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合,这种情况考查的知识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另一个是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事件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种情况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因此,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例1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民族资产阶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
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具有革命的一面
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和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民族资产阶级不敢与压迫剥削阶级彻底决裂,具有妥协的一面
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从图1中可以判断①②是正确的;从图2中的曲线走势可以断定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期,故④正确;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从图中无法提炼出此信息,故不能人选。答案为c。
例2 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是( )
①皇权至高无上②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③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太尉掌管军事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由此可知③正确。从图中的箭头和情景可以看出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由此可知①②正确。④从图中看不出来,可排除。答案为c。
例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
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②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使人们开始从关注宇宙自然到关注人类本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
D.(3)④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人们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知,材料反映了牛顿的理论在人类思想解放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与题意不符合;②表述错误;④说的是古代西方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方法探究:
对于四选三式的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排除包含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的选项即可;如果某一选择肢在四个选项中都存在,这一选择肢是必选内容,不必审看;对四选二式的组合型选择题,肯定法与否定法结合使用;对不定量的组合型选择题,即符合题意的选择肢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或四个以上,这类题一定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解题对策:
(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
2 程度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此题型涉及的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也较高,难度相对较大,表现为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打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4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知识的理解,是典型的程度型选择题。4个选项都是新中国对外方面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社会”主要指国际政治及生活;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决定是否动用武力维和的机构;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也确实起到了主要的积极作用,答案为A。
例5 下表是1915年中国纱锭的盈利指数,形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之春天”
B.“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C.引进大量的先进设备与技术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1915年到1919年的盈利指数是大幅度提升,表明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题目问的是原因,而A是表现,B、C、D是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选D。
例6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民关系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致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故选D。
解题对策:
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中选优、汰沙取金”,找出最佳选项。具体方法有:
(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3)基本理论分析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选项。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即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选项。而错误选项,常有以下问题:范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逆向型选择
题型特征: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例7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成为帮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例8 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解析:中共“二大”是在正确分析了国情后制订的民主革命目标。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所以A项错在“开始”。
例9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我们要彻底否定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值得肯定
C.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解析:尽管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选A。
解题对策:
(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4)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4 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此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择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概念。
例10 《说文解字》记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解析:“宗,尊祖庙也”,意思是“宗”的本义就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这说明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的。选A。
例11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析:马克思强调启蒙思想家“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这说明“理性”首先是人的思想,不是神的意志。再结合启蒙思想的主张,可以判断出“理性”就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选A。
解题对策:
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5 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类型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由于”、“决定性因素”、“主要理由”、“主要依据”、“政治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导火线”、“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或出现“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动机”等关键词语。
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12 左图人物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主要是因为( )
A.他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贡献
B.他和牛顿对科学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C.他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D.他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示人物是达尔文。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在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给上帝造人说以致命的打击。答案为c。
例13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君权神授”
C.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上的统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B、c是具体原因,D是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后所起的作用,不属于原因。答案为A。
解题对策: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一般来说,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③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弄清楚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等概念;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6 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
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
例14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在于( )
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推翻了三座大山
D.都使中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解析:解答本题用限定词法和排除法。两种探索最根本的共同点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A只符合后者;C只符合前者;D错误,毛泽东探索的道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虽然主张共同富裕,但是现在来看,中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答案为B。
例15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选项都有④。故④不予考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答案为C。
解题对策: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7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评价型选择题是考查学生评价能力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例16 张裕公司由清末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创办于1892年,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它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见证。图为地窖“镇窖之宝”,这个酒桶能容纳15吨葡萄酒,号称亚洲桶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张裕公司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张裕公司的创办是中国资本主义葫芽发展的结果
D.其创办受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推动
解析: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和史实支撑法。本题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考查,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B发生在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D发生于甲午战争后,不符合史实。答案为A。
例17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A正确;“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片面强调钢铁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c错误;图示事件并没有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而是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故D错误。答案为A。
方法探究:
1 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 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
3 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解题对策:
解答评价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
(3)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直选法等方法有时也会用到,如解答非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时常用此法。
题型特征: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表述关系的题干;②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③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角度有两个:一个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或同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归类组合,这种情况考查的知识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另一个是将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历史事件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种情况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因此,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例1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民族资产阶级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存艰难
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具有革命的一面
③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和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民族资产阶级不敢与压迫剥削阶级彻底决裂,具有妥协的一面
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从图1中可以判断①②是正确的;从图2中的曲线走势可以断定一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期,故④正确;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从图中无法提炼出此信息,故不能人选。答案为c。
例2 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是( )
①皇权至高无上②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③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太尉掌管军事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由此可知③正确。从图中的箭头和情景可以看出丞相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由此可知①②正确。④从图中看不出来,可排除。答案为c。
例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
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②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使人们开始从关注宇宙自然到关注人类本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
D.(3)④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人们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知,材料反映了牛顿的理论在人类思想解放方面的促进作用。①与题意不符合;②表述错误;④说的是古代西方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方法探究:
对于四选三式的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排除包含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的选项即可;如果某一选择肢在四个选项中都存在,这一选择肢是必选内容,不必审看;对四选二式的组合型选择题,肯定法与否定法结合使用;对不定量的组合型选择题,即符合题意的选择肢不定,少则一个,多则四个或四个以上,这类题一定要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解题对策:
(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
2 程度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此题型涉及的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也较高,难度相对较大,表现为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打题型,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4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知识的理解,是典型的程度型选择题。4个选项都是新中国对外方面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社会”主要指国际政治及生活;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决定是否动用武力维和的机构;中国担任常任理事国,也确实起到了主要的积极作用,答案为A。
例5 下表是1915年中国纱锭的盈利指数,形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之春天”
B.“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C.引进大量的先进设备与技术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1915年到1919年的盈利指数是大幅度提升,表明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题目问的是原因,而A是表现,B、C、D是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故选D。
例6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民关系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致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故选D。
解题对策:
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中选优、汰沙取金”,找出最佳选项。具体方法有:
(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3)基本理论分析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选项。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即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选项。而错误选项,常有以下问题:范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 逆向型选择
题型特征: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例7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美国、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成为帮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例8 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
C.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
D.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
解析:中共“二大”是在正确分析了国情后制订的民主革命目标。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所以A项错在“开始”。
例9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新确立,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我们要彻底否定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值得肯定
C.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值得肯定
解析:尽管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选A。
解题对策:
(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4)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4 概念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此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择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概念。
例10 《说文解字》记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解析:“宗,尊祖庙也”,意思是“宗”的本义就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这说明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的。选A。
例11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析:马克思强调启蒙思想家“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这说明“理性”首先是人的思想,不是神的意志。再结合启蒙思想的主张,可以判断出“理性”就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选A。
解题对策:
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5 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类型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由于”、“决定性因素”、“主要理由”、“主要依据”、“政治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导火线”、“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或出现“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动机”等关键词语。
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12 左图人物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主要是因为( )
A.他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贡献
B.他和牛顿对科学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
C.他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D.他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示人物是达尔文。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在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给上帝造人说以致命的打击。答案为c。
例13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被汉武帝采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君权神授”
C.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上的统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B、c是具体原因,D是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后所起的作用,不属于原因。答案为A。
解题对策: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一般来说,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③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弄清楚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等概念;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6 比较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
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
例14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在于( )
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推翻了三座大山
D.都使中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解析:解答本题用限定词法和排除法。两种探索最根本的共同点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A只符合后者;C只符合前者;D错误,毛泽东探索的道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虽然主张共同富裕,但是现在来看,中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答案为B。
例15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列式法和排除法。将四个选项列成竖式后会发现每选项都有④。故④不予考虑。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答案为C。
解题对策: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7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结论,运用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评价型选择题是考查学生评价能力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正确(或错误)的是”。
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
例16 张裕公司由清末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创办于1892年,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企业。它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见证。图为地窖“镇窖之宝”,这个酒桶能容纳15吨葡萄酒,号称亚洲桶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张裕公司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张裕公司的创办是中国资本主义葫芽发展的结果
D.其创办受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推动
解析:解答本题用材料解析法和史实支撑法。本题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考查,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B发生在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D发生于甲午战争后,不符合史实。答案为A。
例17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A正确;“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片面强调钢铁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部门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c错误;图示事件并没有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变化,而是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故D错误。答案为A。
方法探究:
1 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 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
3 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解题对策:
解答评价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2)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
(3)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4)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直选法等方法有时也会用到,如解答非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时常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