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触角已悄然延伸到了农村这一广袤的土地上。2014年底,阿里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发现淘宝村数量增至211个,同时全国涌现了19个淘宝镇,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
“80后”小伙儿裴成龙原本在北京打工,2011年回到家乡山西省沁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农产品网店,平日里全家齐上阵,分别负责打包、填写货运单、售前售后服务……如今,在裴成龙的打理下,网店早已成了蓝冠店和金牌卖家。
在山西沁县,像裴成龙这样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的农民不在少数。
农村电商使农民直接与市场对接,不但推动了农村传统流通方式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三年提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依托特色产业尝鲜电商
2层高的小楼、偌大的农家小院,打包完的快递包裹堆积如山……这是网店店主许益琳位于浙江临安市龙岗镇的家。从去年“双十一”、“双十二”的网购高峰,到今年初置办年货的销售旺季,许益琳一刻也没闲下来过。
1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原本健康的她终日与轮椅为伴。后来依托本地特产山核桃,许益琳开了一家坚果特产网店,几年下来,小店规模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仅去年的网销额就达140多万元。
许益琳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浙江省临安市把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点。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产品电商网店1100余家,农产品电商规模企业38家。去年一年网售农产品超过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农产品电商网销量在全国县域中排第一。
和浙江临安一样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尝鲜电商平台的,还有河北清河县的农民们。
清河的羊绒产业在国内外小有名气,是中国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被誉为“羊绒之都”。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催生了诸多农民电商。
第一个尝鲜者当属该县东高庄村青年农民刘玉国。
“借助清河盛产羊绒的优势开网店,直接面对消费者,生意自然容易谈成。”刘玉国说,他的网店现在每天有一二百笔交易,碰到搞促销活动,一天就有上百万元的交易额。
刘玉国的成功很快在当地产生了带动效应。东高庄村的农民纷纷仿效他在网上卖羊绒纱线和衫裙等……仅两三年工夫,这个约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庄开了350家网店,1500多人从事网上销售羊绒制品,占村总人口75%。东高庄村为此被评为全国首批3个淘宝村之一。
不仅如此,东高庄村村民转型电子商务的举动,还影响到了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庄。截至去年底,清河县在淘宝网、京东等开设的网店多达7000多家,该县也被河北省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瞄准市场带动“三农”发展
依靠电商平台,清河县的农民们发了家致了富,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三农”发展,成了摆在当地政府和村民面前的一个难题。
“随着电商的火爆,人们对深加工羊绒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实往往供不应求。”刘玉国说,“瞅准了这一机遇,很多人转型做起了羊绒深加工,以此带动产业提升。”
原来从事羊绒初加工的农民李玉,投资30多万元买来3台专业设备,办起了专对网商供货的小微加工厂;农民林力强一度离开家乡到福建打工,清河羊绒深加工风生水起,又把他吸引了回来,一下子购置了50台电脑设备,并很快与40多家网商建立起了常年加工关系,去年一年就为网商加工羊绒衫、裤、裙等制品50多万件。
为了加快推进羊绒深加工步伐,清河县政府也推出了奖励政策,对引进先进设备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补贴。网商的带动、政府的激励,使清河县羊绒深加工能力快速提高,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据了解,该县羊绒加工量虽与过去持平,但所创产值却由初加工占主导地位时的7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6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与清河专注于产品深加工不同,浙江临安则在“农”字上做足了文章,通过瞄准市场需求,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优势,以此充分带动“三农”发展。
余益峰是坚果炒货类电子商务品牌“新农哥”的创始人,去年“双十一”前,“新农哥”通过网店推出1111个认养核桃树的名额,抢拍成功的,来年不仅可以收到有机山核桃产品,还能来临安山里休闲、垂钓,活动一推出就被一抢而空。
初次试水成功让余益峰有了更多信心,今年他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了一个有机核桃林农场,决定要在网上卖一卖“好山好水好空气”。
除了特色农产品,临安市政府还通过让当地绿色照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让电子商务覆盖三次产业全领域。现在,一些新型“农家乐”民宿也开起了网店,凭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到的经营理念,受到不少游客的追捧。
向青山绿水要金山银山、向美丽环境要美好生活,农村电子商务无疑成了破解当下农业现代化建设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电商巨头抢占农村市场
尽管农村电商在近两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数据显示,目前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相关政策的指导,势必引起诸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们纷纷抢占农村这个市场。
2014年12月18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在此之前,苏宁云商集团宣布投入巨资在全国布局物流网并公布农村电商的战略规划,希望在5年内建设100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 京东也不例外。据了解,2015年京东开始加速实行“电商进农村战略”。就在一号文件发布的前几天,“京东帮服务店”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河北省阜平县正式开业,可为当地约21万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维修、保养、置换及代客下单等全套家电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二线城市市场布局比较清晰,竞争格局和运营模式都比较明确。”不少专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电商要寻找一个增长点,那就是在保证一二三线城市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把市场的分量转移到城镇和农村,那里的基础设施和网购的机制还处在建设阶段,是一个潜在的增量市场。
事实上,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吸引的不仅仅是电商巨头。从2014年开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入局这场抢占农村电商市场的盛宴。
隆平高科在定期报告中称,公司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渠道,未来将致力于打造适应农村信息环境的网络营销平台,建立种子、农资快速流通渠道,实现在线、贴心、高效农技服务支持,实现农资产品的追索功能。2014年4月25日,中国种子协会召集隆平高科等12家企业签署了共同组建种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种子网络营销的发展。
此外,以饲料、动保产品为主业的大北农集团也在积极布局养殖链的互联网生态圈,致力于打造“三网一通”养猪生态圈。
市场容量巨大、利润率高,农产品电商自然成了各路人等相互追逐的对象。基于此,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像许益琳、刘玉国等一批最早从中嗅出商机,并依托农产品电商发家致富的农民。
政府搭台助推农村电商
然而,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意味着电商企业进农村绝非易事。在这块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人才、服务、物流等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要想继续发展,国家政策的助推、政府做好公共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2013年“转站”农产品电商的浙江省临安市新都村农民王安庆,第一年收入近20万元,通过半年多的技能培训等,网店去年的效益比第一年翻了两番。
王安庆的成功得益于临安市自去年起实施的“电商伙伴计划”。该计划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淘宝村和示范村,主动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结对,共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此外还安排了15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培训交流等。
国家层面对涉农电商的扶持政策由来已久。自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并予以大力支持。明确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文件明确提及,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中,“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在上一年的文件中,仅要求“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今年3月17日,也就是“两会”刚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商务部将启动一个新的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推进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重点将集中在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
事实上,农产品卖家的激增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助推的效果。“卖家大幅增加,这跟过去一年阿里在着重推农产品电商及各地政府的重视是有关系的。淘宝卖家整体增速比较缓慢,一年也就是10%~20%,而农产品卖家增速远远超出行业增速,去年增长近一倍。”阿里研究院一位专家明确表示。
由此可见,农民电商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服务。
那么,政府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到底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政府最需要做的是营造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基础培训,以及相应的支撑体系,软环境则包括“政策体系、法律保障和必要的监管服务,以及做好产品的网络化、供应链、追溯体系等。
“80后”小伙儿裴成龙原本在北京打工,2011年回到家乡山西省沁县,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农产品网店,平日里全家齐上阵,分别负责打包、填写货运单、售前售后服务……如今,在裴成龙的打理下,网店早已成了蓝冠店和金牌卖家。
在山西沁县,像裴成龙这样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的农民不在少数。
农村电商使农民直接与市场对接,不但推动了农村传统流通方式的转变,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三年提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依托特色产业尝鲜电商
2层高的小楼、偌大的农家小院,打包完的快递包裹堆积如山……这是网店店主许益琳位于浙江临安市龙岗镇的家。从去年“双十一”、“双十二”的网购高峰,到今年初置办年货的销售旺季,许益琳一刻也没闲下来过。
1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原本健康的她终日与轮椅为伴。后来依托本地特产山核桃,许益琳开了一家坚果特产网店,几年下来,小店规模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仅去年的网销额就达140多万元。
许益琳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浙江省临安市把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点。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产品电商网店1100余家,农产品电商规模企业38家。去年一年网售农产品超过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农产品电商网销量在全国县域中排第一。
和浙江临安一样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尝鲜电商平台的,还有河北清河县的农民们。
清河的羊绒产业在国内外小有名气,是中国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被誉为“羊绒之都”。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催生了诸多农民电商。
第一个尝鲜者当属该县东高庄村青年农民刘玉国。
“借助清河盛产羊绒的优势开网店,直接面对消费者,生意自然容易谈成。”刘玉国说,他的网店现在每天有一二百笔交易,碰到搞促销活动,一天就有上百万元的交易额。
刘玉国的成功很快在当地产生了带动效应。东高庄村的农民纷纷仿效他在网上卖羊绒纱线和衫裙等……仅两三年工夫,这个约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庄开了350家网店,1500多人从事网上销售羊绒制品,占村总人口75%。东高庄村为此被评为全国首批3个淘宝村之一。
不仅如此,东高庄村村民转型电子商务的举动,还影响到了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庄。截至去年底,清河县在淘宝网、京东等开设的网店多达7000多家,该县也被河北省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瞄准市场带动“三农”发展
依靠电商平台,清河县的农民们发了家致了富,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三农”发展,成了摆在当地政府和村民面前的一个难题。
“随着电商的火爆,人们对深加工羊绒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实往往供不应求。”刘玉国说,“瞅准了这一机遇,很多人转型做起了羊绒深加工,以此带动产业提升。”
原来从事羊绒初加工的农民李玉,投资30多万元买来3台专业设备,办起了专对网商供货的小微加工厂;农民林力强一度离开家乡到福建打工,清河羊绒深加工风生水起,又把他吸引了回来,一下子购置了50台电脑设备,并很快与40多家网商建立起了常年加工关系,去年一年就为网商加工羊绒衫、裤、裙等制品50多万件。
为了加快推进羊绒深加工步伐,清河县政府也推出了奖励政策,对引进先进设备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补贴。网商的带动、政府的激励,使清河县羊绒深加工能力快速提高,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据了解,该县羊绒加工量虽与过去持平,但所创产值却由初加工占主导地位时的7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6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与清河专注于产品深加工不同,浙江临安则在“农”字上做足了文章,通过瞄准市场需求,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优势,以此充分带动“三农”发展。
余益峰是坚果炒货类电子商务品牌“新农哥”的创始人,去年“双十一”前,“新农哥”通过网店推出1111个认养核桃树的名额,抢拍成功的,来年不仅可以收到有机山核桃产品,还能来临安山里休闲、垂钓,活动一推出就被一抢而空。
初次试水成功让余益峰有了更多信心,今年他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了一个有机核桃林农场,决定要在网上卖一卖“好山好水好空气”。
除了特色农产品,临安市政府还通过让当地绿色照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让电子商务覆盖三次产业全领域。现在,一些新型“农家乐”民宿也开起了网店,凭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到的经营理念,受到不少游客的追捧。
向青山绿水要金山银山、向美丽环境要美好生活,农村电子商务无疑成了破解当下农业现代化建设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电商巨头抢占农村市场
尽管农村电商在近两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数据显示,目前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相关政策的指导,势必引起诸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们纷纷抢占农村这个市场。
2014年12月18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在此之前,苏宁云商集团宣布投入巨资在全国布局物流网并公布农村电商的战略规划,希望在5年内建设100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 京东也不例外。据了解,2015年京东开始加速实行“电商进农村战略”。就在一号文件发布的前几天,“京东帮服务店”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河北省阜平县正式开业,可为当地约21万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维修、保养、置换及代客下单等全套家电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二线城市市场布局比较清晰,竞争格局和运营模式都比较明确。”不少专家认为,在这种背景下电商要寻找一个增长点,那就是在保证一二三线城市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把市场的分量转移到城镇和农村,那里的基础设施和网购的机制还处在建设阶段,是一个潜在的增量市场。
事实上,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吸引的不仅仅是电商巨头。从2014年开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入局这场抢占农村电商市场的盛宴。
隆平高科在定期报告中称,公司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渠道,未来将致力于打造适应农村信息环境的网络营销平台,建立种子、农资快速流通渠道,实现在线、贴心、高效农技服务支持,实现农资产品的追索功能。2014年4月25日,中国种子协会召集隆平高科等12家企业签署了共同组建种子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种子网络营销的发展。
此外,以饲料、动保产品为主业的大北农集团也在积极布局养殖链的互联网生态圈,致力于打造“三网一通”养猪生态圈。
市场容量巨大、利润率高,农产品电商自然成了各路人等相互追逐的对象。基于此,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像许益琳、刘玉国等一批最早从中嗅出商机,并依托农产品电商发家致富的农民。
政府搭台助推农村电商
然而,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意味着电商企业进农村绝非易事。在这块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人才、服务、物流等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要想继续发展,国家政策的助推、政府做好公共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2013年“转站”农产品电商的浙江省临安市新都村农民王安庆,第一年收入近20万元,通过半年多的技能培训等,网店去年的效益比第一年翻了两番。
王安庆的成功得益于临安市自去年起实施的“电商伙伴计划”。该计划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淘宝村和示范村,主动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结对,共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此外还安排了15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培训交流等。
国家层面对涉农电商的扶持政策由来已久。自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并予以大力支持。明确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文件明确提及,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中,“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在上一年的文件中,仅要求“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今年3月17日,也就是“两会”刚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今年商务部将启动一个新的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推进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重点将集中在对农村传统流通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
事实上,农产品卖家的激增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助推的效果。“卖家大幅增加,这跟过去一年阿里在着重推农产品电商及各地政府的重视是有关系的。淘宝卖家整体增速比较缓慢,一年也就是10%~20%,而农产品卖家增速远远超出行业增速,去年增长近一倍。”阿里研究院一位专家明确表示。
由此可见,农民电商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服务。
那么,政府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到底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政府最需要做的是营造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基础培训,以及相应的支撑体系,软环境则包括“政策体系、法律保障和必要的监管服务,以及做好产品的网络化、供应链、追溯体系等。