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媳之间没有天然的爱,有的是相互间的竞争。
现在,无论是涉及婆媳关系的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大火!知道为什么吗?媳妇们看到电视剧里“媳妇”的控诉,觉得十分解气:“她们说出了我想说,但在现实中绝不敢对婆婆说的话!”
真相:其实婆媳间本来就没有天然的爱
婆媳关系,一想起这个词,就能让人联想到对立、冲突、复杂……令人恐惧。其实,这种恐惧暗含着现实中对婆媳关系的理想化期待——亲如母女。
本来,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扯”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同样爱着一个男人,“爱”是她们的纽带,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一样是叫妈,但感觉咋那么不一样!自己的妈真心疼你,为你好,急了你可以跟她吵;婆婆就不一样了,你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她却老想挑剔你、挤兑你!”尽管李慧刚开始还自信地认为自己能“爱上”婆婆,可才几天,对这个凭空多出来的“妈”,她怎么也爱不起来。
婆婆也说了,她最初也希望能跟媳妇好好相处,可媳妇真过了门,老是不“来电”。其实,儿媳人不错,里里外外一把手,对她也很尊敬,但一跟自己的女儿比,还是觉得差得太远。“彼此之间老觉得拧巴,也许是天然的敌意?我总觉得她太懒,特看不惯她指使我儿子干活!”
在英语单词里,婆婆是“Mother-in-law”,直译过来,就是“法律关系上的妈妈”,很显然,这种母女关系“先天不足”,想说爱,有点难。所以,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的努力多数会以失败告终。
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经历,没有感情基础,让这样两个女人相爱,注定会失望。”
“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系是无法切断的,她们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则没有这样的情感联结,容纳度也没有。”
办法:男人你要站出来
婆媳之间不但没有天然的爱,而且是相互竞争的。
有很多人认为,正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所以,婆媳的目标是一致的。这种想法太唯美了,这种唯美妨碍了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
对于西方人,婆媳关系并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限也是明确的。
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当然可以影响子女的家庭生活。
中国人往往不懂得经营夫妻之间的柔情,却更看重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异性,包括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这就会让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倍感失落,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夺”回儿子。
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挑剔儿媳妇。也许在她心目中,自己才最爱儿子。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婆媳关系的基础。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就应该完成重要的分离,但这种分离,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完成得不够。
在婆媳关系中,男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把妈妈的能量挡在小家庭之外,保护好你的伴侣生活。
可是,很多儿子根本意识不到要去挡,儿媳妇只好站出来挡,直接造成两个女人的短兵相接!
记住:适当的心理边界和空间距离是有必要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对峙的。
心理学家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种胜过母女的婆媳关系。可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其难以觉察的心理根源。
比如,有的儿媳不但跟婆婆很亲,甚至有时是在讨好婆婆。这可能是儿媳在成长中缺失了妈妈的爱,更愿意认同婆婆这个“母亲”,对她有理想化的投射。
还有一种情形是婆婆对儿媳特别好。其中,有些是儿子的条件与儿媳不对等,婆婆觉得委屈了人家姑娘,因内疚而补偿。
或者婆婆对儿媳好,一般是看在儿子的份上,因为儿子把媳妇看得很重要,婆婆就可能用低自尊争取儿子的爱。可这样的关系很危险,因为婆婆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媳妇,儿媳被她变成了一个道德谴责的对象。
这种“好”的婆媳关系,往往获得称赞,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相亲相爱”的婆媳关系,可能隐藏着不易觉察的危险。因为这样做,抹杀了婆婆和媳妇的角色界线,没有规则的游戏反而更把握不好。
不要将婆婆作为母亲的替代,但不是说婆媳之间不必爱,也不意味着不去经营甚至破坏这种关系。这样的心理边界是一条线,可以让婆媳因此保持舒适的距离。
边界如何建立?作为个体,每个人都首先要爱自己,具有主体感和独立性,不依赖别人去生活,这样,理清关系就变得容易得多。比如有的婆婆,自己本身有很好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对儿媳的关注很少,反而大家相处得更愉快。
当你清楚地知道你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你就会知道,你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你和他人的关系怎样才会合适。
这是心理界线。除了这个,我们还要讲求技巧——两代人最好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如果有条件,能分开住就分开住。毕竟,两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异的,而夫妻间需要亲密的空间,需要在没有窥视和评判的目光下享受自在、舒适的伴侣生活。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
现在,无论是涉及婆媳关系的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大火!知道为什么吗?媳妇们看到电视剧里“媳妇”的控诉,觉得十分解气:“她们说出了我想说,但在现实中绝不敢对婆婆说的话!”
真相:其实婆媳间本来就没有天然的爱
婆媳关系,一想起这个词,就能让人联想到对立、冲突、复杂……令人恐惧。其实,这种恐惧暗含着现实中对婆媳关系的理想化期待——亲如母女。
本来,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扯”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同样爱着一个男人,“爱”是她们的纽带,谁会抱着树敌的想法呢?
“一样是叫妈,但感觉咋那么不一样!自己的妈真心疼你,为你好,急了你可以跟她吵;婆婆就不一样了,你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她却老想挑剔你、挤兑你!”尽管李慧刚开始还自信地认为自己能“爱上”婆婆,可才几天,对这个凭空多出来的“妈”,她怎么也爱不起来。
婆婆也说了,她最初也希望能跟媳妇好好相处,可媳妇真过了门,老是不“来电”。其实,儿媳人不错,里里外外一把手,对她也很尊敬,但一跟自己的女儿比,还是觉得差得太远。“彼此之间老觉得拧巴,也许是天然的敌意?我总觉得她太懒,特看不惯她指使我儿子干活!”
在英语单词里,婆婆是“Mother-in-law”,直译过来,就是“法律关系上的妈妈”,很显然,这种母女关系“先天不足”,想说爱,有点难。所以,渴望婆媳关系“亲如母女”的努力多数会以失败告终。
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心理治疗师荣伟玲说:“婆媳间没有天然的爱,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生活经历,没有感情基础,让这样两个女人相爱,注定会失望。”
“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系是无法切断的,她们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则没有这样的情感联结,容纳度也没有。”
办法:男人你要站出来
婆媳之间不但没有天然的爱,而且是相互竞争的。
有很多人认为,正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所以,婆媳的目标是一致的。这种想法太唯美了,这种唯美妨碍了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
对于西方人,婆媳关系并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他们的价值观是:夫妻关系第一重要,与父母的关系是次要的,因此,婆媳之间的界限也是明确的。
但在中国,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高于夫妻关系,这就使得即使在结婚后,父母当然可以影响子女的家庭生活。
中国人往往不懂得经营夫妻之间的柔情,却更看重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异性,包括母亲对儿子、父亲对女儿。这就会让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倍感失落,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夺”回儿子。
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挑剔儿媳妇。也许在她心目中,自己才最爱儿子。
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健康婆媳关系的基础。在母亲和儿子之间,就应该完成重要的分离,但这种分离,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完成得不够。
在婆媳关系中,男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把妈妈的能量挡在小家庭之外,保护好你的伴侣生活。
可是,很多儿子根本意识不到要去挡,儿媳妇只好站出来挡,直接造成两个女人的短兵相接!
记住:适当的心理边界和空间距离是有必要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对峙的。
心理学家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种胜过母女的婆媳关系。可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其难以觉察的心理根源。
比如,有的儿媳不但跟婆婆很亲,甚至有时是在讨好婆婆。这可能是儿媳在成长中缺失了妈妈的爱,更愿意认同婆婆这个“母亲”,对她有理想化的投射。
还有一种情形是婆婆对儿媳特别好。其中,有些是儿子的条件与儿媳不对等,婆婆觉得委屈了人家姑娘,因内疚而补偿。
或者婆婆对儿媳好,一般是看在儿子的份上,因为儿子把媳妇看得很重要,婆婆就可能用低自尊争取儿子的爱。可这样的关系很危险,因为婆婆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媳妇,儿媳被她变成了一个道德谴责的对象。
这种“好”的婆媳关系,往往获得称赞,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相亲相爱”的婆媳关系,可能隐藏着不易觉察的危险。因为这样做,抹杀了婆婆和媳妇的角色界线,没有规则的游戏反而更把握不好。
不要将婆婆作为母亲的替代,但不是说婆媳之间不必爱,也不意味着不去经营甚至破坏这种关系。这样的心理边界是一条线,可以让婆媳因此保持舒适的距离。
边界如何建立?作为个体,每个人都首先要爱自己,具有主体感和独立性,不依赖别人去生活,这样,理清关系就变得容易得多。比如有的婆婆,自己本身有很好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对儿媳的关注很少,反而大家相处得更愉快。
当你清楚地知道你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你就会知道,你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你和他人的关系怎样才会合适。
这是心理界线。除了这个,我们还要讲求技巧——两代人最好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如果有条件,能分开住就分开住。毕竟,两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是有差异的,而夫妻间需要亲密的空间,需要在没有窥视和评判的目光下享受自在、舒适的伴侣生活。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