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病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发病7d内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另选择12例健康人群对对照组,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并按照公式X(-)-1.645S计算各部位与小脑比值下限值。然后分别采用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比较两种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单侧病变和双侧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定量分析缺血性病灶51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18例,对侧比值法检出单侧病灶31例,检出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小脑比值法的检查率72.72%(P<0.05);双侧比值法检出双侧病灶7例,检查率为38.89%,显著低于小脑比值法检出率94.44%(P<0.01)。结论: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两种半定量分析对于单侧病灶的缺血性脑病应选择对侧比值法,而双侧病灶应选择小脑比值法。建议临床实践工作中正确评价病灶的特征而选择合理的显像方法,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 缺血性脑病;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由于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因此,早诊早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为较佳的诊断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2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为27-79岁之间,临床表现及体征均符合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无颅脑手术史及脑实质性病变。在发病7d内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且均在症状发作间期进行;对照组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为25-69岁之间,体格及各理化检查确诊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恶性消耗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检查预约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讲解检查的目的、方法、过程,以便于患者心理有所准备,检查日空腹进行,检查前予以封闭视听后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20-30min,然后,经右肘静脉注射显像剂99m鍀-双半胱氨酸乙酯925MBq,用SPECT常规采集头颅32帧图像,然后行头部同机CT扫描,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使用CT断层扫描数据对SPE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使图像更清晰,最后通过对感兴趣去进行勾画计算局部脑血流量值及放射性计数。
  1.2.2 半定量分析方法在SPECT/CT的同機CT图像上选择双侧小脑、双侧额叶、顶叶、 枕叶、 颞叶及双侧基底节、丘脑的最大层面或病变的最大层面,然后在此层面上选择SPECT横断面脑血流灌注图像对称性均等设置ROI,采用边长为6pixel的正方形,计算单位面积平均值作为ROI的放射性计数。①对侧比值法:将两侧大脑皮质对应部位单位面积的放射性计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两侧相同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②小脑比值法:将小脑作为正常参照区,选取小脑最大层面,计算单位面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用脑皮质、基底节或丘脑放射性计数与同侧小脑计数比较,获得ROI与小脑计数比值。
  1.3 评价方法 ①定性评价:邀请本学科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共同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前统一认识,以通过目测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各个断层放射分布情况,脑组织某一部位在3个不同断层方向或连续两个及以上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减低、缺损,视为异常;②半定量评价:小脑比值法:应用勾画ROI,测量病变部位放射性计数及同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将病变部位/同侧小脑的比值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以低于正常对照组下限值为异常;对侧比值法:应用勾画ROI, 采用镜像比值法测量病变部位及对侧相应区域的放射性计数, 以患侧/对侧的比值<0.9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各部位与小脑比值计算公式为X(-)-1.645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定量分析缺血性病灶51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18例,对侧比值法检出单侧病灶31例,检出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小脑比值法的检查率72.72%(P<0.05);双侧比值法检出双侧病灶7例,检查率为38.89%,显著低于小脑比值法检出率94.44%(P<0.01)。
  3 讨论
  SPECT/CT在缺血性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已经成为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采用目测法观察缺血灶,即当某一部位在连续两个及以上层面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减低、缺损或增高区,并在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3个断层方向均有显示时视为异常。目测法应用较简单,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受人类视觉固有分辨率的限制,难以发现视觉不能分辨的微小病变;其次,对视觉所能见到的脑组织放射性分布异常区,也无法进行量化评价,更无法用具体数值描述,只是单一的定性分析;最后,结果判定与诊断医师的经验和图像质量有关,即使对同一份影像,不同医师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主观性较强【1】。通过半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弥补目测法的不足。半定量分析可以客观、方便地进行各部位间数据比较,目前临床上对于脑血流比值法。有研究认为,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兼顾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对侧比值法是最适宜的;而对于同时存在痴呆患者进行半定量分析时,宜选用小脑比值法【2】。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时通常表现为局灶性放射性分布稀疏,而痴呆患者常为两侧大脑对称性弥散性病变。对脑部行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时,小脑比值法比对侧比值法更有优势【3】。本组研究结果提示定量分析缺血性病灶51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18例,对侧比值法检出单侧病灶31例,检出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小脑比值法的检查率72.72%(P<0.05);双侧比值法检出双侧病灶7例,检查率为38.89%,显著低于小脑比值法检出率94.44%(P<0.01)。
  因此,我们认为临床应针对不同病变选择不同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缺血灶基本局限于一侧或某一脑叶时,可以采用对侧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若缺血灶分布较弥散、两侧病变呈对称性分布减低时,宜选择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少林,张永学。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101。
  2、张国旭,郭佳,王治国,等。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价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34-35。
  3、杨淑贞,朱传明,刘婷婷,等。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人民军医,2015,58(3):303-3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MSCTHR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SP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对感兴趣区行HRCT扫描及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对SPN的形态学特征及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测量其CT值增强幅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恶性、良性及活动性炎性结节显示不同T-DC模式;深分叶征、空泡征及钙化在良、恶性结节的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观察所有患者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斑块位置和颈动脉的出血情况。结果:经超声影像检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分别为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的起始部位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血浆样品进行测定,首先在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美利曲辛,然后利用乙腈沉淀蛋白进行提取。并与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的血药浓度进行生物等效性比较。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其回收率为97.2%-103.9%。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人血浆中的吡格雷酸的
期刊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CKD)发展到后期而引起肾功能丧失的最终结果[1]。在CRF进展过程中,特别是在CRF氮质血症期,一些可逆因素如“蛋白尿、高血压、高血糖”等会受到中药复方制剂的干预。在这类中药复方中以大黄蛰虫丸为代表,其药物的组成部分包括杏仁、干地黄、蛰虫、芍药、蛴螬、虻虫、桃仁等。本方经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活化纤溶系统、护肝、治肠粘连及对肠道推进功能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骨科手术中双层手套的使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更好保护手术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手术中正确戴用手套的知识调查问卷,对35名手术室护士和骨科医生进行调查分析。2、2014年1—6月我院手术室前瞻性调查291例骨科手术双层手套的戴用情况,由巡回护士负责登记。结果: 共发放骨科手术中正确戴用手套的知识调查问卷35份,回收率100.0%;问卷总分10分,
期刊
摘 要:目的 :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级汉授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共78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名和实验组39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对两组教学后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的标准,随机抽取一名教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 somno graphy,PSG)确诊为OSAHS的患儿80例,以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采用学龄前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量两组儿童的心理行为。 结果:小韦氏智力测试(C-WYCSI)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知识、图片词汇、算术等10项得分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针体留置时间观察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率提高30%,平均留置时间为5.4天。结论:通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干预措施,有效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提高了留置效果,减少了患者持续输液的穿刺频率,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留置效果 留置时间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外周静脉留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问题,并提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本地区社区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每组16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管理方式,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方式,实验以月为单位,为期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概率与对照组患者发病概率相比,1个月后的两组患者比较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物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60例,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71.7%),志贺菌在全部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常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等)具有显著的耐药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