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境化命题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的命题,一般是根据适宜的多个语料,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情境为载体,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若干典型任务,检测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情境化命题,可致力于指向阅读鉴赏的个人体验情境的任务设计、指向交流表达的社会生活情境的任务设计、指向梳理探究的学科认知情境的任务设计。
   关键词:中考语文;情境化命题;试题设计
  以京、沪、苏、浙四地为代表的中国学生在2018年国际PISA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中国学生的学习还是存在着“学习效率低”“课业负担重”“归属感和满意度低”等问题。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阅读,注重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潜心帮扶学习,但也存在着“教学缺乏情境”“知识迁移不够重视”“命题形式固化”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以PISA测评理念(以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引领教学,可以引导教师由“考什么就教什么”向“教什么就考什么”转变,变“知识学习”为“知识迁移”,从而让学生学得有意思、有意义。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知识迁移能力测评的关键,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语文学科的命题,一般是根据适宜的多个语料,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情境为载体,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若干典型任务,检测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试题分析从三个方面呈现宁波市近几年情境化命题的思考和实践。
  一、指向阅读鉴赏的个人体验情境的任务设计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
  例1   阅读卡尔维诺的《一个满足的人的衬衫》,完成1~4题。
  童话·故事
  1.“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童话·语言
  2.本文的开头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童话·形象
  3.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童话·意义
  4.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宁波市2016年中考题)
  这组题目就是基于个人阅读体验情境设计的。它围绕童话的故事、语言、形象、意义四个方面设题,呈现学生获得对童话的阅读认知层面和学习方法策略层面的个人体验。题目1以“重复中有变化”这一重要的童话创作规则为命题落脚点,考查学生梳理情节、概括情节的能力;题目2指向童话语言“通俗朴素”的特点,通过两个译文的比较,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和感知力;题目3指向文学作品形象的典型意义,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类型化人物”的理解;题目4立足童话丰富而深刻的意义,通过轻巧的设问,考查学生的阅读获得。这组题目的设计,以童话知识作为命题支撑,努力在文本价值和学生个性化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既鼓励表达独特的看法,又意在防止出现肤浅、偏激乃至错误的解读。
  设计指向阅读鉴赏的个人体验情境的任务,要把握好三点:一要体现任务的典型性,即依据文体特征命题;二要体现任务的价值取向,即考查认知层面和方法策略层面的体验价值;三要体现任务的可操作性,即可以通过科学的阅读路径、运用正确的阅读知識、采用合宜的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二、指向交流表达的社会生活情境的任务设计
  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
  例2   《宁波晚报》“今日新闻”栏目需要新闻稿件,请以今天(6月14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消息中涉及的具体地名、人名、校名以 × × 代替,150字左右。
  (宁波市2019年中考题)
  此题设置新闻投稿这一社会生活情境,要求根据考试当天的所见所闻写一则消息。命题符合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两大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完成这类实用类文体的写作,学生要运用在教材“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新闻知识,挖掘新闻价值,并在交际场景中,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完成表达任务。
  例3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宁波市2019年中考题)
  此题设置学校活动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向学校“话说家乡”专刊投稿,并提供“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供学生选择,图表中的内容举例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射到熟悉的家乡,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在写作中渗透家乡文化。
  设计指向交流表达的社会生活情境的任务,要把握好四点:一是情境要源自社会生活,要真实、贴近学生,是真实发生的公共事件,事件要能引发学生兴趣,且是学生语文素养范畴内能解决的问题;二是完成任务必须借助于语文学科的知识、方法、策略、能力;三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要有对象意识和目的意识;四是如果任务复杂,设计时要提供合适的资源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支架。   三、指向梳理探究的学科认知情境的任务设计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与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语文知识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系统,但语文知识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因此,要通过情境设置,在情境活动中,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自觉建立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一)在情境中撬动对陈述性知识(有关“是什么”的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例4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            (2)善:             (3)过: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略),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宁波市2019年中考题)
  此题设置了对文言字词基本义、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等相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情境,根据教材“‘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和“活动·探究——演讲”并结合九年级写作知识“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综合而成,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关注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试题从《礼记·礼运》、徐祯稷《耻言》、曾国藩《与鲍春霆》中选取了与“和”有关的三个句子,考的是课外内容,用的是课内知识。用课内学过的文言字词的基本义进行关联,帮助理解关键字,从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以演讲稿提纲为情境载体,考查学生对观点和材料一致性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论据和论点之间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撬动对“作”“善”“过”基本义、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等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二)在情境中撬动对程序性知識(有关“如何做”的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例5   阅读【甲】诸葛亮的《诫子书》、【乙】孙枝蔚的《示儿燕》、【丙】吴汝纶的《谕儿书》,完成题目。
  【释义·懂文】
  1.结合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圈点·品味】
  3.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摘录·明理】
  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        ”。
  (宁波市2019年中考题)
  这组题目设置了文化知识的认知情境,以【释义·懂文】【圈点·品味】【摘录·明理】三个环节六个关键词语建构起阅读三则家书的学习过程,从理解关键词词义、翻译关键语句句意着手,要求学生以句式和虚词为抓手体悟家书中蕴含的情感,特别是第4小题将对三则家书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融入具体语境,考查学生基于文意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通过对单一、零碎的语句进行分类整理进而明晰家书中修身治学的智慧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这一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建立对教子文化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三)在情境中撬动对策略性知识(有关“用什么方法去做”的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例6   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关注情节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
  (宁波市2019年中考题)
  此题设置了小说类名著阅读策略性知识的认知情境。根据《骆驼祥子》中对人物的叙事结构特征,关注情节突变处,特别是情节与人物、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寻求情节的意义和价值,从单一的情节识记的浅阅读走向利用情节理解人物、把握主题的深阅读。这样的任务设计,能撬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设计指向梳理探究的学科认知情境的任务,要把握好四点:一是要保证阅读语境的充分性,命题的语料绝不能断章取义;二是要保证学科知识的准确性,避免以偏概全的知识性缺憾;三是要权衡学科知识的覆盖面,以测评的广度来增加测评的可信度;四是要分布学科认知情境的深浅度,特别关注高阶思维,引领学生由浅层思维走向深层思维。
  综上所述,“以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命题主要是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为指向,让学习者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凭借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能够运用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去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检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当然,需要进一步指出的还有:情境化命题的实践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命题导向;情境应该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形成相互作用,充分发挥情境对于提升语言应用水平、思维审美品质、文化素养的促进作用;情境化命题既要通盘考虑情境单一性和整体性的效度问题,又要追求语料的丰富性。
其他文献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被迫转成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不能直观看到学生的现场反应,并且不能如平常般与学生自然地交流沟通,这让一线教师很焦虑,很迷茫,很无奈。笔者今年执教高三,上了几堂网络课后也深有感触。  高三复习,作文是重头戏,也是个大难题。光说理论不行,还得经常实战。平时,学生就怕写作文,教师批改也痛苦。如今,采用网络教学,难度就更加大了。笔者设想:为什么作文复习一定要写完整的一篇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颁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形态正在悄然转型。阅读教学的“1121”式实施路径,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明确一个教学终点、找准一个教学支点、设置两个活动情境、拓展一个言语实践的基本教学模式,探求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以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旨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实施路径;《百合花》  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
期刊
摘 要:“专题教学”作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新型课堂呈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对接语文课堂的转型,缩小从传统走向变革的教学落差?“群文”与“单篇”一体,通过群文整合达成联动融通,通过单篇精读指向深刻体悟,可以成为阅读教学课堂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专题学习;群文教学;单篇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深入,高中语文的课堂变革也在悄然发生,依托
期刊
我们的城市安静很久了。防护口罩,遮掩了一个个会露出笑容的面庞。“疫”字当头,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强烈地觉得教学生“做人”比教他们“作文”更重要!疫情当前,社会是一本打开的语文书。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网络直播第一课。  师:前不久的2020年央视元宵晚会同学们观看了吗?  生:观看了。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生:歌舞少了,全是诗歌朗诵。  生:没有小品,很严肃。  师:202
期刊
王宏艳老师的教学设计,就课型来看,属于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很考验教师的功力。从确定研究专题,再到多文本勾连,如果教师没有宏大的视野,没有深度的建构能力,教学设计无法做到通透。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目标定位到教学环节,紧扣“双重叙述视角”一个点,并加以开掘,做到了简约与深度并存。  一、选点  名著阅读专题研究课,确定研究主题很重要。选取什么点来研究呢?王老师的设计给了我们启发:抓
期刊
摘 要:课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的四处“泪”,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归纳其内涵:因遭遇不幸而同情的泪,因坚韧担当而感动的泪,因反思和期望而欣喜的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要将课文教学和生活实际打通,《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的教学可将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从同情、感动、欣喜三个维度找到文本与生活恰当的对应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一个人的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很多回教苏联作家肖洛霍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情境化任务的设计,力求在综合性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語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住言语材料,努力创设真实的言语情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言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百合花》  在2019年浙江高中语文教学评审活动和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中,来自浙江省义乌中学的朱建杭老师连续两次上了《百合花》一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教学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可以从如下三个点着力:利用好网络,充分挖掘网络对学习的有利作用;扣住热点,将学习与生活融合;改进评价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策略;《〈论语〉选读》  新冠肺炎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一开始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改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意外的通道有时会带给我们别样的风
期刊
摘 要:梳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文化传承”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这回应了新时代对“文化传承”的极大关切,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引导教学”三大核心功能。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文化传承;命题研究  仔细梳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传承”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如:  【2019年北京卷作文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