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远胜于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这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德育渗透 渗透途径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远胜于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应如何在初中阶段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这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在诠释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学作品是道德教育的良好材料,挖掘其中心思想,深究其内涵,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心思想既是文章的主旨大意,又是作者写作意图的表现。所以,解释文章的中心思想,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这一过程,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很多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他们常常把语文参考书对文章中心的解释作为唯一答案。还有一些老师,在分析文章中心时,虽然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最终仍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的预设答案中。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个体差别,忽略了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所以,在解释中心思想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总结和解释,让他们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老师不能仅简单地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要教给他们挖掘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的方法。
二、在解读文章人物中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文章描写了无数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物大多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思想进步,心灵美好。深刻地挖掘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剖析他们的内心活动,可培养学生对善与恶的分辨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逐步形成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不慕名利、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没有民族偏见;还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坚强不屈的江姐形象,等等。分析这些文章时,要擅长从赏析的角度,使学生受到人物美好心灵的熏陶,从而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促使他们以文章中的美好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的高尚。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的反面人物。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但这些反面人物同样也可给人以美的感受。正是作者用辛辣的笔调对他们加以讽刺、嘲笑,在人们的嬉笑怒骂声中激起了读者对他们的厌恶与憎恨。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过程中,一定不要轻视反面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疾恶如仇,从而弃恶扬善,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尽量引导孩子们进入文章的境界,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图画、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的感觉器官有效激活,进入教材所描写的情景中去,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在讲授《我的信念》一文时,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内心体会居里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培养学生为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如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先让学生闭目想象,假如自己去庐山旅游,真正看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如《望岳》和《三峡》,两篇文章分别描述了泰山的雄壮和三峡的美丽,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得到了美的感受。而且文中也渗透着浓厚的道德教育,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及悠久历史的感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国家而骄傲。
四、在反复诵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离不开朗读与记忆,通过记忆才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字句的涵义,也才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通过朗读能够把握作品的“气”,细细品味,在日益熏陶中受到感染与教育。通过阅读经典能够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且是重要途径之一。朗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增长见识;可以有效继承与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引导他们高声背诵爱国诗词,可以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强烈熏陶,意志得以锤炼,思想得到升华,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低声吟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心灵得以陶冶与净化,培养初中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只有反复诵读文本,使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高效地鉴赏文本的动人情感,体会人物的魅力,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德育渗透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了德育渗透的阅读教学,就等于失去了教学的灵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发挥初中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关键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承载着授业和育人重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增强德育效果,这是初中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德育渗透 渗透途径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远胜于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应如何在初中阶段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这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在诠释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文学作品是道德教育的良好材料,挖掘其中心思想,深究其内涵,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过程。中心思想既是文章的主旨大意,又是作者写作意图的表现。所以,解释文章的中心思想,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这一过程,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很多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他们常常把语文参考书对文章中心的解释作为唯一答案。还有一些老师,在分析文章中心时,虽然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最终仍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的预设答案中。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个体差别,忽略了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所以,在解释中心思想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总结和解释,让他们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老师不能仅简单地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要教给他们挖掘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的方法。
二、在解读文章人物中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文章描写了无数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物大多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思想进步,心灵美好。深刻地挖掘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剖析他们的内心活动,可培养学生对善与恶的分辨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逐步形成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不慕名利、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没有民族偏见;还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坚强不屈的江姐形象,等等。分析这些文章时,要擅长从赏析的角度,使学生受到人物美好心灵的熏陶,从而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促使他们以文章中的美好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的高尚。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的反面人物。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但这些反面人物同样也可给人以美的感受。正是作者用辛辣的笔调对他们加以讽刺、嘲笑,在人们的嬉笑怒骂声中激起了读者对他们的厌恶与憎恨。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过程中,一定不要轻视反面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疾恶如仇,从而弃恶扬善,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尽量引导孩子们进入文章的境界,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图画、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的感觉器官有效激活,进入教材所描写的情景中去,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在讲授《我的信念》一文时,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内心体会居里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培养学生为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如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先让学生闭目想象,假如自己去庐山旅游,真正看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如《望岳》和《三峡》,两篇文章分别描述了泰山的雄壮和三峡的美丽,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得到了美的感受。而且文中也渗透着浓厚的道德教育,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及悠久历史的感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国家而骄傲。
四、在反复诵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离不开朗读与记忆,通过记忆才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字句的涵义,也才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通过朗读能够把握作品的“气”,细细品味,在日益熏陶中受到感染与教育。通过阅读经典能够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并且是重要途径之一。朗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增长见识;可以有效继承与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引导他们高声背诵爱国诗词,可以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强烈熏陶,意志得以锤炼,思想得到升华,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低声吟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心灵得以陶冶与净化,培养初中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只有反复诵读文本,使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高效地鉴赏文本的动人情感,体会人物的魅力,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德育渗透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了德育渗透的阅读教学,就等于失去了教学的灵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发挥初中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关键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承载着授业和育人重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增强德育效果,这是初中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