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悦,1989年生于山西吕梁,2015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画家刘健教授。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鲁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短暂的一生所创造的对于整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以至于他的光辉遮掩了整个民国的文学和思想。最初接触鲁迅是通过语文课本,不知道课本里的《三味书屋》毁掉了多少的课桌,每一届学到此文的无知后生都刻上了“早”字,只是我们再也没有产生出鲁迅一般的伟人。
  我曾经认识的鲁迅,是一个文学家,批评家,民主和民族斗士。他的对于旧封建社会和当时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人民麻木不仁和传统的奴性的怒斥,令每一个读到他文章的人都产生发自灵魂深处的震荡。永远忘不了代表亿万劳苦大众的闰土,他个人的经历和人生际遇亦是旧社会里多少普通人民的噩梦,出身贫苦,求富无门,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摸爬,为了生计又生出许多的孩子,本来的贫苦又是雪上加霜,如此便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鲁迅对这普通人的记录和同情,虽然文章中并没有什么鲜明的愤怒,但更是无声胜有声的揭示了那个血淋淋的吃人的社会。鲁迅看到了,悟到了,明白了,反思了。于是他的“投笔从戎”成了他人生的大事,也是整个中国的大事。他留日期间创办文学刊物《新生》、《域外小说集》等。他不惧怕多数人的漠视,他是在黑夜中奋力前行的勇士。
  他对于青年的事业和精神状态的扶持和关注是热切的。他与青年的关系是颇亲密的,态度是和蔼的,他如今的画像多是严肃的,这是不对的。关于他的画像的问题周作人在他的《鲁迅的笑》一文里有所解释。只要是青年有任何问题找他,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不论是修稿还是资助,他都是慷慨的。他知道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自己的能力再大终究也有耗尽之日,唯努力的无私的培养年轻人,一代代继承下去,中国才有救。萧红与萧军,便是青年与鲁迅关系的缩影。
  鲁迅在美术艺术上对青年的扶持和付出是巨大的,这不仅展示了他为人的无私,更显示了他于文学之外对于美术的关注和倾心。我对于鲁迅的认知便是在此更加扩展的。鲁迅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美术学家,只是被他的文名掩掉了。鲁迅从小就喜欢书画,对于画谱,那是能买到的基本都买了,《芥子园画谱》自不必说。陈淏子的《花镜》是他买来的第一部书,是用了两百文钱从一个同窗的本家那里得来的。
  鲁迅对于美术艺术的用心还表现他平日的编辑工作中。他从不曾任过某一家出版集团的编辑,不曾坐在办公室里办公、施行编辑的职务。他的编辑之职,乃是自封的。他经常坐在自己家里,吃自己的饭,在办编辑的事务,著作翻译自然也占大部分的时间。他编辑自己的,更多的是别人的稿件。他修改、抄写、编整、规定行款格式,找寻和描画封面图案,预备付印。那时很多书籍的印刷装帧设计都不很注重书籍自身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不仅不在书边上标出卷数,而且为了省纸,有很多的大本子刊物,长行细字,委实不好读,不便读。鲁迅固然也有他自己的一偏好,一定要把书印的清楚,装的美观大方,但这却也是为读者服务。尤其书籍的封面设计和绘图、甚至插画,都是他亲自设计,交付使用。若他没有那许多的美术修养,如何做得来这细致琐碎的工作。
  鲁迅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贡献,集中的表现于版画一事。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传统上就有木雕的佛像和其他人物,但都是单线勾勒的。自鲁迅引进西方(德国)的木刻后,在中国一批进步画家也开始了木刻创作,并形成高潮。创作版画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鲁迅对中国现代的木刻版画一事具有开创之功。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序》中写道:“到近几年,才知道西洋还有一种由画家一手造成的版画,也就是原画,倘用木版,便叫作‘创作木刻’。”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曾在上海市虹口区长春路360号(现为391号)三楼的一间教室里,举办了为期六天的创作木刻讲习会,特邀日本内山嘉吉先生讲授木刻技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创作木刻讲习会,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和播种者内山嘉吉共同为中国的新兴木刻和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建立了真挚的情谊。
  木刻讲习会于1931年8月17日开学,学员13人。选自上海美专、上海艺专、艺社社员、白鹅画会等四个方面人员。即陈广(卓坤)、倪焕之、陈铁耕、江丰、胡仲明、郑谷川、李岫石、顾鸿干、黄山定、乐从钧、苗勃然、郑启凡、钟步卿等。为配合讲授,鲁迅每日带去珂勒惠支及英、日等国的版画,供学员观摩,并进行讲解。讲习班第四天午后,鲁迅赠内山嘉吉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一幅铜版画和七幅一套的石版组画《织匠》。画上皆有作者的铅笔署名。内山嘉吉在《中国现代木刻的黎明期》文中说:“这一定是鲁迅珍藏的贵重品,在日本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感到又高兴又惭愧。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我带着鲁迅送给我的礼物和信,疏散到了黑目,4月25日的空袭中,全部变成了灰烬。事后,我感到又可惜又后悔。”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版画运动,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新中国版画今后几十年的发展。而鲁迅对于此次运动起的推动和引导的作用无疑是巨大而有决定性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绝不该忽视鲁迅在“以古入今”这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华盖集续编》1927年北新书局初版.
  [2]《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周作人谈鲁迅》北方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民俗学是一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集体生活的综合性文化学科,也是现当代文学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渊源。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种集体文化意识,它是一门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是民俗文化的本质所在。民俗学意识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演进不断驱动着民俗学意识的发展,因此,民俗学意识与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民俗学意识与现当代文学
摘 要:我国文学事业还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文学中所蕴含的批评观念也在不断兴起发展。文学批评在我国文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判可以进一步提高它的质量和水平,对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现当代文学批判观念,为未来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批评;批判观念  作者简介:王一涵(1997-),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  [中
陈染作为女性主义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个人化的女性视野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笔触细腻敏感而富于自觉意识,突显了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抗争以及女性纯粹存在的追求,然而在凡尘
摘 要:在内容上,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指语言是否简洁并且具有逻辑性。第二方面是指语言能否表达出主旨以及内含。而第三方面,是指文学语言是否能够前后一致。从结构上,文学的作品可以分为四大方面:第一方面语言的文字,词汇以及语句有独特特点,第二方面语调的标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第三方面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  关键词:文学语言;结构;内容;标准  作者简介:赵玥(1996.2-),沈阳
180 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30多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小麦产量。土壤类型不同, 其施钾效应不同, 增产效应依次为: 黄壤> 潮土> 紫色土。同一土类不同土属施钾效应有差
摘 要:《孔乙己》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其体现了鲁迅的重要的小说叙事模式。其对于鲁迅的叙事模式也有深化之处,并且其双线线索增加了叙事模式的表现力,使这篇小说成为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鲁迅;孔乙己;看与被看  作者简介:郭淑亭(1997-),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
国内外矿山在浅孔和深孔爆破中,以及在二次破碎和溜矿井与漏斗堵塞处理中,广泛使用水凝膏作炮泥。水凝膏的用途是防止有爆炸危险的井下矿尘(硫化物尘、硫尘,等等)和气体(甲
摘 要:萧红——民国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一生颠沛、生活困顿、情感波折、最终逝于疾病,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柔韧的小草却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与命运进行了一次次的搏击,在自身的救赎中,实现了一次次与人生的抗争。她不甘于被安排的命运,勇于挣脱封建生活的枷锁,走上了与世俗抗衡的道路。这条路注定与传统道德相悖,可是即使艰难,她依然走得义无反顾。这是这种自由、无拘格的性格为
摘 要:明确女性文学概念,从女性文学鉴赏角度分析《玫瑰门》中典型女性形象——司绮纹作为重点分析。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女性心理。  关键词:司绮纹;女性文学;玫瑰门  作者简介:干雪莹,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教育硕士,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
摘 要:文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小说、散文、戏剧、影视作品的语言均各有各的特色,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着,它受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就如我们不能用列夫·托尔斯泰时期的文学语言标准去衡量桐华玄幻小说的文学语言,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审美性。所以说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没有界限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文学语言的大众审美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