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CT表现。结果BAC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是BAC的重要征象。结论 BAC的CT表现复杂,充分认识其特点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细支气管肺泡癌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69-02 中图分类号:R 734.0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6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肺癌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占原发肺肿瘤的1%~9%。临床常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由于其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故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笔者总结35例BAC患者的CT征象,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5例均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其中20例为笔者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时获得),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56岁。临床症状:6例无任何症状,29例有咳嗽,12例咳泡沫样痰,18例痰中带血或咯血,13例低热,20例胸痛。
2.方法 我院15例患者采用philips Ultraz或Brilliance 16两款CT机行常规胸部扫描,而中山医院的20例患者采用philips MX8000或GE Sensation16两款CT机行常规胸部扫描,层厚7.5 mm,层距7.5 mm,其中15例患者做团注增强扫描。
结果
35例中,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占60.0%,多发结节型11例,占31.4%,实变型3例,占8.6%。各型的影像学表现如下:
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 肿瘤大小1.5~5.5 cm,其中小于3 cm的10例,3~5 cm的9例,5 cm以上2例。21例病灶中位于胸膜下15例,右上肺7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左上肺5例,左下肺3例。大多数病灶(18例)呈孤立类圆形、分叶状结节或肿块,边界较为清晰。其中8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病灶直径均小于3 cm),1例为纯磨玻璃样结节,边界清晰,见浅分叶和短小的毛刺,中间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图1);7例为含磨玻璃样的不均匀病灶,病灶大部分呈磨玻璃样,小部分为实性或蜂窝状,边缘有毛刺;另外10例病灶中间可见空泡或蜂窝征,病灶内含多个空泡或呈蜂窝状(图2),其空泡为1~5 mm,形态欠规则,病灶边缘有毛刺,邻近有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少数病灶(3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其边界模糊,远端见阻塞性炎症。21例患者中大部分(15例)病灶邻近有血管集束征(图3)及胸膜凹陷征(图4)。
2.多发结节型 11例患者,发生在两肺9例,单侧肺野2例,其中弥漫粟粒结节9例,散在粟粒结节2例。粟粒结节呈弥漫不均匀分布,以中下肺野为主,上肺叶较少;大小不等,大部分直径在1~5 mm之间,1.0 cm以上较少;以肺野外带、胸膜下为主,内带较少。11例患者中有9例伴有空泡征。3 mm以上结节可发生融合,表现为中心或偏心高密度,边缘中等或模糊(图5),可见结节征、分叶征。有空泡征者结节分布在空泡周围,可使空泡呈中心或偏心性。11例患者中8例合并实变影,以中下肺野为主。
3.实变型 3例患者在CT肺窗上表现为叶或段的大片状致密影及磨玻璃样改变,肺纹理僵直、粗细不均,纵隔窗示实变影,病灶中间可见多个透亮区(图6);增强后,可见病灶内血管明显异常强化。其中1例患者合并一侧气胸及胸腔积液。
讨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细胞沿肺泡壁、肺泡管壁、有时甚至是细支气管壁呈单层或多层生长,似腺样结构;肿瘤间质较少,纤维化程度轻,有时正常肺泡结构仍存在。组织发生至少起源于3种不同的细胞:Clara细胞、黏液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也有人认为起源于细支气管的基底细胞[1]。特别是具有分泌黏液的功能,所以其临床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它归为腺癌的一种[2]。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学分型文献报道不一,以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弥漫型结节型、实变型3型为主。
单发结节或肿块型为BAC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组35例中有21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病灶好发于肺野的外带,病灶大多形态不规则,有分叶,磨玻璃征和空泡或蜂窝征为其主要特征。磨玻璃征是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的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边界一般较为清晰;蜂窝征是肿瘤内多个空泡密集呈蜂窝状。潘纪戊等[3]认为磨玻璃征和蜂窝征是BAC的特有征象。李铁一[4]认为BAC的典型表现为病灶内有小空泡或支气管充气征,周围可见蜂窝状或磨玻璃状改变。另外,病灶周围的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也是其重要表现。病理基础是由于光镜下肺泡癌常见成纤维化反应,故其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一般较其它恶性肿瘤常见,而且比较明显。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可分为支气管中断、推压移位、穿过三种。通常我们可见支气管达病灶处中断,远端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者可见支气管被肿瘤推压移位,且部分病灶可以侵犯支气管壁;还有较为少见的一部分病例可以见到支气管穿过肿瘤病灶,但一般支气管走行僵硬,管壁增厚,有时还见支气管内壁结节。总的来说,单发结节或肿块型BAC具有以下特点:①病灶大多位于肺野外带或胸膜下;②病灶形态不规则;③具有磨玻璃征,含有多个空泡或蜂窝征,其中,磨玻璃征和蜂窝征往往提示肺泡癌。
多发结节型BAC表现为肺野内多发或弥漫分布的结节,以粟粒结节为主,呈不均匀分布,以中下肺野为主,上肺叶较少,大小不等,部分结节可以融合。融合结节表现为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边缘模糊,有结节征、分叶征、空泡征。单发结节或肿块型为BAC的早期表现,而多发结节型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向炎症型转变的过度阶段[5]。通过对BAC患者的随访,我们可以看到病灶从单发孤立的小结节逐渐向多发结节发展,甚至变为实变的过程。
肺实变是BAC的后期阶段,此时影像学表现与肺炎相似,极易误诊。多数学者认为扫描中的磨玻璃样改变、蜂窝状的肺实变、实变区周围多发小结节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发现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浸润实变的肺组织内有多量黏液分泌,故病灶密度较低,平扫时就可以显示血管影,增强扫描时血管影更突出,呈高密度管状结构,见分支行程达3 cm以上,有人称之为“CT血管造影征”[1]。还可见实变区内肺血管纹理走行僵直、粗细不均,部分呈网格状;而支气管可见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管腔狭窄或病理性支气管扩张等。
总之,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多是BAC的重要征象。磨玻璃征和空泡或蜂窝为其早期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而表现为多发结节和实变时,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和肺炎。此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充分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各种征象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康荣,徐从德,张志勇,等. 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4.
[2]Hourany J, Byrd RP Jr, Roy TM. Cardiac tamponade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bronchioloalveolar cell carcinoma[J].Tennessee Med, 1996, 89(7): 247-248.
[3]潘纪戊,张国桢,蔡祖龙,等. 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8-80.
[4]李铁一.中华影像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8-201.
[5]赵绍宏,蔡祖龙.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41):22.
(收稿日期:2010-07-04 修回日期:2010-08-31)
(编辑:潘明志)
【关键词】 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细支气管肺泡癌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69-02 中图分类号:R 734.0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6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肺癌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占原发肺肿瘤的1%~9%。临床常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由于其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故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笔者总结35例BAC患者的CT征象,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5例均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其中20例为笔者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时获得),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56岁。临床症状:6例无任何症状,29例有咳嗽,12例咳泡沫样痰,18例痰中带血或咯血,13例低热,20例胸痛。
2.方法 我院15例患者采用philips Ultraz或Brilliance 16两款CT机行常规胸部扫描,而中山医院的20例患者采用philips MX8000或GE Sensation16两款CT机行常规胸部扫描,层厚7.5 mm,层距7.5 mm,其中15例患者做团注增强扫描。
结果
35例中,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占60.0%,多发结节型11例,占31.4%,实变型3例,占8.6%。各型的影像学表现如下:
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 肿瘤大小1.5~5.5 cm,其中小于3 cm的10例,3~5 cm的9例,5 cm以上2例。21例病灶中位于胸膜下15例,右上肺7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左上肺5例,左下肺3例。大多数病灶(18例)呈孤立类圆形、分叶状结节或肿块,边界较为清晰。其中8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病灶直径均小于3 cm),1例为纯磨玻璃样结节,边界清晰,见浅分叶和短小的毛刺,中间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图1);7例为含磨玻璃样的不均匀病灶,病灶大部分呈磨玻璃样,小部分为实性或蜂窝状,边缘有毛刺;另外10例病灶中间可见空泡或蜂窝征,病灶内含多个空泡或呈蜂窝状(图2),其空泡为1~5 mm,形态欠规则,病灶边缘有毛刺,邻近有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少数病灶(3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其边界模糊,远端见阻塞性炎症。21例患者中大部分(15例)病灶邻近有血管集束征(图3)及胸膜凹陷征(图4)。
2.多发结节型 11例患者,发生在两肺9例,单侧肺野2例,其中弥漫粟粒结节9例,散在粟粒结节2例。粟粒结节呈弥漫不均匀分布,以中下肺野为主,上肺叶较少;大小不等,大部分直径在1~5 mm之间,1.0 cm以上较少;以肺野外带、胸膜下为主,内带较少。11例患者中有9例伴有空泡征。3 mm以上结节可发生融合,表现为中心或偏心高密度,边缘中等或模糊(图5),可见结节征、分叶征。有空泡征者结节分布在空泡周围,可使空泡呈中心或偏心性。11例患者中8例合并实变影,以中下肺野为主。
3.实变型 3例患者在CT肺窗上表现为叶或段的大片状致密影及磨玻璃样改变,肺纹理僵直、粗细不均,纵隔窗示实变影,病灶中间可见多个透亮区(图6);增强后,可见病灶内血管明显异常强化。其中1例患者合并一侧气胸及胸腔积液。
讨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细胞沿肺泡壁、肺泡管壁、有时甚至是细支气管壁呈单层或多层生长,似腺样结构;肿瘤间质较少,纤维化程度轻,有时正常肺泡结构仍存在。组织发生至少起源于3种不同的细胞:Clara细胞、黏液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也有人认为起源于细支气管的基底细胞[1]。特别是具有分泌黏液的功能,所以其临床表现为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它归为腺癌的一种[2]。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学分型文献报道不一,以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弥漫型结节型、实变型3型为主。
单发结节或肿块型为BAC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组35例中有21例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病灶好发于肺野的外带,病灶大多形态不规则,有分叶,磨玻璃征和空泡或蜂窝征为其主要特征。磨玻璃征是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的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边界一般较为清晰;蜂窝征是肿瘤内多个空泡密集呈蜂窝状。潘纪戊等[3]认为磨玻璃征和蜂窝征是BAC的特有征象。李铁一[4]认为BAC的典型表现为病灶内有小空泡或支气管充气征,周围可见蜂窝状或磨玻璃状改变。另外,病灶周围的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也是其重要表现。病理基础是由于光镜下肺泡癌常见成纤维化反应,故其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一般较其它恶性肿瘤常见,而且比较明显。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可分为支气管中断、推压移位、穿过三种。通常我们可见支气管达病灶处中断,远端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者可见支气管被肿瘤推压移位,且部分病灶可以侵犯支气管壁;还有较为少见的一部分病例可以见到支气管穿过肿瘤病灶,但一般支气管走行僵硬,管壁增厚,有时还见支气管内壁结节。总的来说,单发结节或肿块型BAC具有以下特点:①病灶大多位于肺野外带或胸膜下;②病灶形态不规则;③具有磨玻璃征,含有多个空泡或蜂窝征,其中,磨玻璃征和蜂窝征往往提示肺泡癌。
多发结节型BAC表现为肺野内多发或弥漫分布的结节,以粟粒结节为主,呈不均匀分布,以中下肺野为主,上肺叶较少,大小不等,部分结节可以融合。融合结节表现为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边缘模糊,有结节征、分叶征、空泡征。单发结节或肿块型为BAC的早期表现,而多发结节型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向炎症型转变的过度阶段[5]。通过对BAC患者的随访,我们可以看到病灶从单发孤立的小结节逐渐向多发结节发展,甚至变为实变的过程。
肺实变是BAC的后期阶段,此时影像学表现与肺炎相似,极易误诊。多数学者认为扫描中的磨玻璃样改变、蜂窝状的肺实变、实变区周围多发小结节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发现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浸润实变的肺组织内有多量黏液分泌,故病灶密度较低,平扫时就可以显示血管影,增强扫描时血管影更突出,呈高密度管状结构,见分支行程达3 cm以上,有人称之为“CT血管造影征”[1]。还可见实变区内肺血管纹理走行僵直、粗细不均,部分呈网格状;而支气管可见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管腔狭窄或病理性支气管扩张等。
总之,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多是BAC的重要征象。磨玻璃征和空泡或蜂窝为其早期具有特征性的表现,而表现为多发结节和实变时,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和肺炎。此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充分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各种征象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康荣,徐从德,张志勇,等. 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4.
[2]Hourany J, Byrd RP Jr, Roy TM. Cardiac tamponade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bronchioloalveolar cell carcinoma[J].Tennessee Med, 1996, 89(7): 247-248.
[3]潘纪戊,张国桢,蔡祖龙,等. 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8-80.
[4]李铁一.中华影像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8-201.
[5]赵绍宏,蔡祖龙.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2(41):22.
(收稿日期:2010-07-04 修回日期:2010-08-31)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