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量的决定”这一知识点在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课本中是难点,但是教材编写者一直没有处理好知识点本身的内在逻辑和逻辑与生活的关系,导致其高度抽象,同时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文试图引入新课程的生活理念,结合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的心理特点,设计一种既依托生活实际又高于生活实际的突围思路,让“价值量的决定”在师生面前柳暗花明。
一、逻辑起点在哪里
高一《经济生活》教学进程发展到此处,学生应该掌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不同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商品1=商品2就意味着彼此价值量或者劳动量相等。如果继续思考,我们就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怎样衡量商品蕴含劳动量的大小比较合理?
事实上衡量商品劳动量应该考虑很多因素,但是为了学习和研究的便捷,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劳动时间变量进行考察。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或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时间的多少可以用来衡量劳动量或价值量的大小。到此,我们找到了突破“价值量的决定”这一知识点的逻辑起点。
二、思维过程有哪些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同一种商品不管谁用了多少时间生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售价格基本一致。但是生活又向我们展示了如下情景:
情景1:在一个简陋作坊里,生产者靠纯手工生产,生产一双布鞋要1小时。
情景2:在一个现代化生产厂房里,生产者生产一双布鞋要20分钟。
情景3:据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布鞋生产者生产一双布鞋要花40分钟。
上述三则情景是对这样一种普遍事实的概括:任何一个部门或者行业都有一部分生产者生产效率高或者低,大部分生产者的效率趋向于这个行业的平均效率。我们已经知道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按照这一观点,材料中提到的布鞋价格应该是不一样的。似乎矛盾发生了,怎么办?
生活中,同一商品有许多生产者,彼此劳动时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叫“个别劳动时间”。如果商品价值量由此决定,同一种商品就会出现不同价格,而且会出现越懒惰、技术越差的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高,这显然不合情理。商品价值量绝对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那么上述三则材料中,布鞋用哪一种劳动时间衡量其价值量才能解决矛盾呢?如果由1小时决定,那么通过刚才分析得知不符合事实。如果由20分钟决定,那么大部分生产者将无法生存,而且生活中涨价能卖掉商品,不到万不得已,用20分钟的企业是不会主动降价的,譬如苹果公司。排除法预知布鞋用40分钟衡量其价值量。
(二)从生活到抽象,化抽象为具体。
研究一个重要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行业)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上述材料中40分钟就是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此概念,中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我们只要知道,只有让一个生产部门中的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大部分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均数。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如何解释生活呢?以三则情景为例,假设40分钟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将会出现效率最高的企业盈利能力最强,大部分企业正常运转,少部分劣质企业将被淘汰,正所谓“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此时,可以顺势得出第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三)分析综合,完善逻辑。
首先看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
通过解读表格,我们可以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从而进一步对此进行系统理解。
1.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无论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彼此均成反比关系。
2.个别企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个别劳动时间越长,个别企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越少;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越多。
3.在单位时间内,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化,商品价值总量变还是不变?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有关,所以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变化怎样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反之,则可能亏损。
5.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否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企业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必将引起社会平均生产效率的提高。
以上结论,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
三、生活意义有几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对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资源总是呈现出稀缺性的特征。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投入到最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地方,是一个主要的经济难题。
由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进而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伴随这一进程,必将发生: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被配置到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领域。还会出现:由于在单位时间内,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化,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和生产者之间的充分竞争,人们将会享受到遵循经济规律带来的物丰价廉、物美价廉。
一、逻辑起点在哪里
高一《经济生活》教学进程发展到此处,学生应该掌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不同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商品1=商品2就意味着彼此价值量或者劳动量相等。如果继续思考,我们就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怎样衡量商品蕴含劳动量的大小比较合理?
事实上衡量商品劳动量应该考虑很多因素,但是为了学习和研究的便捷,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劳动时间变量进行考察。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或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时间的多少可以用来衡量劳动量或价值量的大小。到此,我们找到了突破“价值量的决定”这一知识点的逻辑起点。
二、思维过程有哪些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同一种商品不管谁用了多少时间生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售价格基本一致。但是生活又向我们展示了如下情景:
情景1:在一个简陋作坊里,生产者靠纯手工生产,生产一双布鞋要1小时。
情景2:在一个现代化生产厂房里,生产者生产一双布鞋要20分钟。
情景3:据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布鞋生产者生产一双布鞋要花40分钟。
上述三则情景是对这样一种普遍事实的概括:任何一个部门或者行业都有一部分生产者生产效率高或者低,大部分生产者的效率趋向于这个行业的平均效率。我们已经知道商品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按照这一观点,材料中提到的布鞋价格应该是不一样的。似乎矛盾发生了,怎么办?
生活中,同一商品有许多生产者,彼此劳动时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叫“个别劳动时间”。如果商品价值量由此决定,同一种商品就会出现不同价格,而且会出现越懒惰、技术越差的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高,这显然不合情理。商品价值量绝对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那么上述三则材料中,布鞋用哪一种劳动时间衡量其价值量才能解决矛盾呢?如果由1小时决定,那么通过刚才分析得知不符合事实。如果由20分钟决定,那么大部分生产者将无法生存,而且生活中涨价能卖掉商品,不到万不得已,用20分钟的企业是不会主动降价的,譬如苹果公司。排除法预知布鞋用40分钟衡量其价值量。
(二)从生活到抽象,化抽象为具体。
研究一个重要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行业)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上述材料中40分钟就是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此概念,中学生难以透彻理解,我们只要知道,只有让一个生产部门中的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大部分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均数。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如何解释生活呢?以三则情景为例,假设40分钟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将会出现效率最高的企业盈利能力最强,大部分企业正常运转,少部分劣质企业将被淘汰,正所谓“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此时,可以顺势得出第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三)分析综合,完善逻辑。
首先看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变化:
通过解读表格,我们可以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从而进一步对此进行系统理解。
1.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无论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彼此均成反比关系。
2.个别企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个别劳动时间越长,个别企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越少;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越多。
3.在单位时间内,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化,商品价值总量变还是不变?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有关,所以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变化怎样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反之,则可能亏损。
5.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否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企业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必将引起社会平均生产效率的提高。
以上结论,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
三、生活意义有几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对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资源总是呈现出稀缺性的特征。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投入到最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地方,是一个主要的经济难题。
由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进而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伴随这一进程,必将发生: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被配置到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领域。还会出现:由于在单位时间内,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化,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和生产者之间的充分竞争,人们将会享受到遵循经济规律带来的物丰价廉、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