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开展更加高效的生物课堂成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成为重要课题。初中生正是对知识有强烈渴望,对教学课堂内容、教学形式有自己主观看法的群体,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抓住信息时代的先进产物,积极融入科技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大潮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彰显更多的活力,让学生从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整体上促进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在初中生物学科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具体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教育中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只有潜心挖掘工具和学科中的联系,以教材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杠杆,让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发挥到极致。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主体为教师,因此要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理念上、方法上、具体组织形式上进行思考和探讨,让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助力,提高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力,激发初中生生物课学习的积极性。
1.初中生物科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虽然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各个学科在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策略都被教师弃之不用。转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黑板、粉笔、学生、教材”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给学生灌输知识点,以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由于课堂产生的压力滋生反感甚至厌學的心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其次,在相当一部分的学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在生物课堂教学的频率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学科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优化的轻视,认为初中生物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数英,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的认知让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动力不足。
2.采用信息技术生物教学的积极意义
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编订的教材,其形式活泼,内容符合当代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体系系统科学,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生物科学的优秀教材。生物学科是建立起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窗口,从人类视野看待大自然、看待生命的重要科学,其内容的趣味性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的。
而信息技术是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生动的再现,让静态的书本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动态化,直观化,让生物科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
3.生物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落实举措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介,要发挥其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和教材进行无缝接配合,碰撞出信息技术的最大能量。
3.1补充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海量的知识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共享。初中生物教师不需要拘泥于所购买的教辅教材,无数的电子数据资源为教师的制作教学设计,课件等提供便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接受者,也能在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外,额外看到生物科学中生动的呈现形式,打开学生认知生物的视野和角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所涉及相关内容: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两个课时播放与此相关的自然科学的记录片,让学生在动态的影视镜头中感受到其他生物的神奇和奥妙,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人与其他动物的相处之道。
3.2微观世界宏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体系我们得知,有相当部分的章节涉及微观世界的学习。如: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这个内容中,如果单纯观察教材中的细菌和真菌,学生在视觉感官认知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细菌和真菌的观察效果也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观看多媒体动画文件,可以让细菌和真菌的形态更真切地呈现给学生,以慢速度镜头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细菌的滋生的动态。从而让初中学生认识到不可观察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的距离靠得近。微观世界里的事物也可以以宏观的形态呈现,大大地强化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
3.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和教材上面,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枯燥、烦闷的心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生物知识呈现形式更多样化,在影视、音乐、动画、图片等形式的切换下,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重视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课堂体验,信息技术融入生物课教学能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时,能够通过更新颖、有趣的形式进入课堂学习,从而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而为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庄怡庆.基于提升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实践[J].速读(上旬),2019,(6):162.
[2]李香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32):17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教育中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只有潜心挖掘工具和学科中的联系,以教材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杠杆,让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发挥到极致。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主体为教师,因此要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理念上、方法上、具体组织形式上进行思考和探讨,让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助力,提高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力,激发初中生生物课学习的积极性。
1.初中生物科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教学理念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虽然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各个学科在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策略都被教师弃之不用。转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黑板、粉笔、学生、教材”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争分夺秒给学生灌输知识点,以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由于课堂产生的压力滋生反感甚至厌學的心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其次,在相当一部分的学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在生物课堂教学的频率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学科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优化的轻视,认为初中生物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数英,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的认知让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动力不足。
2.采用信息技术生物教学的积极意义
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编订的教材,其形式活泼,内容符合当代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体系系统科学,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生物科学的优秀教材。生物学科是建立起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窗口,从人类视野看待大自然、看待生命的重要科学,其内容的趣味性也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的。
而信息技术是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生动的再现,让静态的书本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动态化,直观化,让生物科学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
3.生物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落实举措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介,要发挥其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和教材进行无缝接配合,碰撞出信息技术的最大能量。
3.1补充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海量的知识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共享。初中生物教师不需要拘泥于所购买的教辅教材,无数的电子数据资源为教师的制作教学设计,课件等提供便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接受者,也能在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外,额外看到生物科学中生动的呈现形式,打开学生认知生物的视野和角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如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所涉及相关内容: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两个课时播放与此相关的自然科学的记录片,让学生在动态的影视镜头中感受到其他生物的神奇和奥妙,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人与其他动物的相处之道。
3.2微观世界宏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体系我们得知,有相当部分的章节涉及微观世界的学习。如: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这个内容中,如果单纯观察教材中的细菌和真菌,学生在视觉感官认知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细菌和真菌的观察效果也不能达到最佳。因此,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观看多媒体动画文件,可以让细菌和真菌的形态更真切地呈现给学生,以慢速度镜头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细菌的滋生的动态。从而让初中学生认识到不可观察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的距离靠得近。微观世界里的事物也可以以宏观的形态呈现,大大地强化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
3.3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和教材上面,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枯燥、烦闷的心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让生物知识呈现形式更多样化,在影视、音乐、动画、图片等形式的切换下,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重视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课堂体验,信息技术融入生物课教学能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时,能够通过更新颖、有趣的形式进入课堂学习,从而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而为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庄怡庆.基于提升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实践[J].速读(上旬),2019,(6):162.
[2]李香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3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