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大兴安岭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所处地质位置、地层、侵入岩、构造、蚀变与矿化特征及矿化蚀变带特征的认识,浅析该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大兴安岭 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of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geological location, formation, intrusive rocks, structure, altered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mineralized alter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ing, analyses the causes and deposit prospecting marks.
Key words: the clear water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大兴安岭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1:5万中埃基西马亚河幅(N51E023015)区域地质矿产图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与大兴安岭中断陷带(火山岩带)的接和部位,大兴安岭成矿带的北段,白卡鲁山南坡有色金属、金II级成矿远景区的东部,北东向盘古河—卡马兰河断裂带与呼玛河断裂带之间。矿床形成主要与多期次的次火山岩晚期热液活动有关,矿床主要以铅锌为主,伴生金、银、铜等有益组分。矿体围岩为白垩系下统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
1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统光华组和甘河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甘河组不整合覆盖在光华组之上。
2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花岗斑岩,呈不规则的小岩株产出。
区内脉岩较发育,以闪长岩脉较为发育。岩脉均展布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中,岩脉多呈北西向展布,大部分规模小,多呈脉状或扁豆状产出,闪长岩脉局部具蚀变和铅锌矿化现象。这些脉岩的生成时代应为燕山晚期的产物。
3构造
矿床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盘古河—卡马兰河北东向断裂带与呼玛河北东断裂带之间,两大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构造格局。具体位于呼玛河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构造—东西向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与北西向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之间,这两断裂构造派生了区内低序次构造的产生。区内有东西向、南北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和构造破碎带,产生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容矿构造。
东西向断裂构造为区域上西吉诺—博乌勒山东西向断裂带的东延部分,延至矿区内,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是矿区内主要断裂,这些断裂为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和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的次级构造。
矿区内控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则为矿床主要容矿构造,已发现的矿体、矿化带均赋存在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脉岩的展布方向,由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的蚀变矿化带均呈北西向展布,所以北西向断裂构造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4蚀变与矿化特征
蚀变特征
区内热液蚀变类型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光华组和甘河组火山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热液蚀变现象,只是蚀变程度有所差异,近矿围岩蚀变强,由近矿体向外蚀变程度逐渐变弱。由于矿区内具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岩石遭受蚀变也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在近矿围岩和矿体本身均可见强烈热液活动沿裂隙形成脉状蚀变,如面状的硅化呈霏细—微细粒它形粒状石英,镶嵌—填隙生长或呈集合体形式存在,脉状以细脉状充填岩石裂隙中,在英安岩、流纹岩、流纹质含砾凝灰熔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岩中均见有硅化。
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呈显微鳞片状集合体,呈短带状、波纹状、不规则团块集合体填隙密集分布。矿区内各种火山岩中普遍存在。
绿帘石化与绿泥石化相伴形成,呈面状和斑点状及沿裂隙形成细脉状,斑点状主要表现在岩石中的斑晶斜长石及角闪石完全蚀变无残留,仅保有斑晶假象,安山岩中常见,该蚀变在其它火山岩中也不同程度发育。
碳酸盐化呈隐晶—微细粒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集合体,呈小团粒、短带状填隙,粒径0.2—0.4 mm,另外可见两期以上的方解石细脉沿裂隙形成,并互相穿切明显。矿区内各种火山岩均有碳酸盐化现象。
在英安岩、蚀变安山岩中普遍有黑土化(一种软锰矿),在地表风化的岩石中最明显,多沿裂隙和节理面形成。
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在早期的硅化相伴磁铁矿化、黄铁矿化;中期时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相伴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晚期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相伴闪锌矿化、方铅矿化和黄铜矿化。
黑土化对指示找铅锌矿起到方向性作用,如发现黑土化即接近构造破碎带或铅锌矿体。
在近矿围岩中,硅化、绢云母化尤为强烈,与矿化关系尤为密切,见到这些蚀变即可见铅锌矿化,当裂隙发育处蚀变增强亦可见沿裂隙充填铅锌细脉及浸染状铅锌矿。
矿化特征
矿区内金属矿化现象较普遍,由于断裂和裂隙发育,尤以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给热液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运移空间以及矿液富集的容矿构造,因此在这些构造中矿化比较普遍。
矿区内主要的矿化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及软锰矿化等。与成矿关系密切,形成矿体和矿化体的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在地表氧化呈铁帽状、风化成土状和蜂窝状的氧化矿产出,并随深度变化,氧化矿减少,硫化矿增多,深部为硫化矿,多以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团块状铅锌矿等产出。矿化集中产于构造破碎带内,近矿围岩中裂隙发育处形成充填细脉状矿化,并形成铅锌矿体或矿化带。矿区内的各种岩石均可见黄铁矿化,尤其在流纹岩、英安岩及流纹质碎屑岩中黄铁矿化尤为强烈。
5礦化蚀变带特征
根据地表槽探工程揭露。矿区内已发现具找矿意义的矿化蚀变带内的几种近矿围岩和容矿构造破碎带中岩石均具前面叙述的蚀变矿化现象和特征。热液活动使近矿围岩产生不同程度蚀变。
构造破碎带中矿化蚀变带赋存矿体和矿化带,说明构造破碎带容矿构造,使成矿物质的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富集形成了矿床内的多条矿体,当近围岩中裂隙发育处见有充填脉状、细脉状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多与硅化形成的隐晶—微粒状它形粒状石英集合体相伴及绢云母化形成的鳞片状绢云母集合体或绿泥石形成鳞片状绿泥石集合体相伴密集分布,说明矿化蚀变带内的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关系尤为密切。
6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大兴安岭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地质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矿床位于呼玛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东西向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与北西向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之间,这两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而它们的次级北西向容矿构造断裂构造破碎带则是热液富集的最佳空间,矿床内的矿体均产于构造破碎带内即说明了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是容矿构造。
早白垩世的多次火山喷溢活动及花岗斑岩侵入活动和多次岩浆活动,尤为早白垩世火山喷溢晚期的潜火山岩,晚期热液活动为成矿携带了大量成矿元素,充填于上述的容矿构造中形成了矿体。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形成的火山岩中存在较高的成矿元素,经热液活动成矿元素被激活、迁移、富集与热液中的成矿元素一并充填沉淀于构造破碎带内和裂隙中,为成矿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成矿物质。
综上所述,本矿床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脉状矿床。
矿床的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点:
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该构造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硅化、绢云母化、软锰化(黑土化)等蚀变现象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物、化探异常可做为找矿标志之一。尤其化探异常可做为直接找矿的有效标志。
早白垩世光华期的火山岩中Zn、Pb、Cu、Ag、Au的含量丰度值较高。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量的物质来源,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大兴安岭 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of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geological location, formation, intrusive rocks, structure, altered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mineralized alter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standing, analyses the causes and deposit prospecting marks.
Key words: the clear water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大兴安岭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1:5万中埃基西马亚河幅(N51E023015)区域地质矿产图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与大兴安岭中断陷带(火山岩带)的接和部位,大兴安岭成矿带的北段,白卡鲁山南坡有色金属、金II级成矿远景区的东部,北东向盘古河—卡马兰河断裂带与呼玛河断裂带之间。矿床形成主要与多期次的次火山岩晚期热液活动有关,矿床主要以铅锌为主,伴生金、银、铜等有益组分。矿体围岩为白垩系下统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
1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统光华组和甘河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甘河组不整合覆盖在光华组之上。
2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花岗斑岩,呈不规则的小岩株产出。
区内脉岩较发育,以闪长岩脉较为发育。岩脉均展布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中,岩脉多呈北西向展布,大部分规模小,多呈脉状或扁豆状产出,闪长岩脉局部具蚀变和铅锌矿化现象。这些脉岩的生成时代应为燕山晚期的产物。
3构造
矿床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盘古河—卡马兰河北东向断裂带与呼玛河北东断裂带之间,两大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构造格局。具体位于呼玛河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构造—东西向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与北西向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之间,这两断裂构造派生了区内低序次构造的产生。区内有东西向、南北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和构造破碎带,产生了一系列北西向的容矿构造。
东西向断裂构造为区域上西吉诺—博乌勒山东西向断裂带的东延部分,延至矿区内,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是矿区内主要断裂,这些断裂为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和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的次级构造。
矿区内控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则为矿床主要容矿构造,已发现的矿体、矿化带均赋存在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脉岩的展布方向,由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的蚀变矿化带均呈北西向展布,所以北西向断裂构造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4蚀变与矿化特征
蚀变特征
区内热液蚀变类型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光华组和甘河组火山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热液蚀变现象,只是蚀变程度有所差异,近矿围岩蚀变强,由近矿体向外蚀变程度逐渐变弱。由于矿区内具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岩石遭受蚀变也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在近矿围岩和矿体本身均可见强烈热液活动沿裂隙形成脉状蚀变,如面状的硅化呈霏细—微细粒它形粒状石英,镶嵌—填隙生长或呈集合体形式存在,脉状以细脉状充填岩石裂隙中,在英安岩、流纹岩、流纹质含砾凝灰熔岩、流纹质凝灰岩、安山岩中均见有硅化。
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呈显微鳞片状集合体,呈短带状、波纹状、不规则团块集合体填隙密集分布。矿区内各种火山岩中普遍存在。
绿帘石化与绿泥石化相伴形成,呈面状和斑点状及沿裂隙形成细脉状,斑点状主要表现在岩石中的斑晶斜长石及角闪石完全蚀变无残留,仅保有斑晶假象,安山岩中常见,该蚀变在其它火山岩中也不同程度发育。
碳酸盐化呈隐晶—微细粒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集合体,呈小团粒、短带状填隙,粒径0.2—0.4 mm,另外可见两期以上的方解石细脉沿裂隙形成,并互相穿切明显。矿区内各种火山岩均有碳酸盐化现象。
在英安岩、蚀变安山岩中普遍有黑土化(一种软锰矿),在地表风化的岩石中最明显,多沿裂隙和节理面形成。
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在早期的硅化相伴磁铁矿化、黄铁矿化;中期时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相伴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晚期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相伴闪锌矿化、方铅矿化和黄铜矿化。
黑土化对指示找铅锌矿起到方向性作用,如发现黑土化即接近构造破碎带或铅锌矿体。
在近矿围岩中,硅化、绢云母化尤为强烈,与矿化关系尤为密切,见到这些蚀变即可见铅锌矿化,当裂隙发育处蚀变增强亦可见沿裂隙充填铅锌细脉及浸染状铅锌矿。
矿化特征
矿区内金属矿化现象较普遍,由于断裂和裂隙发育,尤以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给热液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运移空间以及矿液富集的容矿构造,因此在这些构造中矿化比较普遍。
矿区内主要的矿化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及软锰矿化等。与成矿关系密切,形成矿体和矿化体的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在地表氧化呈铁帽状、风化成土状和蜂窝状的氧化矿产出,并随深度变化,氧化矿减少,硫化矿增多,深部为硫化矿,多以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团块状铅锌矿等产出。矿化集中产于构造破碎带内,近矿围岩中裂隙发育处形成充填细脉状矿化,并形成铅锌矿体或矿化带。矿区内的各种岩石均可见黄铁矿化,尤其在流纹岩、英安岩及流纹质碎屑岩中黄铁矿化尤为强烈。
5礦化蚀变带特征
根据地表槽探工程揭露。矿区内已发现具找矿意义的矿化蚀变带内的几种近矿围岩和容矿构造破碎带中岩石均具前面叙述的蚀变矿化现象和特征。热液活动使近矿围岩产生不同程度蚀变。
构造破碎带中矿化蚀变带赋存矿体和矿化带,说明构造破碎带容矿构造,使成矿物质的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富集形成了矿床内的多条矿体,当近围岩中裂隙发育处见有充填脉状、细脉状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多与硅化形成的隐晶—微粒状它形粒状石英集合体相伴及绢云母化形成的鳞片状绢云母集合体或绿泥石形成鳞片状绿泥石集合体相伴密集分布,说明矿化蚀变带内的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关系尤为密切。
6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大兴安岭碧水铅锌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地质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矿床位于呼玛河断裂带的次级构造东西向上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与北西向中埃基西马亚河断裂之间,这两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而它们的次级北西向容矿构造断裂构造破碎带则是热液富集的最佳空间,矿床内的矿体均产于构造破碎带内即说明了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是容矿构造。
早白垩世的多次火山喷溢活动及花岗斑岩侵入活动和多次岩浆活动,尤为早白垩世火山喷溢晚期的潜火山岩,晚期热液活动为成矿携带了大量成矿元素,充填于上述的容矿构造中形成了矿体。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形成的火山岩中存在较高的成矿元素,经热液活动成矿元素被激活、迁移、富集与热液中的成矿元素一并充填沉淀于构造破碎带内和裂隙中,为成矿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成矿物质。
综上所述,本矿床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脉状矿床。
矿床的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点:
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该构造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硅化、绢云母化、软锰化(黑土化)等蚀变现象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物、化探异常可做为找矿标志之一。尤其化探异常可做为直接找矿的有效标志。
早白垩世光华期的火山岩中Zn、Pb、Cu、Ag、Au的含量丰度值较高。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量的物质来源,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