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相异构想思维的探讨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于自然环境中,也就生活于地理世界中。我们从大量地理事物和现象中积累了很多生活经验,也获得了不少有关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如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人们获得了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了对事物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这样形成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与科学的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国外,研究者把人们对科学现象和科学概念的一些由自己的感性认识得出的理解和想法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是指个人由自己的感性认识得出的理解和想法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相异构想使人们难以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思维研究问题。有一定科学知识的高中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异构想,这些相异构想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和教师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1.对相异构想的认识
  高中生对地理概念的相异构想是客观存在的。从人类认识发展的角度看,相异构想的产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在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相异构想也屡见不鲜。相异构想的产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人类的认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错误到正确。我们应该把相異构想作为可被转换的认知结构接受下来,充分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发挥教学艺术,消除学生中的相异构想,有效地传递正确的地理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相异构想是学生接受新知学好地理的一个障碍,修正概念比传授概念更困难但更重要,这些认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学生的相异构想应该持有的指导思想。
  2.相异构想的特点
  2.1特异性
  学生的相异构想缘起于他们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活动范围等不尽相同,对同一类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异构想也就各式各样。正确的当然只有一个,错误的则可能五花八门。
  2.2肤浅性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能力的有限性以及认识过程的自发性,学生的相异构想往往比较肤浅,往往只能停留在对表象的概括阶段,而不能超脱具体表象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3广泛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之前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接触了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因而,在他们头脑中自发形成的相异构想所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当然,这种广泛的相异构想是相对的,他们对日常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会形成较多的相异构想,而对那些比较少见的抽象的地理知识,则很少有相异构想。
  2.4自发性
  学生大脑中的相异构想,缘起于学生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这些经验在其大脑中逐渐发展深化,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学生在构建相异构想时,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人教他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那个问题应该是那样,他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认识进行构建。因此,相异构想是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事物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2.5顽固性
  相异构想含有学生对自然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学生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同时还是学生认识世界所凭借的工具。学生凭借这种原始的认知结构来认识世界,并“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中相异构想不断强化,学生对这些信念深信不疑,很难轻易放弃自己的观念。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地理现象形成了相异构想,要想加以转变不是通过一次讲解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教师非下苦功、巧功不可。
  2.6隐蔽性
  当学生对某一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形成相异构想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思维能力的限制,这种相异构想通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难以用他们的语言表达清楚,因此平时不易表现出来。当教师讲授某个地理概念或地理现象时,如果不特别与学生的相异构想联系起来进行揭示、比较、批驳的话,那么在学生头脑中经常会同时出现两个概念或观点。当他们去解决问题时,头脑中固有的相异构想又会表现出来,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3.相异构想的影响
  相异构想和科学的地理概念都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的。根据其是否易于转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虽然与科学的地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辅之以有效的方法,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从结构上说,这类概念在学生头脑里的形成并不涉及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属于认知同化过程。另一类相异构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比较根深蒂固,学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相异构想系统,我们的传统教学很难轻易把它纠正过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特别强调“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不强调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因此,人们常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会学到什么,似乎学生的脑袋是一只大容器,灌输什么就是什么。“满堂灌”“填鸭式”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
  有些有经验的教师也知道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异构想,但他们往往会认为只要把正确的概念传授给学生,学生的错误认识就会自然地被纠正过来。他们不理会或不重视学生的相异构想,因此备课中只注重“备教材”“备教法”,往往放松了对“备学生”的深入研究。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还存在不少问题。
  4.相异构想的转变策略
  4.1了解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
  了解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中存在哪些相异构想。可以有三种方式去了解学生的相异构想。第一种是书面问卷形式,这类问卷可以是为了解学生对某个概念的掌握情况而编制的,也可以仅仅是日常的练习卷。通过问卷能够发现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相异构想。书面问卷通常在学习新概念前进行。第二种是座谈形式。在座谈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诱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而了解学生的相异构想。为消除学生对座谈的拘束感,教师要尽量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师生一对一进行座谈。第三种是运用概念图技术,让学生制作对某个概念理解情况的概念图,2.有针对性地选择事例或现象
  了解了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后,教师要积极创设新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事例或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相异构想去对事例或现象进行解释,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即大脑中的原有概念与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从而感觉到有改变认知结构的需要,产生迫切学习新概念,正确理解新概念的心情。
  4.2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讲清概念
  教师还应该善于创造一种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清理思路,使他们把那些不清晰的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变成明确的、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再把问题揭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科学的思维模式。对于否定学生的相异构想,教师必须针对相异构想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充分地说理,引起学生的思想交锋,绝不能只靠教师的单边活动,更不能简单化。不能用机械的习题累积来克服学生相异构想的顽固性,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相异构想的基础,清除原有的相异构想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地理概念。
  4.3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主导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不管是对基本概念的认识,还是对定理的理解,或者用逻辑方法从基本概念和定理推导出结论,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的核心。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正确思维方式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他们学会由原因推出结论,由结论导出原因,重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全面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规范训练,才能不断克服因相异构想形成的片面性和疏漏性。
  4.4加强实物演示和模型建立,丰富感性认识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地理模型是地理学中对实际问题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通过运用地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地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收稿日期:2014-03-14
其他文献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等作用。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语文课外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据调查,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约有80%的老师重视练习的作用,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对学生情况的研究分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目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写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撑和提升作用。   1.识字教学   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
期刊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观认为,只有各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1.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標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画或文字提供的信息,围绕话题或主题综合运用已学语言知识,写出文章。所以它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没有人生来就是一个写作高手,在教师的有效启发与精心设计的训练下,学生是可以逐步培养出较强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使他们的想象力、自主力
期刊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流动到其它地区,将子女留在家里跟随老人或亲戚朋友生活,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把这类儿童称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大。他们是一个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常常让教师伤神费心的群体;他们数量庞大,给教育者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作为教育者,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能些什么呢?本文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研讨一些对策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有效性策略     教师设计合
期刊
有些青年教师观课归来,常会说:“××课上得真好,我都被感动得流泪了。”听了这样的评价,笔者非常诧异:这是什么评价标准?“感动得流泪了”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当然,一堂语文课能让听课的人流泪,说明这堂课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是,仅仅让人“流泪”,并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因为阅读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仅仅达到“流泪”是不够的,它承担着比“流泪”还重要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取、能力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肤浅看法。  1.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期刊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四个忽视”,严重地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一是忽视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二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忽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不良;四是忽视“个别差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
期刊
【摘要】我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关键词】独立思考;新课程理念;拓宽;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