。主要是中间的金针菇和豆皮衬着这碗菜的中心,年糕和火腿片看起来也不错。  我拿起筷子,先夹了一颗西兰花放进嘴里。麻辣烫的汤汁滴入舌间,伴随着软软的像果肉一般的西兰花咽了下去,嘴里还徘徊着麻辣的清新蔬菜味。 
期刊
“吃饭啰!”随着妈妈一声召唤,我立刻奔到餐桌前,立刻被桌上的一桌香喷喷的好菜吸引得口水都要掉出来了。  桌子正中的一道菜把我的眼晴牢牢吸引住了——“东坡肉!”我欢乐地喊出了声。只见黑色的盘子里铺着一张碧绿的生菜叶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着九块晶莹的东坡肉,正泛着绛红色的的油光,袅袅地冒着热气。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东坡肉凑近鼻子,一股香料夹杂着肉脂的诱人气味迎面扑来,好香啊!  我仔细端详这块东坡肉,它
期刊
为人不能没有原则,正像斯迈尔斯说的那样:“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但曾经的我,并不这么认为。  那时我上小学,是纪律委员,负责在自习课上管理同学们的秩序,把调皮捣蛋的孩子记录下来。我在班里有几个很铁的朋友,每逢那几个朋友因说话打闹被记下来时,只需一个眼神,我便会意,三两笔便把他的名字从违纪单上涂掉,心中早已找好借口:我不是
期刊
提到青春,脑海中闪现的会是什么?身穿校服戴红领巾的少年?黑板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或是一本本布满岁月痕迹的书?总之,青春,也许是在每个人一生结束前,最想回去的日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青春是最有活力的日子,它让我们深受世界的保护,又能紧随世界的变化。这已然是很幸运的事了,一开始的我还觉得这不值一提,直到“拍一拍”、各大综艺选秀慢慢成为我们乐趣的主要来源。当我想和奶奶分享这些笑料时,即使我已
期刊
“儿子!快来尝尝妈妈做的蛋糕吧!”我一听到这句话,我不自觉地站了起来,满怀希望地走向餐厅。可我并没有清渐地闻到蛋糕的那种香甜的气味。  到了餐桌,一个金属托盘呈现在我眼前,上面放着一个蛋糕。被灯光照得毫无光泽的外皮,显得十分苍白,好像失去生机了一样,我的兴趣立馬减半。“说不定是不一样的新品种呢。”我自我安慰着。  妈妈掰下一块蛋糕,我接过来,咬了一口。舌尖碰到那粗糙的表面,我用力咀嚼蛋糕,一股刺鼻
期刊
自黄山而下,回首仰望头顶众山。山中无云,吻着山林的气息的皖地之风,是否又镌上山林之痕迹。立于山脚,见那山间辉煌的艳阳,不由得心生感慨:若无努力的攀登,怎得赏如此令我心驰神往的美景?  晨起,登黄山。乘索道上至半山腰,几条栈道行过脚下,眼前便是始信峰。山中薄雾缱绻,林木绿松石般的魂魄朦胧了山岩刚劲的筋骨。山谷中溢散出的薄薄金色茶汤谨慎地蔓延开,不引人注意的是山鸟睡意惺忪的咽啾——至此“黄海仙都”,适
期刊
《檀香刑》是莫言继《红高粱》和《丰乳肥臀》之后的又一部广受热捧和关注的作品,是莫言五年精心创作的一部具有乡土独创性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从形式到价值指向上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小说以1900年德国侵略者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节点为背景,运用象征的手法,叙述了高密东北乡猫腔戏班班主孙丙联合义和团反抗德国总督修筑胶济铁路失败后,被大清刽子
期刊
话说美国广告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互黑事件。  先是百事可乐拍了一个广告:有个小男孩在自动售货机买了两罐可口可乐,用来垫脚,以便够到高处的按钮可以买一罐百事可乐,然后他扔下两罐当垫脚石的“可口可乐”,离开了。  可口可乐马上拍了一个广告反击:同样是一个小男孩打开冰箱,够不到高处的可口可乐,他拿出放在冰箱低处的两罐百事可乐来垫脚。小男孩拿到可口可乐之后,把当垫脚石的两罐百事可乐放回原处,然后关上冰箱门走
期刊
吃茶是大有名堂的。   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種道,知识分子吃茶是一种文化,共产党员吃茶是一种清廉。   所以,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浑浊世事中清醒的表现。   对“和”的领悟和表达,是中国人对宇宙生命的贡献。   中国文化以“和”为万物的存在之道,也以“和”为最高的心灵境界。   东裕茶人则用茶来诠释“和”,从种茶、饮茶、茶艺、茶道中寻找“和”之道,去领悟丰裕的“和”的精神
期刊
汪曾祺的家乡高邮小城西临河湖,运河西滨的高邮湖地带别有一番风情。站在湖边岸上远眺运河与小城,是看光阴如水流去,也是看人间烟火、世事沧桑。明人王磐当年望见的还有百姓们的生活,那首著名的《朝天子·咏喇叭》就是他在河湖之滨吟咏出来的“时代”之音: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如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