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学校教育中,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内的登堂入室,情境教学以其无比亮丽的风采逐步成为时尚潮流,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青睐和推崇。尤其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独特的优势功效充分反映和体现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基本特征。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简要性的抛砖引玉之论,希望以此能够为更多实践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情境教学 特征创设 实践与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情景教学可以利用一种相对熟悉的参考物,较好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各类矛盾,能够从中赢得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阐述。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主要特点
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教学情境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一是生活性特点。社会生活是有效教学情境赖以生成的物质性前提和条件,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它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并善于挖掘和利用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切实增强其实际感悟,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如果形影相吊的话,必然是劳而无功。二是针对性特点。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自己思维认知的发展区域,在创设语文教学的有效情境时,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一方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不能远离教学内容和目标。换言之,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否则,极易形成“曲高和寡”的现象。三是形象性特点。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要注重其感性、可见和摸得着,又要强调生动、具体、形象性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形象与抽象思维、感性与理性认识的互动关系。四是情感性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情感艺术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情感因素的内在驱动下,往往能够促使学生超常发挥,从中收获“激中生智”的意外之效。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应当认真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注重以下“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明确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既有效防止哗众取宠,又努力避免流于形式。二是必须渗透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可抓住学生们的兴奋点,有效选取讲故事、做游戏、课堂比赛、多媒体演示和模拟表演的方法创设良好情境;在此基础之上,更应凸显问题情境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能够充分发展思维的深度和张力。三是必须讲求一定的时代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否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觉性。四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青少年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强,如果所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挑战性过强,会打击其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如果缺乏相应的挑战性,既无法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对知识的认知、体验和理解。
三、对初中语文有效情境教学的初步实践
笔者认为,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导入式情景。教学导入犹如作品之索引和旋律之前奏,应当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从而发挥引人入胜和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有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播放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MTV。那震颤心灵的歌词、那激越跌宕的旋律、那深入人心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激活了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活动作出了良好铺垫。
2.生活性情境。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善于把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链接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形象化语言与学生感知充分融合起来,以努力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贴切性和可感性。如小说《社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一大帮顽皮活泼、友好无私的农村儿童在一起煮豆的生活情境,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令人余香绕肠、回味无穷。为了帮助一些没有水乡生活经历的学生更好地体验“那豆香般”的童年,我们可以一边通过多媒体观赏江浙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一边引导和启发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述说自己童年时的趣闻轶事,把思维的触角再次伸向逝去不久的童年生活。这样,在激发课堂学趣的同时,让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生动传神。
3.活动式情境。套用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从本质上,青少年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和表演家。”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创设活动式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在活泼快乐之中更好地把握语言描述的内涵意蕴,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笔者就采取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文中精彩情节再现于课堂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深刻体会表达内容的同时,对文中的表现手法有了更为有效的把握和感悟,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常新的妙药良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当把之作为一项发展性实践课题加以认真对待。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情境教学 特征创设 实践与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情景教学可以利用一种相对熟悉的参考物,较好地解决教学活动中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各类矛盾,能够从中赢得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角度,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阐述。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主要特点
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教学情境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一是生活性特点。社会生活是有效教学情境赖以生成的物质性前提和条件,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它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并善于挖掘和利用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切实增强其实际感悟,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如果形影相吊的话,必然是劳而无功。二是针对性特点。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自己思维认知的发展区域,在创设语文教学的有效情境时,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一方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不能远离教学内容和目标。换言之,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否则,极易形成“曲高和寡”的现象。三是形象性特点。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要注重其感性、可见和摸得着,又要强调生动、具体、形象性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形象与抽象思维、感性与理性认识的互动关系。四是情感性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情感艺术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情感因素的内在驱动下,往往能够促使学生超常发挥,从中收获“激中生智”的意外之效。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应当认真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注重以下“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明确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既有效防止哗众取宠,又努力避免流于形式。二是必须渗透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可抓住学生们的兴奋点,有效选取讲故事、做游戏、课堂比赛、多媒体演示和模拟表演的方法创设良好情境;在此基础之上,更应凸显问题情境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能够充分发展思维的深度和张力。三是必须讲求一定的时代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否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觉性。四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青少年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强,如果所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挑战性过强,会打击其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如果缺乏相应的挑战性,既无法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不利于对知识的认知、体验和理解。
三、对初中语文有效情境教学的初步实践
笔者认为,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导入式情景。教学导入犹如作品之索引和旋律之前奏,应当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从而发挥引人入胜和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有教师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播放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母亲》MTV。那震颤心灵的歌词、那激越跌宕的旋律、那深入人心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激活了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活动作出了良好铺垫。
2.生活性情境。在初中語文情境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善于把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链接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形象化语言与学生感知充分融合起来,以努力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贴切性和可感性。如小说《社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一大帮顽皮活泼、友好无私的农村儿童在一起煮豆的生活情境,读起来非常生动有趣,令人余香绕肠、回味无穷。为了帮助一些没有水乡生活经历的学生更好地体验“那豆香般”的童年,我们可以一边通过多媒体观赏江浙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一边引导和启发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述说自己童年时的趣闻轶事,把思维的触角再次伸向逝去不久的童年生活。这样,在激发课堂学趣的同时,让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生动传神。
3.活动式情境。套用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从本质上,青少年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和表演家。”实践证明,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创设活动式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在活泼快乐之中更好地把握语言描述的内涵意蕴,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笔者就采取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文中精彩情节再现于课堂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深刻体会表达内容的同时,对文中的表现手法有了更为有效的把握和感悟,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常新的妙药良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当把之作为一项发展性实践课题加以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