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北极(上)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极”,通常是指“北极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约为21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25。其中陆地近800万平方千米,全部归属于8个“环北极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但北冰洋仍属国际公共海域,北极地区有居民700多万,与无人居住的南极地区形成鲜明对照。
  近来,“银装素裹”的北极突然“大热”起来,这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是由于人类的新“圈地运动”——大国争夺北极。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执行代号为“北极—2007”的北极深海考察期间,俄罗斯知名极地专家、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等人乘坐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附近4261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以宣示俄罗斯对此地区的主权权利。对此事件,可谓是“一旗激起千层浪”,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还纷纷采取新的抗衡行动,围绕北极的“新圈地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北极属谁?
  
  目前,不仅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环北极国家”对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甚至远离北极的日本、德国、印度甚至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国也提出了类似要求,那么北极主权到底属谁?
  实际上围绕北极的争夺由来已久,而围绕北极(或北极部分地区)的国际协商也随之展开,并达成了几个国际条约:
  《斯瓦尔巴条约》: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和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多方协商,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等33个国家又加入了该条约。迄今为止,《斯瓦尔巴条约》是北极地区唯一具有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该条约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主权”,但对此又作了“特殊规定”: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科研、生产和商业活动。
  《八国条约》:1990年8月28日,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苏联共8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的雷孛柳特湾市签署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章程条款,即《八国条约》,并成立了第一个针对北极的、统一的非政府国际科学组织,该组织虽然是一个非政府机构,但《八国条约》明确规定,只有国家级别的科学机构的代表,才有资格代表其所属国家参加该委员会,1996年4月22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通过决议,接受已在北极地区开展过实质性科学考察的中国为其第16个成员国。
  此外,各国围绕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也签署了多个条约。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条约并没有解决北极的归属问题。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一个对北极归属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的国际公约,各国主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争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成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区域,建立了全新的海洋法律制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可以划出自领海基线量起12海里宽的领海,24海里宽的毗连区、200海里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海洋区都属于沿海国的管辖海域,沿海国管辖范围之外的海洋,则属于公海,公海的海底叫做“国际海底区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都享有对“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属于“国际海底区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也就是说北极的主权是归属全人类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或集团,
  虽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但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海洋大陆架自然延伸如果超过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就可适度延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这一规定给一些国家扩展主权以“借口”。实际上,目前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对北极地区频繁“科学考察”的主要缘由之一就是要想方设法证明其本国的某大陆架延伸到了北极,从而“理当气壮”地对北极提出主权要求。
  
  “醉翁之意”在能源?在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同时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又未能及时建立,这就出现了能源危机,可以说,能源正日益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供应量也将大幅减少,如果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最严重的事,莫过于因抢占剩余的能源而引发战争。为了避免上述窘境,各国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则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地区的控制和争夺,而这也是各国争夺北极白热化的重要原因。
  北极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算,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蕴藏量大约占全世界尚未勘探的油气资源的25%,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约有1000~2000亿桶,天然气则在50~80万亿立方米之间,所以,有人把北极称作第二个“中东”,据俄罗斯能源部测算,仅在俄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地区,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天然气储量巨大,西伯利亚西北部可采天然气储量至少有13.5万亿立方米,很有可能超过17万亿立方米。而且,北极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此外,北极还有大量铜—镍—钚复合矿和金、金刚石、铀等矿藏,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源日益减少,北极资源归属将具有重大战略影响,当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趋于枯竭时,北极将成为人类最后一个能源基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能源储备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特别是石油,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俄罗斯国力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靠丰富的能源,尽管现阶段开发北极的能源在经济上尚不合算,但只要能够争取到对北极拥有主权,把它的蕴藏的能源,作为战略储备,以保持自己未来的战略优势,岂不妙哉?况且,据科学家估算,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这为开发北极地区的能源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除了能源,北极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是引起各国争夺的重要缘由,作为全球重要的战略要冲,北极长期以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冷战时期甚至成为美俄角逐的主战场之一。据美国科学家估算,再过20年左右,随着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冰层融化,加上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即著名的“西北通道”,每年将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航,成为国际海运航线的主要通道之一。北冰洋一旦通航,便可成为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通道,例如,华盛顿到莫斯科的北冰洋航线要比经过欧洲的航线近1000多千米;从伦敦通向东京的海运航线如能穿行北冰洋,那么整个航程将由现在的2.8万千米缩短为1.64万千米;欧、亚和北美洲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000~8000千米,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海运时“黄金水道”,同时,此航线的军事意义重大也不言而喻,如果俄罗斯的核潜艇霸占了北极,其导弹在10分钟内就可能打到美国本土,对美国而言同样如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北极占据军事优势对另一个国家都意味着威慑加大。
  2005年1月,法国《世界报》援引巴黎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学研究所教授卡斯卡尔的话说,“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从现在起的25~2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到那时,北冰洋将可能成为“无冰之洋”。到那时,北极将为能源的开发和方便的通航提供更大的可能,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对北极的争夺也主要出于这两方面的目的。
  
  [责任编辑] 林 京
其他文献
自从2002年10月英国《卫报》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后,这一称呼就成为塑料的代名词,并且在不断遭到人们的声讨。因为,人们发现不仅是塑料袋,而且多种塑料产品正在对人、生物、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塑料袋的“罪行”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它在为人们带来盛物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作用。  首先,塑料袋成为农业生产和收成的严重障碍。
期刊
提起藻类,人们就会想到云南滇池和安徽巢湖等湖泊多年来发生的严重水华现象,特别是去年在太湖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直接造成了太湖周围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4月初,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在湖的西部和南部均又出现了大面积蓝藻。  水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水华和藻类是什么关系?藻类在自然界(特别是在水体中)有何重要地位?这些都是人们很想了解的。    藻类的身世    藻类是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古老的
期刊
镜头一:医院里,一个20岁左右的男性几乎是跑着进来,坐下后,连气都没有喘一下就开始喊:“大夫……”随即,挽起自己的袖口,撩起自己的上衣露出肚皮,“您看,您看,我胳膊上有很多小疙瘩,肚子上也有好多,好痒好痒的,我都挠破了。”几乎没有等大夫说一句话,小伙子又说:“大夫,我的淋巴结也肿大了,嗓子疼,都吃不下饭去,也睡不着觉,还低烧,拉肚子……我完了,我得了艾滋病了,我可怎么办呢?”  “你检查了吗?检查
期刊
打开厚重的东北历史画卷,拂去尘埃后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由特殊人组成的特殊群体——“站人”,还有特殊的文化——站人文化。    边疆驿站出“站人”    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抗击沙俄对黑龙江边境的侵扰,于康熙二十四(1685年),从茂兴至瑷珲1340多里建立了19个驿站。刚被发配到辽宁、吉林的吴三桂旧部又被调拨至黑龙江充当站丁。这些人的到来,使得沉寂了多少个世纪的黑土地有了人烟。当时吴三桂旧
期刊
许多人把“催眠术”这个词的含义同魔术或仙道等量齐观,归于法术、秘术甚至妖术一类,现在在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腹地,当地未经现代文明熏陶的原始部落中运用巫术治病、求咒符等仍很常见。这些蒙昧的意识并不光是在原始社会才有,即使在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里,除了近代医学领域的催眠术外,那些新兴宗教、女巫降神等都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可是,在医学界“催眠术”不是随意逗笑的事情。19世纪,印度医生
期刊
看过哈利,波特的朋友一定都希望拥有一本“能说会动”的魔法书,事实上一种新型的多媒体电子杂志早已悄无声息地把我们带入了这个迷人的魔法世界。  所谓电子杂志就是以文字、图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表现形式,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下载阅读)的定期出版的电子刊物,电子杂志在外表形式上几乎和平面杂志一样:有漂亮的封面、有划分精细的栏目,甚至有独立的选题策划,可以说平面杂志有的,电子杂
期刊
“如果给我一朵七色花,我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不想长大,永远都不想,我想一辈子都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中……”这是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的心声。在高校,一些有着“奶瓶情结”,用奶瓶喝水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奶瓶和其他毛绒玩具一样也成了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而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唱红了大江南北,更反映了这个时代“不想长大”的人绝不是少数。    是谁不想长大?    现在的儿童(6~12岁)总是背着大大的
期刊
最近,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戴维·金爵士宣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在本世纪末达到19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两倍,从而使地球平均气温上升3℃。美国科学家马克,莱纳斯悲观地预计,当地球温度升高6℃时,地球上99真的物种将消失,这将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怎样保护地球呢?我们能到天外建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吗?  上世纪末,举世闻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布失败,有专家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发生惊人的变化,尤其是衣装服饰方面的变化,更为多姿多彩。    会发光的服装    目前,一种新的发光纤维正在研制中,它将使我们的衣服和居室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在荷兰的飞利浦光子纤维公司,马丁·克兰斯和他的同伴们正试图研制出一种可以镶嵌在居室和办公室的电脑程序硅片,“我们想把电子技术融入到日常的环境中,”克兰斯这样说。  克兰斯希望研制出的产品可以让人们的生
期刊
说起“兴地”这个地名,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它在近代西域探险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自从20世纪初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罗布荒原探险考察的时候,就使兴地和兴地“一家村”永远留在了新疆探险史上。从90年代初起,随着罗布泊地区的开放,罗布泊探险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楼兰古城、罗布泊湖心、龙城雅丹、小河墓地等也就成为了探险、考古爱好者追逐的目标,武装到牙齿的人们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蜂拥而至。我也是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